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新课改一些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改一些论文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些体会【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在新课改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关键词】青海乐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新思路新方法【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21-02
2010年9月,青海省高中各学科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广大教师、家长议论的一个热点。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挑战之一:教师怎样较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怎样解决教师固有的却早已习惯了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式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冲突?
挑战之二:教师面对形式、内容、结构、体系都与以往有较大变化的新教材,教师能否克服定势,尽快地熟悉与适应新教材?怎样处理好在新技术平台下有效地使用教材?
挑战之三:怎样解决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评价制度?
挑战之四:怎样调整更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交流合作的优秀人才?
到2011年10月,青海省乐都县实施新课改一年多来,我作为
一名身在改革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感觉真的是体会颇多。

1 新课改实践的体会
1.1 加强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是核心。

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局限在数学教科书上,课堂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教学模式仍以练习模仿为主。

这些认识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阻碍了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例如,教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i》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时,总觉得课本内容较简单,与老教材要求相差较远。

而教辅书上的很多习题类似于高考复习题,学生无从下手。

面对这种矛盾,我们教师若不转变观念,势必对教学内容提高要求,补充不少教科书外的东西,甚至想一步达到高考要求。

导致学生对老师如此“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既抽象又深不可测,很难学,老师认为新教材太难教。

因此,认识教材中每部分内容的作用与意义,领会数学新课程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我们教师能有效转变观念,我们必须多参加研讨交流活动,加强研讨交流。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到自己是数学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的主体;认识到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结构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学生、教师数学知识与感悟体验数学内涵与价值的过程,
教师才会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1.2 强化备课组功能,搭建新课改网状平台。

新课改对教师个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下,教师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加强集体的力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认识和执行的。

为了细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目前青年教师是一支生力军,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有新时代的工作能力,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良好的外语基础、更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等。

因此,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一方面要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要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培养备课组的团结合作精神。

1.3 通过课例的研究,为新课改提供示范性。

因为没有提供符合新课标理念的示范性课例,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在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案例研究,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示范性课例。

通过课例的研究,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可以按需调整新教材的结构;适当延伸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

处理教材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把握新教材的度,深入挖掘新教
材的潜在价值。

用活教材还必须从学生的三个基本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

2 新课改实践的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既继承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也针对我国数学教育的问题行了改革,我国传统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教学强调概念理解和基本技能训练,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学生学习刻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等;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数学教育教学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不利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力 ,进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传统的数学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结论记忆多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少,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教师的启发式讲解非常重要,否则,学习质量和效益都无法保证。

教师应对如何讲解精心设计,做到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接受与探究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要求教师设计与提供丰富的数
学学习环境,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以“双基”为载体,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的争论、质疑、讨论,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表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逐渐培养。

例如必修一中对函数的概念这一节的处理给我们展现了新课程数学课改革
的很多思路和方法:(1)从典型实例炮弹的发射,近几年臭氧空洞的面积,国际上常用的恩格系数出发引出函数概念, 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打破了传统的“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 逐步渗透体现“函数模型”思想;加强概念形成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

抽象概念的学习从具体例证开始,理解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例证的支持。

(2)实例的选择中函数的表示方法分别是:解析式、图象、表格,目的是在学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函数概念;理解函数是刻画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函数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还可以是表格;强调函数的三要素——集合对应语言。

(3)函数性质的讨论——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

现实世界中的某些
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有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年少、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在新课改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