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对策浅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上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俗话说玩物丧志,对许多使用网络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更多
的是利用了网络的娱乐、社交、消遣功能,而不是求知,过
于沉溺于互联网,不仅使人疏于现实,而且会导致学业退步、
生理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青少
年网瘾的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网络打破了广播、电视、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三大传统
媒体“你说我听”、“你播我看”、“你写我读”的传播与受众
的关系,具有表达的自由性、信息共享的平等性、信息存在
的虚拟性、信息交流的无中心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倡导平等、
张扬个性等深层特征。因此,它对课余时间众多的青少年学
生而言,吸引力可谓巨大。立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青
少年网瘾的成因,则思路豁然开朗。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
7层,第一层为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玩、性等,
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社交需求;第四层是尊严需求;
第五层是认知需求;第六层是审美需求;第七层是自我实现
需求。所以,可以认为人在网络上所达到满足的需要都是看
似合乎人的正常需要的。然而,网络成瘾主要从需要满足的
手段及其造成的后续影响上造成了对个体成长和身心健康
发展的危害。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已成熟,对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
2
性交往。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异性交往受压制,大学阶
段相对自由,时间充裕,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网络的开
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
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
爱往往成为许多青少年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而一旦发展成
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此外,网络上有很多色
情内容,网络群体的匿名、开放与便利也为一些青少年满足
性的好奇并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满足,提供了十分方便的
机会。
二、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
面对学业、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挫折,造成心理压力堆积,而
网络成了最好的情绪和压力的释放渠道,长此以往,就形成
了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沉湎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
阂,网络社会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正常的认知、情感
和心理定位受到影响。
三、网络可以相对安全地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
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
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
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
以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网络的虚拟世界
里,人们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较之现实生活要丰富得多。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
3
中,他们特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在现实世界里,青少
年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但在网络虚拟世界,
如网游、社区、论坛,人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
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
实现的价值追求,得到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
四、网络的功能齐全、信息丰富、雅俗共赏、自由开放
等特性正好可以满足青少年的求知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和探索欲望,吸引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此。
总之,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
出人们各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上网时间越长,与现世越容
易出现疏离,最后格格不入,形成继续埋首网络世界的恶性
循环。运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青少年迷
恋网络进而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网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他
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
缺失性需要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便利安全的方式获得一定的
满足,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成长性需要可以通过所谓的、来自
于且只存在于网络世界的价值承认和自我实现来得到满足。
然而,这种对虚拟世界的需要的无限追求和满足会导致一些
青少年逐渐远离现实社会,情愿与现实世界产生越来越无法
跨越的隔阂,从而最终形成网瘾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青少
年的网瘾问题,既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观理性上
网,也要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为青少年创造
4
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其内在促动力的形成,把他们在网络
世界获得的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的满足转移到现实社
会。
一、积极引导和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运用内在主动力
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加强思想教育,使青少年正确、客
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
端正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
于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作用。
二、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积极引导、趋利避害,有
效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把青少年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有利的方
向上来。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青少年品味的融政治
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站,使校
园网络成为宣传健康网络行为的阵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
并集中到这些网站中来。
三、建设能够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的家庭、学校、社会
环境,引导青少年寻求健康途径满足自身需求。通过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尽可能为学生
心理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和机会,尽可能促使学生贴近生
活,走进校园,融入社会。
四、网络媒体严格自律,加强把关。将猎奇、色情、暴
力等信息摒除在网络信息之外,确保青少年获得健康有益的
欣喜。
5
五、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运用专业手段和科学方法耐
心引导在校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
压力和烦恼。
此外,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还有必要加强网络管理和
学生管理。如采取收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在校园内上网,通
过局域网关监管、过滤上网内容,控制持续上网时间和上网
时限;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规定,加强对黑网
吧的打击和取缔,还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