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江湖大川 1 揭 晓 2 吴丹麦 1 叶 晨 1 周琢艳 1 刘文洪 1

【期刊名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8(028)003 【总页数】 4

【关键词】 关键词 桑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桑 黄 ( phellinus ) 属 担 子 菌 亚 门 ( basidiomyeotina )、 层 菌 纲

( hymenomyeetes )、 非 褶 菌 目 ( aphyllophorales )、 多 孔 菌 科

( polyporaeeae )、针层孔菌属( phellinus ),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有 “森林黄金”之美称,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1] 。在过去的 30 年里,其 20 多种药效逐渐为人们所探知,如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抗炎作用、抗氧 化作用[2] 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中分 离鉴定出多糖、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 [3] 。此外,桑黄的有效成分纯化工艺也 不断得到改进。本文就桑黄的种类和分布地区、化学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 综述。

1 桑黄的种类与地区分布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类重要药用 真菌的俗称,但是这个真菌种类多年来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 P.Linteus )[4] 。 2012 年,吴声华等 [5] 基于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东亚地区的桑黄有 6 个种类: 鲍姆纤孔菌(俗名:丁香桑黄) Inonotus

baumii 、小孔忍冬纤孔菌 (俗名:小孔忍冬桑黄) Inonotus lonicericola 、大孔忍冬纤孔菌(俗名:大

孔忍冬桑黄) Inonotus lonicerinus 、桑黄纤孔菌(俗名:桑黄) Inonotu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