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无论是人、生态系统,还是技术和企业,在各自的生命周期内,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不同阶段。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也会随着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不同而起起落落。
6.1 什么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当今信息社会,企业使用和管理的信息量每年成倍地增长。
这些信息不但需要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对其进行查询.目前,一些国家还制定了新法规.新法规规定了与业务相关的电子邮件和互联网通信的保留时间,以及这些信息的恢复速度。
例如,在美国,就已出台了10,000多项法规,规范信息的存储、可用性和处臵方式。
因而,随着信息价值的变化,企业有必要将信息转移到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适当级别的保护、复制和恢复。
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动化网络存储基础设施与其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新的信息管理策略。
这种新的信息管理策略称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其目标是以完全支持组织和机构业务目标和服务水平的需求。
采用这种新的信息管理方式意味着根据信息和应用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确定最优服务水平和最低成本.利用自动化网络存储基础设施将信息转移到相应的服务等级,以满足企业要求。
借助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不但能够在整个信息生命周期内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力,还可以按照业务要求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从针对信息作主动管理的策略,此策略是基于∙以业务为中心∙以政策为基础∙统一途经∙异质环境∙与数据价值相关图6-1是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 6-1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变化许多企业面对的信息管理挑战不仅是由于信息增长太快,而且信息比以前更具有价值,信息的价值随时间而逐步在变化。
为了实现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进行保护、共享、管理、备份和恢复等工作,企业面对各式各样的软件和工具去完成这些繁琐而复杂的任务。
人力、物力和财力开销巨大,企业所受到的压力愈来愈大。
信息管理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成为企业各级主管亟待解决的问题.图 6-2 是目前许多组织面对的信息管理挑战。
图 6-2 信息管理的挑战企业如何才能正确制定和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呢?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和有效的信息管理方法。
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但是,由于信息以各种规格,各种类型和各种形式存在,并且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各种环节。
因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企业的各级主管的积极参与,采取全盘战略与逐步实施的方式。
首先需要认识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不是一种“要么全部采用,要么完全放弃”的方案或计划。
它需要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价值。
它构建于企业目前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体系结构之上,并与之相兼容。
通常,企业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实现自动化网络存储以优化存储基础架构,然后将重点放在服务级别以优化信息管理,最后实现集成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环境。
第一阶段,企业将消除任何直接连接存储,让存储完全网络化,然后使存储环境的一些关键方面自动化及分层化,以便他们能够方便而且经济地整合和控制其存储资源并确保业务连续性。
第二阶段,亦即服务级别优化阶段,企业将在其存储网络中创建服务级别的分层,并部署初步的信息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在业务要求改变时将信息移动到适当的服务级别层。
第三阶段,在全企业范围内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前两个阶段为实现最终价值奠定了基础,此最终价值就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全自动化。
在集成化的环境中,企业将能够在其整个异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中应用业务驱动的策略,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应用程序与适当的服务级别相匹配.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单个控制界面中完成。
在此阶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将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帮助优化业务本身:(一)基于预先确定的业务规则和策略,不断而且自动地做出决策以保证信息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提供给适当的应用程序,(二)基于信息价值的变化而进行实时调整.通过三个阶段的成功实现, 企业内部的全部信息处理和管理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有序的,相互关连,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的局面,进入到一个持续可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轨道,进入到信息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而且将全部管理工作纳入一个可视化的和统一的管理界面,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的及开放的信息管理。
图 6-3 显示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信息管理的可视性和统一性图 6-3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管理的可视性和统一性6.2 商业驱动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大型机中的分级存储管理(HSM)就是以前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方式。
但是,今天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新颖和特别之处在于:一组全新的业务要求推动了人们对它的需求。
这些新的商业驱动因素是什么?它们财政、运作和业务这三个核心的驱动因素。
6.2.1 财政成本控制是每个用户最关心的驱动因素。
今天,这意味着提高和优化资产的利用率。
这一点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企业每天都在考虑如何才能降低成本。
