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嫦娥”探月扬国威,吾辈竭力续新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嫦娥”探月扬国威,吾辈竭力续新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2年,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投入使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参加学校“科技文化节”,写一篇演讲稿。

给某位“当代科技英雄”写一封慰问信。

收看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的视频直播,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嫦娥”探月扬国威,吾辈竭力续新篇——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

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

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

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

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

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

“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不要忽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

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

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

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本题和2019年高考全国卷属于同一命题方式,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在新世纪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为考生写作指明了方向,写作内容应紧扣我国的科技成就,并以此为基点,思考自己该如何融入到国家科技事业当中去。

【审题】限制性1.情境限制。

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

其中背景材料介绍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

主要包括载人航天、深海潜水、生命科学、宇宙探索等方面。

三个写作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书写感受。

2.身份限制。

考生在选择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合“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份这一要求。

这就明确要求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科技成就的见证人、“当事人”,写作要“切合身份”。

如选择第一个任务,自己则应是科技文化节的参与者。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

命题人意在列举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这些科技成就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考生读后应激发爱国豪气,应明确自身使命,肩负起推动科技发展的责任。

4.任务选择限制。

材料给了三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

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指令。

考生只能选取其一,不可在多则材料间建立逻辑联系。

5.文体限制。

材料后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

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有慰问信、有观后感,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1.任务选择是开放的。

材料中给出了三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

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2.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

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立足当下,放眼科技发展;也可以科学家为榜样,阐述自身使命……论据素材丰富,考生只要能充分认识国家取得的科技成就,将科技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和真情实感即可。

【立意】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

这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

如任务一:考生一定要紧扣科技文化节这一活动来写作,号召大家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活动;任务二:要写出科技英雄的贡献及其表现出来的品质,明确其对自身的影响;任务三:则要回忆出某次航空探测器升空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将来的做法。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切题立意:1.投身科技事业,肩负时代使命。

2.向科技英雄学习,为科技发展助力。

3.积累科技文化知识,参与科技研究。

4.宇宙探测无止境,青年学子勇攀登。

5.科技成就扬国威,青年接力正当时。

偏题立意: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扣住写作任务)2.科技成就彰显国家实力。

(完全来源于材料,未体现写作情境)3.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只看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不符合写作要求)结构示例:作文材料中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这则作文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演讲稿、慰问信等,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考生可直面科技文化节,引导同学们感受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文化节,为未来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也可以当代科技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创新的精神。

素材积累: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

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

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

1960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工作。

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3、1928年考入清华土木系的沈崇诲学长。

毕业后,他投笔从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1937年8月18日淞沪会战中,在战机突发故障后,他毅然驾机撞向日军旗舰,壮烈捐躯,用26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

4、机遇与挑战共存。

今年出生的宝宝们,中国面临严峻挑战。

中美贸易战,美国一禁芯片,中兴公司立马就没法生产了。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芯片,就使得中兴公司面临困境。

没有核心技术,这是中国面临的窘境。

中兴事件,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现在我国最新的技术,是其他发达国家早就不用的技术,这是我们的落后之处,也是我们用来鞭策自己创新的动力。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有一句话:“一个民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因此,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依靠我们这一代人解决。

任何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实现中国强国梦。

2035年,我们已成建设国家的顶梁柱。

那时,今年出生的娃娃,将像我们一样参加高考,那时,我们并肩作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结构: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件事情。

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4、联:即“联系现实”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