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思维的新奇,收获创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
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
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而在实际
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关键词】日常生活 联系实际 生活情景 实践
【正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
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课程中,以“问
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
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
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
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
很不利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
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以下是我结合新课标以及在新教材的使用
中,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兴趣,更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 ,因此作
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
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
“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
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
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小数加减
法”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到商场超市购物,并请
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
大家一起解决。随着学生的提问,同学们的思维异常积极活跃……她
们尝试着、争论着,最后终于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的
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
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在解决数学问
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
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我
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
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
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创
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
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第一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第二种:边长为
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第三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
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
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
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
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第一、第二、第三种地
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的地砖面
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
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第三种价值太贵,第一种、第二种规格相同,
价格均在800元以内, 但第二种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
最后学生一致认为选择第一种地砖最合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
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
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满足了
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三、注重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情景是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学生能否从情境中运用数学
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意识强弱的
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情境和参与
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意识。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始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我安排两个学生进行了一次不公平的跳绳比赛:一名学生跳3次,另
一名学生跳4次。其他学生当裁判。“根据她们跳得成绩,你认为谁
将是这场比赛的胜利者呢?”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激起了“裁判
们”的异议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之中。
通过这个学生身边的有价值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动
机指向更明确,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只要我们善于
挖掘,像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还有很多。长此以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不仅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能主动运用于相关问题,形成良性
循环,这将对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较多是抽象的, 而学生面对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现实生
活,还有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光靠教材是不够的,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
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
步感悟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增强数学运
用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寻求结论的过程。
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一个“庆六一购物”实践活
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购买”六一”节的奖品,设想应
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从运用加减法和乘
法的知识考虑了100元如何购买最合算,奖品购买的最多等,设计出
了很多方案。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假日小队”的安排、
礼品包装方案、操场的测量等,通过这些模拟性的实践活动,使数学
更加接近实践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
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
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
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面对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方略,
积极引领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体验,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
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亲自
获得体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
应用价值,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合理、灵活地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从而享
受思维的新奇,收获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