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曾玲深圳广电集团新闻中心 电视新闻是新闻传媒中的-个重要 载体,在当前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 背景下,电视新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不断创新赢得市场和观众,是电视 新闻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电视新闻传播速度快 ;过阙络,信 息的丰裕度、深度和贴近性不及大众报 纸,针对性、服务性不如杂志,娱乐性 不及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而这些媒介群 落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欣赏习 惯乃至叙事方式和风格,进而影响着电 视新闻的地位。 新闻工作的创新意识是基于对新闻 规律和传媒特性的敏锐认识。在改革 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文 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口益丰富多彩, 敢于创新。要防I}=和克服单调刻板、 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改 革开放为每一个人创造了脱颖_而出的宽 松环境,为新闻事、 的发展提供了难 得的机遇。同时,创新是电视新闻的 基本要求、生存之道。电视新闻不创 新,就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 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 去阵地,失去实力,电视新闻工作者 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力求任创 意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和 手段新以及人才新等方面有突破。 (一)创意新 什么是创意?创意就是与众不同的 想法。魏二E送给惠子・颗大葫芦的种 子,惠子用它种出来的葫芦巨大,有五 石的容量。惠子对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犯了愁,他对庄子说:“用它来盛水,它 的硬度 够,怕它难以承受;把它剖开 制成瓢,那么大…・个瓢有无处可容。这 种东西虽然很大,但我因为它没有什么 用处将它打碎r。”庄子批评惠子没有 眼光:“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 不考虑将它系在腰上以浮游江湖?”庄 子说:“在江湖上浮游是多么快乐啊。” 这个古老的哲学故事说明,要发现一个 事物的价值,必须跳出固有的生活观 念。盛水或制瓢,是葫芦的固有用途, 而巨大的葫芦在这两方面部派不} 用 场,所以惠子只好把它打碎了之。 庄 子跳出了葫芦的一般概念,直接抓住它 的漂浮特性,给予全新的解释。葫芦能 漂浮是人所共知的特事实,但…般的葫 芦太小,漂浮的作用就发挥不了,所以 被人忽视了。如此看来,想要有所发现, 需要逆向思维,需要打破常规,需要想 象力的帮助,这就是创意。 创意新,必须突破“自我”,突破个 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实践的局限。 在全新的状态下,以最新的视角,选准 最新的写作角度。这要求我们深入生 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大量的 积累,不断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用政 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严谨,新闻记者 的敏锐,突破思维卜的局限性,克服过 去模式化报道思维,变指令报道为循循 善诱的报道,改单纯经营性报道,为经 营者与消费者的双重报道,贴近群众, 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达到求新、求活、 求好的目的。 (二)角度新 新闻角度是ll己者以新闻敏感挖掘、 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选取的角度, 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抓角度要抓事物有特点的那一面,抓 住个性,报道就有新意。比如会议报 道、经济报道,传统报道基本是一个 模式,太陈旧。所以,我们要在不 违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广开思路, 把会议报道、经济报道与实际工作、 301 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贴近‘ 砦,探索 新的报道形式,寻找出新 的报道角度,提高这类新闻的可视 性。 新闻角度选取的如何,最能体现 出记者的、I 务水平。中国加入世贸举 世瞩目,相应的报道很多,而上海 视的记者从中国代表从后排坐到前排这 一变动为切入口,别出心裁地选取了 1 5米走了1 5年 这个与众不同角 度,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之路的艰 和成功之时的喜悦。 (三)形式新 电视新闻实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 新颖的节目形式不断涌现, f:日益呈 现出屏幕元素多样化、制作互动化等 趋势。 技术进步使新元素聚集屏幕,除 了电视原有的声画特征外,现 电视 新闻中出现的新形式还包括滚动字幕、 图表和照片报道、读报、即时连线、 多视窗平行蒙太奇等等。 互动性成为新的报道形式。丰要 手段包括电睛互动、短信互动、网卜 互动、SNG现场互动等,人致分为以 下几种类 :一是投诉类。以往的投 诉丰要山媒介的专门部门来收集整理, 反映滞后,现在+些电视新闻已将电 话投诉等方式引入直播节目中,甚至 通过主持人的现场了解、追问,使投 诉具有可视性。如江 城市频道 南 京零距离 和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 政法报道))中均有反响较好的类似 节目版块。■是调查类。通过电话、 短信、网络调查直接将调查过程、甚 至结果直观地以罔形反映到屏幕上,
