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 概述
电梯数量的增长与广泛使用,使得电梯安全事故随之而来。
电梯一般分布在居民住宅、酒店商场以及各大办公楼等人口流动频繁的场合,一旦电梯出现安全故障,其影响颇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电梯的监管及检测,提高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而电梯的安全实则依赖于优质的设计与细致的维护保养工作,这与有效的安全性能监管制度与策略密切相关。
讨论电梯安全性能的监管现状及其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措施,将有助于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的健康发展。
此外,强调电梯安全性能监管朝优质化与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以达到提高公众使用电梯时的信赖感与安全感的目的。
2 安全性能监管的现状
电梯的广泛使用已使电梯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就电梯安全问题,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国家相关安全技
浅析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现状及发展策略
王宏辉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
电梯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它的安全性能是人们生命安全的直接保障。
文章阐述了电梯安全性能的监管现状,继而分析了监管现存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最后从优质、高效以及节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8-0008-032012年第28期(总第235期)NO.28.2012
(CumulativetyNO.235)
我们知道,从定义上讲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而对劳动力的培训可以说就是对人进行的一种教育,同时人因为学识、性格、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接受教育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劳动力劳动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新生劳动力成熟周期。
参考文献
[1] 王馨婷,高海防.以新生劳动力为核心的新生劳动力培
训[J].人力资源管理,2009,(9).
[2] 彭阿芳.新晋职场新生劳动力的岗前培训办法[J].大众
商务,2009,(8).
[3] 陈晓春.新生劳动力岗前培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培训,
2009,(8).
[4] 李喜霖.关于提升企业新生劳动力入职培训效果的思考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6).
[5] 张戎.企业文化在新生劳动力岗前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J].新闻导刊,2008,(4).
作者简介:熊伟(1972-),男,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副研究
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
(责任编辑:王书柏)
术规范,各个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各种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办法与条例。
在电梯安全性能检验方面也有显著的发展,参照国外成熟的技术与经验,对相关的规范进行了修改,检验要求逐步强化,检验技术逐步实用化,另外还成立了“电梯安全性能评价体系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严格细致的电梯安全性能监管工作带动了电梯制造业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通过检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促进了电梯的安装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梯设计性能的改善。
此外,定期的安全性能监管不仅保障了电梯的安全使用,还促使了电梯维修工作的健康发展。
3 安全性能监管现存的问题与措施
尽管电梯的安全性能监管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我国的电梯事故频率仍然较高。
据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的调查显示:自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呈上升趋势,困人、伤人故障时有发生。
浙江质监局统计显示:近八成电梯事故源于使用不当,电梯、扶梯故障多因“维修保养”不力。
而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
据此数据可知,事故多由电梯使用不当、管理者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引起,大致将现存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1 在设计阶段安全评价技术不充分
电梯设备自身的质量是保证安全的首要关节点,而事实表明,很多电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出现电梯门夹人事故、非正常的加速导致的冲顶和蹲底等事故。
这些隐患在电梯出厂之前就存在,而由于检验技术重点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质量不过关的电梯流入使用。
因此电梯开发者不仅需注重提高电梯设备自身的质量,更应注重电梯的安全评价技术。
在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时,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施行:在电梯设计阶段应集思广益,如邀请电梯用户的技术管理人员参加,详细记录其在进行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维护保养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在进行安全评价时,要广泛听取有关人员对设计方案中有关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维修、日常检查、调试、救援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风险方面的评价性意见。
3.2 电梯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不足
电梯检测的内容颇多,项目也较为复杂,因此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
其中,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44条就规定:“从事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无损检测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测检验人员证书,才可以从事相关工作。
”另外,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做到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
然而部分公司为了节约运作成本,招收经验不足、技术不高的人员,甚至有无证上岗现象。
因此为提高电梯运作的安全性,应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
首先,在人员入职前,进行有关的考核,保证其合格后方能入职;其次,对于已上岗的人员,要对其进行职后培训,使其接受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
3.3 使用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的前提,而很多使用单位往往在电梯出事故后却找不到责任人或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
如监督技术人员的定期检测、保持电梯内的清洁等工作需明确责任主体,并使其各司其职。
为预防事故的发生,使用单位应对电梯搭乘者进行电梯安全使用的宣传,另外需保证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能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维修、救援等。
4 发展趋势
4.1 优质化
电梯安全性能检验是对所涉及的设备安全性能的总体评价,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对其安全性能的检验也应与时俱进。
要保证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的有效性,必须保持检验的优质化。
保持优质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依据电梯运行实际事故的技术分析、统计,及时、持续改进安全检验工作控制的技术重点,是优质化的必经之路;检
9
验人员对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全面理解,对安全检验的技术重点的把握以及对故障等判断的合理程度,是优质化的基础;使用单位需树立对电梯安全性能监管的有限责任的理念,定期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强调电梯安全的不容忽视性。
4.2 高效化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满足人们的需求,电梯的安全性能监管程序必须简单化和高效化。
为此电梯安全性能监管工作需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随技术的更新与检验中记录的问题,结合电梯事故的统计数据,适时改变技术检验的重点,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检验项目,增强检验的针对性,做到对整体工作量的严格控制;统一各种电梯同类部件(如电梯井道空间、层门等)的标准,尽量减少检验技术要求的差异,从而建立一致的安全检验规范,以简化电梯检验人员的工作;使用单位要对检验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合理的经济代价,保证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
4.3 节能化
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电梯所消耗的电能高达整个建筑耗能的8%左右,在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的时代,必然要求电梯朝节能化发展。
在这一方面,有关规定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鼓励研发单位开发并推广电梯的节能新技术;采取鼓励政策促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定期检验旧电梯,若其耗能超标严重,经评估已无法保证安全、无法改造且无维修价值,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开展以上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统一的电梯能源利用率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这需要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5 结语
电梯数量的激增使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梯安全可以说已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电梯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正常运行,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减少安全隐患,首先应当从电梯的生产质量出发,并完善其安全检验技术,在日常运行中,应加强电梯的维护,做到定期检验。
此外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强调其发展的优质化、高效化及节能化才能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能,对维护居民生命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凯.浅析当前我国电梯安全的检验[J].华章,2011,
(20).
[2] 韦昌材,黄健.电梯的安全检验及注意事项[J].民营科技,
2009,(12).
[3] 程章松.浅谈电梯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现状
及发展[J].科技信息,2011,(3).
[4] 徐荣.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J].工程建筑,
2009,(3).
[5] 郝小奇.《西安市电梯安全与节能监督管理办法》解读
[E B/O L].h t t p://n e w s.d i c h a n.s i n a.c o m.
cn/2012/02/02/436833.html.
[6] 刘洋.提高电梯安全性能方法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2,(6).
作者简介:王宏辉(1985-),男,广东深圳人,供职于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责任编辑:王书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