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摘要:财务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不但存在于企业,在政府机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里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基层政府财务问题的一些现状以及面对这些情况应该拿出怎样的应对措施。通过解决这些潜在的隐患为建立一个吏治清明、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制度是关于资产在投资和融通以及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统计和后期利润分配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必要制度。而对于非盈利性的政府机构来说,我们也需要设立财务管理制度。而且虽然政府是非盈利性的国家机构,但是在他的内部有包括人员工资、国家专项款等等的经济行为发生,尤其是在遭遇大型自然灾害以后,国家不遗余力划拨救灾款以及民众自发捐款通过各种慈善机构进入政府管理范围的款项。如果基层政府没有严格合法的财务管理制度,最终会造成资金流向不明,导致民众未能真正享有应得的福利,从而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严重后果。 一、基层政府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政府机关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在不断的增多,尤其是基层政府因为是项目的具体实行者,故而经济收入相对也更加直接。所以政府机关设立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其必要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明确财务账目。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事关党政建设、党风廉洁、党纪规范,事关民生国计。 其次,防止权力的滥用。胡锦涛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发表重要讲话就指出:坚持清正廉洁。我们要始终保持不 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基层政府权力人员总抱着“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态,所以会费尽心机苦心钻营为自己谋取私利,如果在基层政府建立一套严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可以避免权利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二、当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财务管理尤其是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因为很多客客观主观的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 一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责任心较差,知识陈旧过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积极主动学习准则及法律等对新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难以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唯领导命令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是会计队伍不稳定,财政所人员受双重领导,时常出现调动,上级部门不及时补充人员,基层政府又没有应急准备,导致财务工作混乱。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到位
当前,我国一些基层政府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执行方面也缺乏严肃性与一致性。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基层政府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 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真正的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政府的财务制度建立既不系统,也不完整,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一些现有的条文也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少数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财务制度,但在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开支随意性大,不遵守有关财经法律制度,财务人员听之任之,有章不循,使制度流于形式。另外,在财务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经费支出不合理,如没有实行不相容岗位牵制,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又管钱又管账。白条入账、不及时准确核算等常常发生。又如,一些资金账务不透明,存在大量账外资产,个人无偿占用集体资金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些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账,有的甚至帐目丢失。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变毁坏。说到底就是因为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的后果。
(三)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影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表现在:一是缺乏面向市场的观念。大多政府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把面向市场的观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之中。二是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政府单位同样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步培养自身 的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部门预算没有规划,经费相互挤占,或者即使有计划也是无定额,或是虽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而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管理也经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对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资金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
(四)监督存在死角,缺乏协作机制 在基层政府财务监督方面,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基层政府监督检查工作普遍加强,但监督范围有待拓展,监督内容有待充实,监督周期有待缩短。一是审计次数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审计机关对基层政府审计,主要是基于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调整变动而实施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或者是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个别单位开展的预决算进行审计,以及上级机关统一安排的专项资金审计,次数少,时间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审计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三是审计偶然,随机性大,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对财务监督不到位,进行每年一度的检查多数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协作机制方面,由于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各自归属不同,工作职能,工作性质有别,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彼此协作不够,导致计划环节缺乏监督,各单位只有年初才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确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监督对象;监督环节缺乏衔接,各部门不相互协作,都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独立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成 果相对保密,内外有别,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查,降低了工作效能;处理环节缺乏监督,各自按照行业要求和规范处理处罚,存在处理制度畸轻不畸重,或者问题久拖不解决等弊端。 三、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弊端存在的原因 综合以上因素,造成我国基层政府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某些基层政府权利核心人员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因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政府大力提倡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基层政府的很多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却反其道而行之,盲目攀比。在招待费用上肆无忌惮的挥霍,不遵守政府机关的用车制度,把公家车当私家车用,这种拿着公款的攀比现象必须遏制。 第二,在建设市场经济的潮流影响之下,某些权力核心人员不能抵挡外界诱惑。他们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宗旨,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糖衣炮弹攻势之下以权换钱、以权易色,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原则,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中饱私囊,公器私用,成为人民公害。 四、建立相对有效地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案。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业务、工作水平。有些会计人员不重视专业知识更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除培训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理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后财务事项确认和会计核算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财政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把《内部控制规范》的培训作为重点内容,使其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具体要求。从而能够将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政策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在单位制订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中。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建立健财务内控制度,要建立《机关财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细化管理内容 ,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操作性。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对县上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车辆保险,办公用品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增强支出透明度。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乡长, “一支笔”签批,1000元以上的大额度资金支出必须经党工委会议集体审核,财务支出情况必须在党工委会议上公布,接受干部监督。 2.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及财会人员财务加强风险防范制度学习,定期对学习,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二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并给予违纪人员相应的惩罚措施,三是加强《会计法》的培训学习,使各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充分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的重要性,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单位各项财务收支合理、合法、真实、有效。
(三)加强基层政府领导人的法律意识 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政府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基层政府领导人的法律意识是解决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家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政府负责人进行财务会计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的内容。特别是要明确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负的会计责任,明确在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责任。司法机关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旦发现公职人员有知法犯法行为,必须严惩。 (三)严格审批报销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 针对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审批报销制度不严,会计核算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