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城区高层建筑布局与空间优化研究

长沙市城区高层建筑布局与空间优化研究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3320020202

长沙市城区高层建筑布局与空间优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6222

作者简介:郑 辉(19812),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82

周安伟(19662),男,博士,副教授,大连市规划局,辽宁大连 116021

朱忠东(19662),女,副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郑 辉 周安伟 朱忠东摘 要:通过对长沙市高层建筑的调查与分析,对长沙市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形象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对长沙市高层建筑现状布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布局优化措施,探讨了高层建筑布局与城市空间形象的互动关系,以寻求建立高层建筑与长沙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规律。关键词:高层建筑布局,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形象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高层建筑作为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象。它的发展对提高城市形象有很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短短几年间,长沙市的经济与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与普遍发展。但由于其布局的不合理性和负面效应控制的不利,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高层建筑空间布局混乱、天际线零乱、局部交通堵塞等。因此,如何看待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的布局控制,处理好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与艺术的统一,不仅成为长沙而且是我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长沙市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形象的影响2.1 高层建筑塑造了长沙城市的现代风貌长沙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长沙有着自己多样、丰富的特色。山水洲城是长沙空间环境的最大特色要素,处处透显出湘楚文化之刚劲,古城遗风之韵味。随着长沙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长沙的城市建设给古城带来了新的风貌。最近的六七年间,高层建筑在长沙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注目城市新的焦点以及城市新的景观。长沙新的城市面貌在这次城市建设浪潮中逐渐形成。2.2 高层建筑的发展缓解了旧城区的压力高层建筑意味着空间容量的集中,它的出现打破了城市原来的均匀,出现了功能的异质与空间的裂变。从现代都市的发展来看,在商业及商务比较发达的区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比其他地区更密集的高楼大厦。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沙旧城区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密集人口的压力,为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3 高层建筑对长沙古城历史风貌的威胁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机理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与延续,离开了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一座没有文化内涵、没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长沙高层建筑的大量发展逐渐改变了城市的肌理,城市尺度也不断扩大,在它与历史文化区域并存状态中,历史建筑与高层建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仅表现在现代高层建筑与历史建筑体量、形象上的矛盾性,而且在于现代高层建筑对历史环境氛围的

破坏。因此在历史建筑周围随意地建造高层建筑是对历史建筑不道德的侵害,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保证不会危及历史街区的环境品质、生活模式、空间形态和地域文化形态。2.4 高层建筑引发的城市空间环境问题高层建筑在塑造城市多维景观空间的同时,也给城市空间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长沙是一个山水洲城特色明显的城市,有湘江、岳麓山、谷山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大量发展的高层建筑对山体制高点、城市的轮廓线和水体的开阔空间的组织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之中高层建筑的选型和组织应该是很谨慎的,任意摆布的高层建筑很可能会导致城市天际线的零乱与空间的无序,阻断城市视廊空间和破坏眺望系统,

使城市丧失特色,导致整体品位和素质的恶化。3 长沙市高层建筑现状布局分析3.1 长沙市高层建筑的类型分析近年来,长沙市市区内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截止到2005年年底,市区内共有高层建筑1002栋,其分布特征如下:

1)高层建筑的使用类型:主要为高层住宅、商住综合楼、商办综合楼以及办公楼等(见图1)。在新建的高层建筑中,办公楼日趋饱和,住宅的比例逐渐升高。

2)高层建筑的数量类型:长沙市的高层建筑中,17层~33层的建筑面积占高层总建筑面积的59%,说明长沙目前高层建筑的建设层数仍在100m以下,大于100m的超高层建筑较少。3)高层建筑布局单元类型:现状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总体上呈条带式、簇群式与散点结合的三种分布形式。既有沿街形成的条带式高层建筑,又有城市内部多幢高层建筑形成的簇群,也有分散布局的单幢高层。3.2 长沙市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分析1)现有的高层建筑主要集聚在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劳动

中路两侧、德雅路和双拥路交叉口附近、书院路和新建路交叉口以南段等地。可见布局地点都主要沿街或者与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相关。

・02・第33卷第33期2007年11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33Nov. 2007

