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活检术53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05T14:51:11.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张亚琴
[导读] 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取得良好的配合,可提高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
张亚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 4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388-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术中的配合。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53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治疗效果。
结果肾穿刺术的围手术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穿刺术成功率100 % 。
结论肾脏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创检查,可能发生出血、肾周血肿、感染、尿滁留等并发症。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术护理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
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53例肾脏病患者采取了在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通过肾活检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干预,尤其是在肾穿刺围手术期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了术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患者53例,男25例,女 28例,年龄19~51岁。
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NS)20例,慢性肾炎(CGN)15例,血尿蛋白尿8例,狼疮性肾炎5例,隐匿性肾炎3例,乙肝相关性肾炎1例,原发性血管炎1例。
全部患者均无出血性疾病、精神异常或不能合作、心力衰竭、肾血管瘤、肾积水、活动性肾感染及严重高血压等肾活检禁忌症。
2 方法
本组患者在B型超声的引导下行经皮肾脏穿刺,穿刺位置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靠近肾外缘肾皮质最厚处,在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巾,以5%利多卡因逐层局麻至肾筋膜,自穿刺点插入穿刺针,将穿刺针推进到肾表面满意的位置,复查B超,如果位置不合适可用呼吸适当调节肾脏的位置,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推进穿刺针,取材后迅速拔出穿刺针。
抽取肾组织标本2—3份,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3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96.2%,2例穿刺失败(1例取到髓质,1例取到肾周组织),复穿2例均成功。
其中9 例出现术后卧床期间不能自行排尿,主要并发症为:镜下血尿40例,肉眼血尿11例,肾周(>4cm)血肿3例,腰痛9例。
本组患者均无感染、严重低血压、肾孟断裂和其他脏器损伤发生。
二、护理体会
1 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
1.1.1心里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题予以详细解释、回答,向他们讲解穿刺的目的、意义,介绍操作过程及穿刺医生、配合护士,告诉患者应如何配合,向其介绍以往穿刺成功、获得满意效果的病例。
1.1.2术前训练术前需训练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硬枕学会用腹部呼吸及屏气,每天3-5次,每次30秒,以配合穿刺;让患者练习屏气,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术前2天开始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1.3术前检查及准备做好患者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肝肾功能、腹部B超等;术前3天停用抗凝血药物及扩血管药物;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蛇凝血素酶;患者术前一晚保证睡眠,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手术前患者清洁皮肤,更换病员服,排空膀胱;术前彩超室紫外线消毒l小时。
2 术中护理
术中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约10cm厚的硬枕,以将肾脏顶向背侧,充分暴露术野[2]。
术中采用的穿刺针应避开患者视线,以免加重患者的紧张与恐惧。
行B超穿刺定位及局麻时,可与病人交谈,转移注意力,安慰患者,指导患者作呼吸及屏气配合,争取合作及呼吸配合。
同时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穿刺拔针后局部用力压迫5-10min,覆盖无菌纱布,用腹带包扎腰部,协助患者仰卧后再搬患者于平车上推回病房,嘱患者不能随意更改体位。
3 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健康教育嘱绝对平卧硬板床6小时,腰部伤口下垫沙袋,以身体压力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6小时后可翻身,精神放松,全身舒展,为患者播放轻音乐,观看轻松的电视,并与之交谈,以缓解紧张情绪。
24小时后如无肉眼血尿可取下腹带,起床轻微活动,限制剧烈活动。
术后24小时后至1周可轻微活动,7~10天应避免弯腰及较强剧烈体力活动。
2周内仍应限制活动。
1月内不作剧烈活动。
3~6月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弯腰劳作。
洗浴时如水温不稳立即结束洗浴,以免造成体内血流速度血流量的改变,引起穿刺部位的出血。
3.1.2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术后心电、血压监测6小时,平稳后停止,后每隔2小时人工测血压、心律至术后24小时。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各项治疗、护理的顺利实施。
3.1.3术后饮食及排便护理术后患者如无少尿、严重水肿等症状,应鼓励多饮水、轻度利尿,避免肾出血后形成血块梗阻尿路,要小心进食,尽量用吸管饮水,避免引起呛咳,增加腹压,引起出血[3]。
要避免用力排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甜食及牛奶豆制品等易产气食物。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舒适,按摩受压部位,增加患者舒适度,防止压疮的发生。
3.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2.1血尿:为最常见并发症。
尿留取尿标本3杯观察其颜色、量、透明度。
本组11例肉眼血尿在3~10天消失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重视肉眼血尿的观察,大多在24小时内发生,也可在穿刺后数日出现,持续1~3天即转为镜下血尿。
术后如血尿明显或血压偏低及脉搏加快,
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等变化,提示有出血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止血、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措施。
3.2.2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至少3天防止感染[4-5],如发现体温升高,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本组患者53例中无感染的发生。
3.2.3肾周血肿:其发生率为48%~85%[6],1~3周可自行吸收。
本组53例病例中3例通过B超发现肾血肿,在穿刺术后第2-3天发生。
表现为明显腰酸、腰痛、腹痛、恶心等,经使用抗生素、止血和卧床休息及沙袋压迫,3周内完全吸收。
3.2.4动静脉瘘:本组53例肾穿刺未发生动静脉瘘。
根据相关报道,若有发生一般可自愈[7]。
3.2.5肾区疼痛:肾活检后的疼痛是可变的[8],本组9例出现肾区疼痛,其程度不同,嘱其卧床休息2-4天后消失。
三、小结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有侵袭性、创伤性检查,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通过对我院肾内科53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取得良好的配合,可提高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庚寅.肾活检临床病理诊断[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47.
[2]李二芳,绳宇.肾穿刺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5,19(9):1800-1802.
[3]林华志.肾活检病人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7(4):570.
[4]张季平.临床内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85.
[5]陈惠萍,黎磊石.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11:3.
[6]龚苏红,冯曦,王凤凤.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注射无水酒精72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81.
[7]顾平,肾穿刺活检术的观察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年第4卷第4期.
[8]张俏颖,程丽丽.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护理体会[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