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法律关系
本单元考点框架
考点1:法律关系(总述)(★)(P3) 1.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提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才属于法律关系;不受法律规范调整,仅受道德规范调整的(例如,恋爱中的“山盟海誓”),不属于法律关系。 【相关链接】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2.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3.法律事实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原因。 考点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P4)
表1-6 基本分类 具体内涵 自然人(公民) 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组织 法人组织 营利法人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非营利法人 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特别法人 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非法人组织 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国家 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如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上,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例题1·单选题】下列主体中,属于非法人组织的是( )。(2018年) A.基金会 B.有限责任公司 C.事业单位 D.合伙企业 【答案】D 【解析】(1)选项AC:属于非营利法人;(2)选项B:属于营利法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2018年) A.个人独资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自然人小明 D.机器人阿尔法 【答案】D 【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限于自然人、组织和国家,机器人不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或者,机器人不能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不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2018年) A.中国公民 B.社会团体 C.机器人 D.机关法人 【答案】C 【解析】(1)选项A:属于自然人;(2)选项B:属于非营利法人;(3)选项C: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目前尚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4)选项D:属于特别法人。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8年) A.乙农民专业合作社 B.甲市财政局 C.智能机器人阿尔法 D.大学生张某 【答案】ABD 【解析】(1)选项AB:属于特别法人;(2)选项C: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目前尚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3)选项D:属于自然人。 考点3:法律关系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P4) 1.民事权利能力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则由法人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灭。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所有公民(不论年龄大小)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或称一般权利能力、基本权利能力)。 【提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表1-7 类型 界定标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18周岁)的自然人 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8周岁)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8周岁)的未成年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提示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提示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定主要看两个因素:(1)年龄;(2)精神状态。与肢体是否残缺、智力高低等不直接相关。 【例题1·单选题】下列自然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8年) A.15周岁的小赵,先天腿部残疾 B.70周岁的老钱,已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C.8周岁的小孙,智力超常 D.20周岁的小李,先天智障,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答案】D 【解析】符合下列两个情形之一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年龄<8周岁;(2)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在本题中,选项ABCD年龄均已达到8周岁;选项A精神状态无异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并未出现“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7年) A.赵某,9岁。系某小学学生 B.王某,15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 C.张某,13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 D.李某,17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答案】D 【解析】(1)“视为”二字极为关键,它们提示考生题目考查的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年龄区段,看透这一点,此题可以立即锁定选项D;(2)主要法律依据: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3·单选题】赵某,15周岁,系甲省体操队专业运动员,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下列关于赵某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年) A.赵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赵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赵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赵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同时满足2个条件:(1)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2)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本题中,赵某的年龄未落入16-18周岁区间,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再熬1年吧)。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8年) A.14周岁的李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7周岁的王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18周岁的周某,能够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20周岁的赵某,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D 【解析】(1)如欲“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同时满足2个条件:①年龄处于≥16周岁且<18周岁区间(选项A李某的年龄未落入该区间);②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2)选项B:不足8周岁的王某,不论精神状态如何,均只能界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3)选项C:①年龄≥18周岁;②能够完全辩认自己行为;周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4)选项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不论年龄几何,只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考点4: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P5) 1.刑事责任年龄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14周岁)不满16周岁(<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8种)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对特殊年龄段自然人的量刑规则 表1-8 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情形 处刑规则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触犯法定的8种罪行 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触犯法定的8种罪行以外的其他罪行 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 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75周岁的人 故意犯罪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对精神状态异常自然人的量刑规则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题·多选题】有关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考点5:法律关系的内容(★)(P5)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有权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和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 3.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考点6:法律关系的客体(★★★)(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