既构成了节日本体,又直接联系了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圜科技信息2006年第23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ec.2006 众。如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 问 。三是反馈类。如凤凰卫视“网 罗天下 节目通过字幕、网络留言等 方法反馈于观众、西祠胡同(B B S) 网站上设立的“南京零距离 专版, 让观众通过BBS对节目进行评价。四 是参与类。多为在新闻时段内设立的 收视奖励类的互动。长沙电视台政法 频道中,让观众提出拍摄选题,记者 来实现。这个做法相当.L寸巧,互动性 很强。 (四)语言新 以往,我们的电视新闻屏幕上, 播音员“11人・面,万人一腔”。主持人 的出现,标志着念稿“机器”时代的结 束,主持人不再是记者、编辑的传声筒。 虽然他fi’]也要力求全面、准确地表达编 辑部的思想、见解,但这些思想和见解 往往以他(或她)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比起“播 腔”来,这种语言贴近乍活, 接近人际交流,容易引起受众对某件事 情的关注,并激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从近儿年的情况看,我国已有一些 电视台有意识地给主持人登台亮相创造 条件。如南昌电视台的丰扣 节目 新闻 说报 、苏州电视台的 新闻谈话 。 (五)手段新 随着网络传播的扩张,媒体竞争 已经开始落脚在可以自主选择新闻的表 述方式上。因此,适当使用娱乐元素 就成为粘住观众眼球的有效手段。 一是文学手法与电视结合。如借 鉴文学创作中的白描、漫画等风格寓 教于乐。重庆台 有线报道 周末 小栏曰 都市一瞥 其中一条节目: 画面是街边的一座名人塑像,蓬头垢 面且嘴里塞满了烟头、废纸,背景音 乐中画面定格,出标题: 谁不讲脸 面? ・又如妙用拟人手法。这种方 式目前使用较多,如2002年湖南电视 台 晚间新闻 其中一条新闻: 位好心的市民把一只被卖到食店当野味 的猴子救了出来。编辑这样处理稿 子:我这些天的遭遇真是惊险,先是 被几个人拐骗到这家黑店,这些人可 真是心狠手辣,拿r钱还要杀我,吓 得我浑身发抖,幸好陈先生看我可 怜,想尽办法救我…… 二是引入网络动画、短信等元 素,更贴近生活。如2 0 0 3年北京电 视台“第七日 报道了一条牟祸牧人的 瓤闻,是这样处理的:前面用TF常的方 式很简短地介绍清楚了事情的由来。然 后画面和配音全部采用网卜著名的 FI ASH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稍 稍改动了歌嗣,引人人胜。当然,存新 闻中使用娱乐元素应注意“出新”、“得 当”,需要依据时间、环境、目的的小同 灵活掌握,宁缺毋滥。 (六)人才新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竞 争,从根本上来说是科技和人才的竞 争。每个电视新闻上作者在竞争中能 处丁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自身素质高 低,如果自身资本积累不够,在竞争中 又不充分发挥优势,就会被社会所淘 汰。在新世纪,创新电}见新闻人才必须 努力培养四种类型的电{见新闻上作者。 ・是学习型。电视新闻T作者必须 有危机感,必须增强学 J的主动性,使 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充电,由“要 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是能力型。电视新闻上作者必须 从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自身能力开发, 提高自身素质转变。 二是复合型。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 特征,就是素质复合化。因此,作为一 名电视新闻上作者,必须是 者,同时 又是 目主持人;既是编辑把关者,义 是节目制作者,既懂节同策划,1义懂节 目管理;既具有独 的节Yl创新能力, 又有通过新闻创造效益的能力。 四是专家型。电视是现代化的传播 媒介,专业门类繁多,工种复杂多样, 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不仪应具有较高的 政治觉悟、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而且 要精通电视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电视规 律,是具有电视专业技能的专家。 电视新闻的创新不仪涉及上述几个 方面,还涉及其它方方面而。我们在 电视新闻实践中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新的 思路、新的做法、新的经验,使电 视新闻在新的世纪有新的改革、新的 面貌、新的发展。
-302・ 上接第300页 制。先进的仪器设备应该有优秀的人 才来操作和管理,这样便于实验室队 伍的饱定,便于埘仪器设备的高效益 利用与深度开发。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2 1 1”“9 8 5”工 程建设总体投入的进一步加人,在推进 高水平和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中,既要抓住当前机遇,把学校发展融 入到社会建设的大书、J 当中去,也要贯 彻中央关于 约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 社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实 验室的过稃中,党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网素,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大型设备管理 体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的 提高和lIJ’持续发展。
[1]李艳秋,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O4): 1{一12. [2]赵洁.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初 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 6.(O4) 9- 1 0. [3】李浩荣.高校实验宣仪器设备管理 与利用有关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 管理.2001;1 8(O :1引一 5, _。 [4]梁冬青 胡中锋.我圆高等教育投资 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应对[J】 高教探索. l 2006;(02 ):52-55. [5]杨帅,韩超,任金妮.高校贵重仪器设 备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撂讨[J].实验技 术与管理.2006|25(O2);125—12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