2)长沙市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随意性强、区域过于集中、功

能整合性差、高层布局散点性突出而空间簇群形态缺乏。某些地段不顾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突破合理的建筑容量,极大地破坏了环境。3)通过调查分析长沙市三条主要道路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两侧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的变化情况,发现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有四处地段的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超过60%以上。在这三条道路中,因五一路最短,高层建筑分布较密,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最高。4)1000多栋高层建筑在长沙建立,但在布局上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形态结构相结合,至今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高层建筑的标志性节点景观,相反造成了中心区交通压力大,空间拥挤,环境质量下降。5)大量见缝插针的高层建筑对古城的景观影响较大,在一些能展示长沙传统文化的街道两旁,建筑新旧叠加,旧街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被打破,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与人文环境逐渐消失。同时,河西风景区与天心阁等周边的高层建筑也阻挡了山、水、洲、城的通透视野。3.3 长沙高层建筑布局的成因解析1)土地级差地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竞争性开发使土地级差地租产生并成为主导机制,土地价格成为高层建筑的直接动力,土地的价格越高就要求地块的开发强度越高,经济收益才会越大。高强度的开发就决定了该地段的建筑性质和容积率,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高度与分布。2)道路交通设施容量。道路级别越高,数量越多,交通容量相对就较大,可达性就越强,对高层建筑的建设有直接促进作用。另外从国内外城市的建设经验来看,轨道交通的开发会带来沿线及站点附近土地价格的上涨,形成周边的高强度开发。3)城市形象与历史文化因素。城市主要街道的尺度及交叉口的形象感知,城市沿江界面、城市景观视廊与眺望系统等因素对高层建筑的布局都有一定的影响。4 长沙市高层建筑布局的优化措施4.1 采用分区控制高层建筑布局,保证高层建筑布局的整体有序性在规划控制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土地价格因子、轨道交通因子、历史保护因子、设施容量因子、商业潜力因子、城市形象因子6个方面对城市各个地块进行综合评价取值。并根据取值大小将城市范围内的地块分为5种类型的高度管控区域,即高层禁建区、高层严格控制区、高层适度控制区、高层适度发展区、高层适宜发展区,从整体上引导长沙高层建筑的布局和发展。4.2 加强城市界面天际线控制,保证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意象的形成湘江东岸是观察长沙主城区的主要界面,在塑造其城市天际线时,特别要注重其层次感的营造。规划在原有形成的五一广场高层建筑簇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高层簇群形象。在芙蓉路两侧适度发展高层建筑,形成湘江东岸天际线的视觉中心,其建筑高度规划可达150m左右,减少现有高层建筑的分散感和单调感。完善沿江天际线,整体上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对紧邻湘江滨水区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m以下,由水边向城区的延伸,建筑物逐渐升高,保证层次感的形成。4.3 合理组织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高层建筑布局,形成有特色的视觉中心和空间秩序轴线体现城市的脉络,富有内涵和渗透力,构成线性发展的开放体系,对形成整体城市景观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人民路、火星路(万家丽路)作为城市主要发展轴线,高层建筑布局应结合城市的这些线性空间加以展开,成为运动中的城市轴,构建主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竖向景观形态。4.4 强化城市景观视廊,构筑城市高层建筑的整体空间格局岳麓山、天心阁、天际岭、鹅羊山等是长沙市区内各主要制高点或重要观景点,其中通过视线分析的方法对其周边建筑加以控制与引导,在它们之间留出制高点景观视廊。对于芙蓉路、韶山路、五一大道及环线等主要街道景观视廊的两侧建筑,在规划布局时,应留出街景视廊空间,以保证岳麓山、浏阳河等自然空间景观与城市空间的通透性,避免高层建筑对城区空间封闭挤压。湘江两岸是长沙城区最重要的滨水景观视廊。湘江西岸的背景为自然柔和的线型态势的山体,这里的建筑群的透视体量应与自然体量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两岸建筑构成的天际轮廊线的组织和处理好两岸建筑间的相互关系。5 结语高层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快,

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动将会在中心城市高度聚集,同时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因此在中心城市发展高层建筑是一种客观需要。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从城市整体出发,长远谋划,宏观控制城市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并且采取优化措施,是城市规划工作应该做出的战略决策。长沙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高层建筑更加需要整体上的战略谋划。在规划中应协调好各方面因素,引导高层建筑向“整体、有序、特色”的方向发展,通过规划空间的“平面与立体,发展与保护,经济与艺术”的结合,使长沙城市空间整体风貌与高层建筑布局达到和谐。参考文献:

[1]吴景祥.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齐 康.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李阎魁.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景观形象初探[J].规划师,2000(3):41242.

[5]冷 红,郭恩章.哈尔滨市高层建筑分布及控制专项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5(5):50252.

City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andspaceoptimizedresearchinChangshaZHENGHui ZHOUAn2wei ZHUZhong2dong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andinvestigation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inChangsha,itintroducestheeffectofhighbuildingconstruc2tioninChangshatocityspaceappearance,analyzestheactualityandlayout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inChangsha,andbringsforwardlay2outoptimizedmeasures,discussestheinter2relationsbetween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andcityspaceappearance,soastoexploretheharmoniouslaw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andthegeneralcityspaceofChangsha.Keywords: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spaceoptimum,cityspaceappearanc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