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 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
——钱穆
感谢
1.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2.打破门第束缚,为出身寒门的下层文化精英提供入仕参政的 机会,扩大统治基础
3.提高了文官的素质
4.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四: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当时有所谓的“三公”“九 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 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 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检查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 再说汉代的九卿,那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 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卿,全都隶属于宰相。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 材料五: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若以现在话来说,韩宰相是 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 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是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 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 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 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时间 赋税制度
特点
汉代 编户制度 田租轻、人口税和更赋重
魏晋 租调制度 按户征粮和绢帛
唐初
唐德宗 时期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可以绢布代役,称庸
两税法
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无 主客,以见居为簿;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 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议政
决策机构
兵刑 部部
尚书省
执行 诏令
御 史 台 户 礼吏工 部 部部部
执行机构
中枢政务机构
对比秦汉和隋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关系图,分析其发展趋势。 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开,决策机构相互制约,行政机构分工 细化,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赋税制度
请从时间、赋税制度、特点三方面自制表格,梳理秦汉以来赋税 制度的变迁。
快速浏览课本43页,梳理从汉到唐的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察举制
(西汉)
地方向中央 举荐人才
地方举荐
九品中正制
(魏晋)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 各地人才评定等级, 共分九等,朝廷按 品授官
科举制
(隋唐)
分科举人,自由 报名,通过考试 差额录取
中央考试
指出隋唐科举制度在选拔的标准和形式方面的创新之处。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 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 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时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六(教材47页史料阅读),对比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指出 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在何处?又有何作用?
赋税制度
时间 赋税制度
特点
汉代 编户制度 田租轻、人口税和更赋重
魏晋 租调制度 按户征粮和绢帛
唐初
唐德宗 时期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可以绢布代役,称庸
两税法
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无 主客,以见居为簿;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 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
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绘制汉代和唐代中枢政 务机构关系图。
汉代中枢政务机构
决策机构 中朝
皇 帝 执行机构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侍
有事上报
汉武帝:设置中朝
丞御太 史 大
相夫尉 九卿
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代中枢政务机构
皇帝
诏令 草拟
中书省
颁布 审核
门下省
政事堂
根据表格及所学,分析租调制和租庸调制有何区别?有何进 步性?
根据教材47页史料阅读,分析租庸调制难以实施下去的原因。
材料六: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 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 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 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 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 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 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 ,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 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 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 悉省。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 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 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第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共12张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史纲要 上第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共12张PPT)
图片1 江南贡院
图片2 号舍
结合图1,猜猜图2的用途。这样的设置有何目的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