其实,这正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其目的就是要帮助企业减少成本和提高收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去取得财政方面的优势.6.2.2 运作因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释放现有的一些IT资源,使IT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保证了企业业务的连续性,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灵活性,满足用户对于服务等级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取得更快的投资回报,让更多的IT和业务人员更加专心于企业的主导业务,去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提高运作效率。
6.2.3 业务当企业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周期管理的成效后,其各项业务将会开展更加顺畅,企业能够确保新业务的迅速推广和实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将现有的信息重新用于新的、高利润的用途,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因而,业务推动力成为企业思考,计划和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图6-3 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商务驱动因素示意图图6-4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商务驱动力6.3 自动化网络存储可以实现ILMILM 需要一个灵活、统一、可扩展、稳定且自动的存储基础设施。
自动化网络存储(ANS)就是这样的存储基础设施。
自动化网络存储(ANS)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存储。
强壮和高性能的存储平台是自动化网络存储的坚实基础。
∙第二层是网络。
网络连接增强了存储的连接能力,使存储能够成为真正的信息平台。
∙第三层是自动化。
自动化是由软件实现。
存储管理软件的作用是确保所有存储网络中的组件无缝地共同协作。
使信息的管理、共享、保护、备份、恢复、复制等功能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
图 6-4 展示了自动化网络存储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
图 6-5 自动化网络存储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6.4 信息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1)数据创建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的数据量快速增长。
所产生的数据需要存储环境以利于及时的处理、管理和保护。
因而需要稳定、可靠、高可扩展能力的存储设备。
不同的应用和数据,需要不同容量、功能和价格的存储系统,以满足合理的成本和投资回报。
数据的价值通常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因此所有数据在创建时都应当获得一个由数据的类型、数据的价值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决定的删除日期。
系统将定期清除到期的数据。
除非对过期数据的创建进行正确的控制,否则对相关数据的搜索将会导致运营效率的不断降低。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根据应用的要求,数据提供的时间及数据和信息服务的等级,提供相适应的数据产生,存储,管理等条件,以保障数据的及时供应。
(2)数据保护阶段信息是企业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
今天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与信息的连续可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息息相关。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以数字化的格式出现,企业面临着如何以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管理迅速增长的信息和存储的挑战。
同时,企业的各项业务需要找到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可用性的降低,或者信息的丢失,对企业而言, 都意味着时间的浪费,生产率的降低或灾难。
从电子数据处理产生以来,对于数据保护的需求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需要防止数据受到无意或者有意的破坏。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数据保护和灾难恢复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组织都意识到从他们的数据中心所遭受的重大损失中恢复所需要的努力和时间,以及制定相应计划的重要性。
这个解决方案是一系列技术和流程的组合:备份、远程复制和其他数据保护技术。
它们需要与一组流程和步骤组合,确保及时的恢复。
当前,很多需要大量存储的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CRM和ERP等,都需要24×7的运作和在线。
系统的可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可用性:即使在技术上服务器和网络都是可用的, 但是如果应用系统不能访问到正确的数据,用户将认为它是不可用。
在此情况下, 即便是事先安排的停机(“备份时间”,”升级时间”等)也是无法接受的。
企业已经对很多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计划性停机和意外停机的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例如实时数据复制技术,计算机群集系统,以及远程数据复制技术等。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将按照数据和应用系统的等级,采用不同的数据保护措施和技术,以保证各类数据和信息得到及时的和有效的保护。
(3). 数据访问阶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信息可以支持业务决策和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价值。
因此,信息必须便于访问,最好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多个业务环节和业务应用之间共享,以提供最大限度的业务价值。
此外,信息必须可以支持多种业务流程, 因此这个阶段将成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的交叉点。
成功的数据访问和管理是通过深入地了解数据在企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实现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问:“这些数据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换句话说,它对于业务的成功运行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可以帮助企业在制定一项数据存储战略时集中精力。
另外一个应当考虑的问题是:“这些数据被访问的频率是多少?”数据存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每天都需要访问的数据.(二)需要随时访问,但访问频繁和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数据(三)偶尔需要查询或访问的数据。
这三种分类体现为在线、近线和离线三种访问方式。
在线方式在线存储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在网络中提供对信息的即时访问,在线存储为业务系统提供日常业务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因而,在线存储要求高的性能,大的容量,高的扩充能力,以保证业务系统的快速处理。
近线方式需要定期但访问频率和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数据应当以近线方式保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较为及时的并且成本较低的数据访问。
近线存储设备的价格要比在线存储要低,而且数据访问的速度要慢一些。
离线方式对那些访问速度要求不高,存放的时间较长,访问的频率更低的数据,可以将其存放在价格更低的存储介质和设备上,当数据需要被访问时,才将其恢复到在线存储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