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茄(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茄科,茄属植物。
茄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高可达1米,小枝,叶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贴或具短柄的星状绒毛,小枝多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渐老则毛被逐渐脱落。
叶大,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叶柄长约2-4.5厘米(野生的具皮刺)。
能孕花单生,花柄长约1-1.8厘米,毛被较密。
果的形状大小变异极大。
果的形状有长或圆,颜色有白、红、紫等。
果可供蔬食。
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
种子为消肿药,也用为刺激剂,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
原产亚洲热带,中国各省均有栽培。
一、形态特征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高可达1米,小枝,叶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贴或具短柄的星状绒毛,小枝多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渐老则毛被逐渐脱落。
叶大,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8-18厘米或更长,宽5-11厘米或更宽,先端钝,基部不相等,边缘浅波状或深波状圆裂,上面被3-7-(8)分枝短而平贴的星状绒毛,下面密被7-8分枝较长而平贴的星状绒毛,侧脉每边4-5条,在上面疏被星状绒毛,在下面则较密,中脉的毛被与侧脉的相同(野生种的中脉及侧脉在两面均具小皮刺),叶柄长约2-4.5厘米(野生的具皮刺)。
能孕花单生,花柄长约1-1.8厘米,毛被较密,花后常下垂,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萼近钟形,直径约2.5厘米或稍大,外面密被与花梗相似的星状绒毛及小皮刺,皮刺长约3毫米,萼裂片披针形,先端锐尖,内面疏被星状绒毛,花冠辐状,外面星状毛被较密,内面仅裂片先端疏被星状绒毛,花冠筒长约2毫米,冠檐长约2.1厘米,裂片三角形,长约1厘米;花丝长约2.5毫米,花药长约7.5毫米;子房圆形,顶端密被星状毛,花柱长4-7毫米,中部以下被星状绒毛,柱头浅裂。
本种因经长期栽培而变异极大,花的颜色及花的各部数目均有出入,一般有白花,紫花,5-6-7数。
果的形状大小变异极大。
果的形状有长或圆,颜色有白、红、紫等。
二、生长习性温度茄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25摄氏度-30摄氏度,幼苗期发育适温白天为25摄氏度-30摄氏度,夜间15摄氏度-20摄氏度,15摄氏度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
低于10摄氏度时新陈代谢失调。
光照茄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
在日照长、强度高的条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着色佳。
水分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
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土壤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
茄子对氮肥的要求较高,缺氮时延迟花芽分化,花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开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变多,植株发育也不好。
在氮肥水平低的条件下,磷肥效果不太显著,后期对钾的吸收急剧增加。
三、品种分类一般栽培供食用的有长形及圆形的为(Solanum melongena L. var.esculentum Nees),但一种长形基部弯扭的为(Solanum melongena L. var.serpentinum Bailey)。
截止到2007年,列入《中国蔬菜品种志》中的茄子种质资源有220份,其中仍有许多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特别是广大农村,如墨茄、竹丝茄、快圆、大苠、二苠、西安绿茄、洛阳青茄、油罐茄、黑又亮、三月茄、安阳大红等。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6年通过省级审(认)定的茄子品种超过50个,如湘茄一号、渝早茄1号、紫荣2号、闽茄一号、引茄1号、鄂茄一号、新茄3号、蓉杂茄一号、蒙茄3号、丰研2号、辽茄1号、吉茄二号、并杂圆茄1号、黔茄3号、鄂茄2号等。
植物学将茄子分为三个变种:⒈圆茄植株高大、果实大,圆球、扁球或椭圆球形,皮色紫、黑紫、红紫或绿白。
不耐湿热,中国北方栽培较多。
多数品种属中、晚熟,主要品种有北京大红袍、六叶茄、九叶茄,山东大红袍和天津二敏茄等。
⒉长茄植株长势中等,果实细长棒状,长达30厘米以上,皮色紫、绿或淡绿。
耐湿热,中国南方普遍栽培,多数品种属中、早熟。
有南京紫线茄、北京线茄、广东紫茄和成都黑茄等品种。
⒊矮茄植株较矮,果实小,卵或长卵形。
种子较多,品质劣,多为早熟品种,有济南一窝猴、北京小圆茄等。
四、繁殖方法种子将种子置于55-60℃温水中。
不断搅拌至水温30℃,然后浸泡2小时。
取出种子稍加风干,置于200毫克/公斤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催芽。
播种厢面做成1米宽,两边有沿的平整、细碎厢面。
播种前浇足底水,水渗后将消毒和浸种催芽的种子拌沙撒播。
然后覆土1厘米厚。
干旱年份,出苗前若床土过于干旱,可浇水1-2次,保持床土湿润,以促进迅速出苗。
出齐苗后,要及时间苗,淘汰过密和病弱苗小苗。
两片真叶期前后即可分苗,使苗距加宽到8-12厘米左右,可以选用9×9厘米的营养杯,以保证幼苗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嫁接为了提高茄子抗病性,常利用托鲁巴姆等砧木进行嫁接。
⑴苗床准备:床土配制方法是将田园土、腐熟的马粪和大粪干过筛,按5:4:1比例配成营养土。
或园土、蛭石粉、大粪干过筛后按6:2:1配制而成,不可用鸡粪配制营养土。
床土消毒:每15公斤土与70%的五氯硝基苯、80%代森锌(或80%的福美双)各5克与床土混合拌匀,用地膜盖严,消毒3天。
