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简析
摘要:软土路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本文笔者
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前言:加强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软基处理
水平,从而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软土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一)软土路基强度低市政道路工程
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为了防止出现道路行车安全等问题,必须要保证道路
路基的强度和使用年限等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天然软土强度不高,在软土受到
挤压和震动时,土壤强度下降,导致道路路面存在路面变形和沉降等现象,造成
道路工程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和要求。
为了防止出现以上情况,在对软土路基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要利用软土取
样、分析以及研究等手段,制定对应措施,提高土体密度,以确保满足市政道路
工程对地基土承载力方面的要求。
(二)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边坡
路基进行特殊处理,其中涉及到路基的稳定性问题。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增大
了边坡软土路基的处理难度,需要采取更高标准的施工技术。所以,施工技术人
员要纵观全局,采取整体性策略,一方面要确保边坡路基不会被雨水冲刷而遭受
破坏,另一方面要对道路工程总体施工效果进行综合考虑。
(三)控制沉降和剩余沉降比较困难市政道路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对软土地段进行施工建设。为了促进软土路基硬度和承载力
的提高,一般会选择在软土路基中添加硬质土的方法,此方法有一定的成效,然
而也随之也产生其他问题,也就是如何对路基沉降量和剩余沉降之间的比值进行
控制的问题。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软土路基填土时,必须要对软土路基沉降
量和剩余沉降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路基建设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二、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一)加载技术软土路基处理加载技术
是指通过人为压制等环节,对软土路基的土质状况进行改善,利用重型压路机等
重型机械对软土路基进行压实,尽量减少软土中的孔隙和水分,直至软土能够达
到道路路基施工土壤要求。加载技术的实施环节,要对软土压实进行实时检测和
监督,保证软土路基经过压实之后可以达到设计标准。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加载技
术具有施工简单有效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满足路基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
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因此而得以广泛应用。
强夯法处理是比较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它的原理简单,利用一架起重
设备就能完成,施工过程中将夯锤升举至高空,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夯锤自身的
重量和重力势能,作用于软土地基上,通过产生应力变化强化软土的强度,降低
了后期软土的压缩能力。这种方法简单可行,不足之处在于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
动太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此外,重力夯击还容易产生弹簧土,影响地基
质量。
(二)表层处理技术道路软土路基表层处理技术一般应用在路基土质比较软
的地段,利用排水、敷设以及增添材料等方法,促进地表强度的提高,避免地基
局部出现剪切变形的情况,确保施工机械作业,尽量使填土荷载得以均匀分布。
表层处理技术是针对软土表面进行处理,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地段土质情
况进行充分了解,比如施工段土壤的成分、含水量、荷载量以及强度系数等,对
以上数据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如有必要采取科学的试验对施工段土壤实际情况
进行确定,然后技术人员采取对应技术措施。尽管表层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软土表
层强度,然而却无法确保路基的使用寿命,这是在未来软土路基施工中必须改进
的一点。道路工程竣工后要应付大规模修复和养护工作,所以在进行软土路基处
理时必须要对路基使用年限进行综合考虑。
软土的种类很多,部分岩土由于含水量高而导致土质变软,对于这类软土可
以采用表层排水法处理内部水。施工开始之前,在地基一侧开挖沟槽,利用它的
引流作用排出地下水,同时做好表层的含水处理,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这类技
术需要注意后期的沟槽回填,回填材料通常选取透水性好的砂质碎石。在软土层
自身的排水性能较好、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无需外加作用控制其含水量,此时采
用砂垫层处理,加厚地基保证地基强度。
当软土含水量较大时,它的凝固时间会变长,地基强度不足,加铺砂垫层
(厚度一般控制在10~25cm)能够抬升地下水位的高度,利用上覆建筑荷载的重
量,能够加快软土地基的排水速度,减少凝固时间,从而增大强度。
砂垫层材料的选取上,以纯净中粗砂为最佳,施工过程做好压实和表层的洒
水即可。软土均质性差,对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处理是桥梁工程中的常用
技术,敷垫材料法在这类处理中效果显著。陕西地区地表条件较为复杂,软土中
砂土含量高,土质松散、抗压缩性能差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类型的软土最易
产生地表的沉陷,在桥梁工程中,对其进行材料敷垫是保证其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玻璃纤维隔栅、化纤无纺布和土工布是敷垫材料的常见选择,这些材料的抗剪和
抗拉能力强,可以弥补软度地基受剪切作用变形的不足。在软土地基表层铺垫这
类材料,减少了地基表面的不均匀沉降,使其各个部位受力程度均匀,减少侧向
变位。尤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对施工机械和上覆建筑的均匀支撑,增强了结构
的稳定性。粘性土质的软土在压缩和强度两方面都存在短板,此时用添加剂处理
技术。实际工程中,石灰和水泥都是良好的添加处理剂。石灰本身吸水性强,加
入粘土中可有效降低其内部含水量,石灰又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促使软土快速
凝固,增加结构的强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置换技术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表层处理仅仅增大了路基表面强
度,无法确保路基使用年限,无疑增大了道路后期养护工作量。道路工程实践中
技术人员提出软土路基处理置换技术,也就是利用优质土质置换软土,保证路基
填土稳定性,避免路基发生沉降。具体而言,软土路基置换技术还可以细分为人
工挖掘置换技术、爆炸置换技术等,对于软土路基的质量来说是一次彻底的改善,
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稳定可靠的角度分析,人工挖掘置换技术要比强制置换技
术更稳定,因此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道路软土路基置换材料主要是以粗粒土
为主,在具体的置换时必须严密压实。
然而,软土路基置换技术也存在许多不足,既对地表有着较大的破坏程度,
又增大了施工成本。
(四)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对于淤泥质软土和粉砂土而言,粉喷桩加固技术
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同样加入了水泥和石灰作为添加剂,配合一定的材料制成固
化剂,与软土混合,利用深层搅拌法使其充分接触。由于制成的加固料呈粉末状,
在喷射钻头的控制下,洒入地层软土中,水泥和石灰能够吸收水分,同时这些材
料之间会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发生水解、水化等化学反应,从而实现了对软土基
质的改性,形成了具有良好刚性和强度的粉喷桩,大大提升了软土基质的强度和
稳定性。
(五)片石回填处理技术针对软土层较厚的情况,片石回填法行之有效,随
着回填用量的增加,这种片石能够将地基中的软土排挤出,减少地基中的软土含
量,施工后期再配合砂土等材料就能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增强其刚性和强度。
片石回填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顺序,对于不同条件下的软土,回填方向是不同
的。平整路段一般采用中心处回填,软土从两侧排出,斜坡路段应从上坡段开始
回填,软土从下坡位置排出。
三、结语软土路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难点,因此在进行具体施工过
程中要针对软土路基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本文对有关市政道路工
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
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殷浩钊.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建材
与装饰(下旬刊),2008,04.[2]陈永康.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