黄山学院学报Vo1.21,NO.2Apr.2019第21卷第2期2019年4月JournalofHuangshanUniversity
赵士德,方兴林,钱成,方亮(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追溯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校区-技术中心理论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史、表现形态、区域经济地位、建设政策和运行模式等,指明制约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有人才短缺、特色小镇类型单一、产业支撑不够等,提出从人才解决方案、多维立体小镇建设体系、产业链构建和特色小镇培育等方面着手的发展思路。关键词:黄山市;特色小镇;产业;资源;机制中图分类号:G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19)02-0011-005
引言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特色小镇。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将于20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研究拟解
决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体制、机制的限制,使得城郊、农村地域的乡镇村难以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发展速度缓慢问题;探索中心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居住成本高,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为特征的“城市病”问题;寻求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成本洼地的策略。一、国内外特色小镇相关理论研究(一)特色小镇理论溯源“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的特指概念,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过去的产业园区概念,而是以区域产业定位为核心,兼具文化、旅游功能的组合概念[1]。特色小镇的理论溯源主要包括花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等方面。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先后建立了列曲沃斯和威尔温两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并对“花园城市”结构与空间进行了界定:城市规模不大,城区占地4平方公里,居民3万人左右,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花园城市”的特征是城市规模小、能够自给自足、可持续的生态
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收稿日期:2018-11-29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2017CX03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SK2015ZD2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金(2015jxtd036);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2016jyxm098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6msgzs066)作者简介:赵士德(1968—),黑龙江绥棱人,黄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方兴林(1983—),安徽安庆人,黄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钱成(1973—),安徽淮南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方亮(1980—),安徽寿县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黄山学院学报2019年环境、慢节奏生活、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万斯于1977年提出城市“区域核理论”,主要内涵是远离城市中心,形成独立的“核”,并最终形成以就业为中心的关联行业,如生产、流通、消费、娱乐等,是具有“自我维系能力”的城市区域核,最终脱离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依赖。城市“区域核”特征是脱离城市核心区域,具有独立的就业和生活体系的空间区域。美国学者卡尔·艾博特研究发现,城市间地域经济要素受市场化作用,产生经济要素“结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转化为新的城市区位空间。如丹佛的“技术中心”,奥兰治县“就业中心”,沃尔纳特克里克“反边地中心”。美国经济学家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产业集聚理论”,指出在某一特定领域,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大量产业关联企业和服务支撑机构的空间集聚,进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理论”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二)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从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视角看,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三维城市化发展、智能化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的实践探讨,并逐渐演化为以某一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模式[2]。产业分布广泛,包括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工业和农业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国内研究方面,陈建忠指出推进建设特色小镇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而是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旅游[3],加减乘除式的路径策略,产业作乘法、文化作加法、空间作减法、风貌作除法,制造业与运动休闲相结合;张吉福总结了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和模式,以及创建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4],从规划引领、发展模式、产业培育、空间布局、多目标联动和市场化运作6个方面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培育路径;曾江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建构文化、产业、区位等特色资源优势[5]。研究人员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年以后,现有研究中对浙江省的研究较多。特色小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此问题的研究需要明确界定特色小镇的研究框架,从微观层面细致地触摸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律,又需要从整体角度把小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旅游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结合起来,将其整合为一个经济现象的全景图。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对比分析(一)特色小镇的渊源欧洲传统的特色小镇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品牌知名度高。如法国最古老的普罗旺斯葡萄产区,葡萄种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法国著名的香水之都格拉斯,它的香水产业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这些以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城镇,产业