准备苗床:每亩播种量接穗40-50克,砧木20-30克(托鲁巴姆8-10克),准备种子,苗床面积按每平方米播种25-30克种子计算。
在床面铺9-10厘米厚营养土,整平,浇足底水,覆盖地膜保湿等待播种。
⑵种子处理:选择晴天,室外晒种6-8小时,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小时,或用0.1%多菌灵浸种1小时,涝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30℃温水浸泡。
托鲁巴姆很难发芽,用100ppm的催芽剂浸种24小时,清洗后再催芽。
⑶浸种催芽:用55℃温水中浸种15分钟,再用30℃清水浸泡8小时,洗净种皮上的粘液,用干净纱布包好开始催芽,采用变温管理,每天25-30℃控制16-18小时,16-20℃控制6-8小时,早晚用温水淘洗一次,6-8天后发芽。
⑷播种:选用CPR、赤茄、茄砧1号较接穗提前7-10天播种,茄砧3、4、5号可与茄子同期播种,选用托鲁巴姆作砧木时,则提前25-30天播种,高温季节可适当缩短接穗、砧木播期差距。
待80%种子芽子长到1-2毫米时播种,将芽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也可与细砂拌均播种),播后立即覆盖1厘米营养土,然后再盖上地膜保温保湿,夜间加盖小拱棚保温。
⑸出苗至分苗期管理:播后白天气温28-30℃,夜间不低于20℃,保持土温在20℃以上,幼苗出土后撒去地膜。
7-8天齐苗后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
出土后撤一次干营养土,待子叶展开后再撤一次,每次厚度为2-3毫米。
⑹分苗:分苗苗床准备同前。
分苗在两片真叶时进行,每亩需35-40平方米,接穗苗可移植在床苗上,按8×8厘米株行距开沟移栽,采用水稳苗法,水渗后合拢,也可移入营养钵。
分苗后白天保持20-30℃,夜间保持18-15℃,移植后不宜大水浇灌,宜喷洒,选晴天上午洒水。
⑺嫁接:劈接(切接)法:待砧木苗长到5-6片叶时嫁接。
挖出幼苗后,将砧木保留2片真叶,用刀片横切砧木茎,去掉上部,再从茎中央下劈1.0-1.5厘米,拔出接穗苗,保留2-3片真叶削成1-1.5厘米长的楔形削面,削面长短与接口长短相等,削面要求平滑,然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接口,一定要使砧木和接穗一边形成层互相对准,最后用嫁接夹固定。
斜切接法:砧木苗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
将砧木保留2片真叶,用刀片向斜上方斜削,形成30度左右斜面,斜面长约1-5厘米,拔出接穗,保留2-3片真叶,用刀片削成与砧木相反的斜面,两斜面贴合后用夹子固定。
⑻嫁接苗管理:嫁接后植入小拱棚,从嫁接苗底部充分浇水,盖严小拱棚,前3天不通风,不见光,保持棚内湿度85%,白天气温25-26℃,夜间20-22℃。
为了防止阳光直射,用草帘或纸被遮光。
第四天早晚见短时间弱光。
慢慢从两边通风,每天喷雾1-2次,不可对嫁接苗直接喷水。
此后逐渐增加见光量和通风量。
10天后基本完全愈合,转入正常管理,成活后去掉夹子,及时削除砧木萌发的侧芽。
嫁接后15-20天就可以定植。
定植前3-4天喷肥打药。
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0.3%尿素溶液。
喷药用2000倍杀灭菊酯或1000倍克螨特混合600倍百菌清。
五、栽培技术基地土壤生产田必须地势高燥、地力均匀、土层深厚、通风透光、土质肥沃而疏松、排灌方便、稳产保收的沙壤土或壤土。
育苗土应选用2-3年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以及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园土,最好从种过豆类、葱蒜类作物的地块取土,以土表层15厘米以内的土最好。
肥料可用猪、牛、马粪加适量草木灰充分发酵腐熟而成,以杀灭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减少苗期病害。
利用温床育苗,苗期适宜温度白天为25摄氏度-28摄氏度,夜间为18摄氏度-20摄氏度。
播种时适当稀播,每1平方米播种量为10-15克。
3-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炼苗。
适时播种早春种植播期在12月,第二年2月下旬定植,4月底开始采收。
翻秋种植5月播种育苗,6月定植,8-9月采收。
茄子种子千粒重4-5克,采用育苗移栽一般每亩用种量15-20克。
整地定植茄子的种植地块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或前三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深耕晒白,土块细碎。
结合整地,亩施石灰粉50-80公斤对土壤消毒及调节酸碱度。
茄子耐肥性强、需肥量多。
移栽前要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起高畦种植。
畦高约30厘米,畦宽包沟1.8米,双行植,株距45-50厘米,亩植1400株左右。
单行植,畦宽包沟1.3米,株距45厘米,亩植1000株左右。
定植后淋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后停止浇水,促进根系深扎。
田间管理⒈肥水管理茄苗定植后约15天进行浅中耕除草,结合小培土薄施一次提苗肥,亩施稀薄的人粪尿10-20担。
植株根茄坐果后,摘除根茄以下的侧枝,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
此时期植株尚未封行,进行深中耕除草、培土,重施一次追肥,亩施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
植株生长进入中后期,每收2次果应追施一次肥,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
同时可喷施金钾朋、爱多收或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茄子生长前期需水量不多,适当的干旱有利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
根茄坐稳果后,植株生长需要的水分逐渐增多,应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排灌。
⒉植株整理为减少养分消耗,在短期内多开花,缩短授粉时间,便于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门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侧枝(中、晚熟品种可留1个侧枝),让植株保持二叉分枝。
四门斗授粉结束后,留3片叶打顶,插支架防止倒伏,减少烂果。
⑴摘除根茄以下的侧枝,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