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定文化自信 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

坚定文化自信 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

坚定文化自信 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吸吮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养分,文学
创作者应当创作出一大批不负春光、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文化强
国呐喊助威,加油鼓劲。
坚定文化自信,擦洗文学创作者的思想
文学在民族精神的重构和文化认同中具有鲜明的旗帜性、温馨的家园性和强
大的支柱性特点,中国文学应当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切实发挥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
的支撑作用,文学创作者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精神的神圣使
命,洗濯心灵上的尘埃,用思想的光芒点亮天空,用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塑造
文学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生
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文学创作者要牢牢
抓住核心价值观,对外来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既不盲目排外,也不盲目崇外,
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性转化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
发展。自己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直面当下中国社会
的种种现实,既保存了传统文学的荣光,吸取了外来文化的手法,捍卫文学的尊
严、高雅和风度,为世界文学奉献了独具异质的声响和色彩。
坚定文化自信,磨砺文学创作者的锋芒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者不再局限于农耕社会和小我世界,而是面对
以辽阔的全球为坐标、居于东方世界庞大体量的中国——这样一个沸腾的、生机
勃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作家自信的前提和底气。尤其是,中国取得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是依靠对外扩张,而是依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自
我修复力。中国文化“以和为贵”,重视“文以化之”、以德服人的柔性力量,深谙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鲜明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若泽·萨拉马戈告诫年轻的作家:“你若能看见,就要仔
细地看,你若能仔细地看,就要仔细地观察。”文学的意义就是一种“看见”和观
察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你就会看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很彻底。因此,
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要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为广大读者带来陌生而熟悉世界的
宽度和厚度、韧性与柔性,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掀起思想的浪涛,应和时代的旋
律。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学创作者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诗教”文化。“温柔敦厚,诗教也。”不仅强调文艺应该且
可以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而且表明文化能够有效地为个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
完善服务。老祖宗的“诗教”,主要是以诗歌(文艺)形式实现人的教化,是一种
特殊方式的国家德治教育行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弘扬中华诗教传统,以中国
精神提升文学创作者的境界,以辽阔的想象更好地书写中国经验,让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赢得更加真
诚的尊重。
文学创作者要提升境界,关键在于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
文化的精髓。文学能够包容历史和现实。人类最大的苦恼是生命有限、必有一死,
而只有负重远行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仅反映一个作家的品格、
胸襟、抱负与境界,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缩影。在
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中,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诚如王蒙所说:“我始
终相信文学会有一种免疫力,它不会因一时的夸张而混乱,不会因一时的冷遇而
沮丧,不会因特殊的局限而失落它的真诚与动人。局限也可以成为平台,也可以
成就风格,如果你有足够强大与自由的文心,条条框框可以成为彩绸花棍式的道
具。”有了这样的信念,就能突破自我,超越生死,就能显示真情真知真理,给
读者以历久弥新的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