特色鲜明,发展历史悠久,特色产业发展拥有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相比较而言,国内依然保有传统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已不多见了,而且产业基础和知名度远不如国外传统特色小镇,无法与现实社会需求对接,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二)特色小镇的类型特色小镇的表现形态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特色资源形成的特色小镇,如具有独特自然资源或人文历史资源的小镇;一类是围绕特色产业形成的特色小镇,如以制造业、金融业等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特色小镇。第一类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特征相似,都表现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旖旎、独特的城市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如瑞士的滑雪胜地格鲁亚尔、世界闻名的薰衣草故乡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塔型房屋、英国的王室小镇;列入中国特色小镇目录的浙江乌镇、江西婺源和安徽宏村等。这些小镇形态上相近,但也存在差异。第二类国内外特色小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欧洲以特色资源为支撑的特色小镇,除具有旅游功能外,还保有很高知名度的支柱产业,如达沃斯的商贸产业、格拉斯的香水产业等。相比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小镇,大多是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三)特色小镇区域经济地位欧洲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色的小镇,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以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产品闻名天下。我国的这类小镇与国际上的知名特色小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区域经济地位上,表现为产业规模小,集聚度低,产品知名度不高,特色小镇的区域经济影响力不大。如法国格拉斯小镇的香水产业年产值6亿欧元;瑞士达沃斯小镇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年创造4500万瑞士法郎;全球著名纺织品公司总部集聚瑞士的朗根塔尔小镇;全球
··12第2期体育用品公司总部位于德国的赫尔佐根赫若拉赫小镇;法国依云小镇的水文化产业闻名全世界。这些小镇虽小,却是地区的经济和工业中心。(四)特色小镇建设政策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国内外的推进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欧美特色小镇的建设主要是以市场行为为导向,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自然演化形成特色小镇,国家层面只会做锦上添花的政策支持。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往往是借鉴西方特色小镇的成功模式,通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或特色产业,自上而下通过优惠政策引导特色小镇的建设,尽管特色小镇的建设速度快,但是存在很多隐患和弊端。如三部委联合发布的2020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有明确的小镇建设标准和要求,特色小镇的建设由国家政策直接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相比较而言,欧美特色小镇的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选择过程,特色小镇建设不是短期的政策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五)特色小镇运行模式在特色小镇运营模式上,我国与欧美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一经确立,从中央到市县,各级政府纲举目张,在特色小镇的确定、甄选和设计等方面基本源于各级政府,特色小镇的建设是政府主导的工程。相比而言,欧美国家各州、市、县相对独立,拥有财税自主权。如瑞士中小城镇拥有独立的财政权利,税率可自己设定。欧美特色小镇主要是依托各自不同的资源稟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下的优选过程,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小镇。三、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分析1.经济基础薄弱,人才资源是短板目前,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最好的是浙江省,浙江省最为成功的地方是杭州市。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名单中,杭州占了9个,在国内富有盛名的特色小镇主要集聚在杭州市,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在浙江省第二批42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杭州也同样占了9个。可见浙江省是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先得者,而杭州是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领头羊。杭州成为全国特色小镇的示范基地,与杭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条件密不可分。2016年杭州GDP为11050.49亿元,接近黄山的20倍(2016年黄山市的
GDP为576.8亿元),人均GDP为120271元,亦是黄
山的四倍(2016年黄山人均GDP为41897元),差距巨大。在人才资源方面,黄山与杭州更不具可比性。杭州拥有25所本科院校,2015年在校大学生数量为42.5万人,而黄山仅有一所省属的本科院校,人才资源的劣势非常明显。2.特色小镇类型单一,个体特色不鲜明
黄山市是旅游城市,特色小镇建设多是以旅游休闲为主体。首批12个特色小镇名单中,11个特色小镇都是以旅游、养生和休闲为其主要业态,溪口汽配特色小镇是黄山市唯一的工业特色小镇。黄山市蕴涵着丰富的徽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景观,使黄山市的特色小镇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但从个体上来看,黄山市的特色小镇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上的相似度较高。总体来看,黄山市现有特色小镇发展差异化不明显。相比较来看,特色小镇发展最好的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是特色产业小镇。浙江特色小镇的主体产业可化分为三类,即高新技术产业、传统经典产业、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小镇已经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新名片。整体上看,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无论是高新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虽然发展的进度和效果有所差别,但都较好地实现了“各具特色”的基本要求。3.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黄山市正在努力发掘特色产业小镇,全市梳理了13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如新明乡茶产业专业镇、岩寺镇精细化工产业专业镇、西溪南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专业镇、歙县徽城镇机电产业专业镇、歙县北岸镇黄山贡菊加工产业专业镇、休宁县海阳镇茶产业专业镇、休宁县万安镇工艺品产业专业镇、休宁县五城镇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专业镇、休宁县溪口镇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镇、黟县碧阳镇茧丝绸产业专业镇、黟县渔亭镇旅游商品产业专业镇、祁门县金字牌镇祁门红茶产业专业镇、祁门县祁山镇电子电器产业专业镇。曾从中选择3~5个条件较好的专业镇进行特色小镇先行先试。但是从规划的小镇产业来看,多集中于农副产品,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特色不鲜明,竞争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