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卓越模式追求卓越绩效-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卓越模式追求卓越绩效-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卓越模式追求卓越绩效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团股份下属的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伟世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股比为50%和50%的专业汽车零部件公司。

业务领域覆盖汽车内饰、外饰、座椅、安全和电子系统。

公司成立于1994年,投资总额为 2.2亿美元,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公司立足上海,并在全国各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周边建立工厂,为客户提供就近的即时化供货和服务。

公司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作为愿景,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公司业绩连年上升。

从合资初期1994年年销售收入2.8亿发展至2011年年销售收入超过353亿、出口达6.7亿美元。

五大系统产品市场份额均位列全国三甲。

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客户、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履获客户优秀供应商、上海市及行业协会先进称号。

于2002年、2011年先后两度获得了上海市质量金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战略、技术、管理等全方面实施卓越模式。

一、清晰的战略是公司迈向卓越的指针随着各国汽车零部件商纷纷进入中国,零部件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延锋伟世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格局,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对市场竞争,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合资双方于2001 年4 月正式提出“一个平台”的战略主张,即将延锋伟世通公司作为统一的战略发展平台,一个拳头出击,共同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

公司先后与美国江森、美国百利得、法国Plastic Omnium 公司合资,扩大国际间的合作,在不同产品种类与合作外方实施“一个平台”共同发展的战略。

同时,实施两个“三级跳”的战略发展步骤,即做大“三级跳”和做强“三级跳”。

做大“三级跳”:2006-2010,主导国内市场,通过出口方式成为有影响力的海外客户供应商;2010-2020,逐步设立和完善海外布局,成为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之一;2020-:成为国际主要的零部件系统供应商。

做强“三级跳”: 2006-2010,在各方面做到国内一流,成本具有竞争力,多项产品做到中国最好,成为客户首选的供应商;2010-2020,建设具有原创技术的世界级技术中心,具备支持全球业务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2020-:保持在全球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通过两个“三级跳”,使公司做强技术,做大市场。

至今在全国建立了80余个生产基地,建立起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可移植的整合型内部管理系统。

在发展过程中,清晰而又正确的战略指引着公司不断前进、勇攀高峰。

同时,通过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公司也总结出了一系列制定清晰而又正确战略的方法和流程。

1、定期更新,保持战略与时俱进结合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能力建设周期,确定公司战略规划跨度为5 年。

每年年初,公司制定并滚动更新未来5 年的发展规划,递交上半年董事会审批;每年下半年,公司结合上半年批准的5 年战略规划、当时的内外部情况分析和预测,确定下一年度的具体经营目标和工作计划,并在董事会上进行汇报、审批。

2、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公司战略公司战略的制定是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针对每一类的内外部环境,公司都确定了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研究、国家政策研究、客户需求研究、市场与竞争环境研究、供应链研究、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资源分析、管理能力分析、竞争优势分析和市场份额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3、运用SWOT分析,形成战略目标SO (优势机遇)战略•整零协同:通过与OEM 的同步开发,前期介入,获取更多的业务•完善布局:把握OEM 的新一轮战略布局,适时跟进,布局二三线城市•海外拓展:抓住集团海外拓展的项目机会,跟随自主品牌OEM“走出去”•内外协同:利用北美与欧洲的资源,全力争取全球平台业务WO(劣势机遇)战略•重要客户的业务拓展与紧密型资本关系建设,融入其核心供应链•传统业务和外饰、电子、安全业务的“打包”,推进“塑电一体化”模式•业务结构平衡:提升业外客户业务的比重,提升外饰、电子、安全业务比重ST (优势挑战)战略•原创技术的研究;电子化、轻量化、安全环保的趋势•联合五大业务资源,提升集成设计开发能力,强化模具设计能力与制造效率•各技术中心的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的复评•保持财务的稳健性,抵御短期内市场增速减缓的系统性风险WT (劣势挑战)战略•运营效率的提升:精益投资,寻求降本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统筹管理:增强总部的服务与管理职能,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各业务单元的管控模式,发挥公司整体的协同效应•高素质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现有员工的能力提升二、领先的技术是公司迈向卓越的基石公司已建立汽车内饰、外饰、座椅、电子及安全系统五大技术中心。

具备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制造-供货的全价值链服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具备全球车型平台开发能力;具备与客户同步开发的能力。

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2002 年3 月率先在业内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现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的认可,对外可以独立承接各类检测项目。

2007 年9 月,公司EMC 实验室通过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的认可,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 和AEMCLRP 认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公司实验室具备全套内饰系统(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验证(DV)能力和工艺验证(PV)能力。

公司通过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提供完善的开发体系来不断提升技术能力,推动产品开发过程的结构化、标准化,进一步融入整车企业先期同步开发,主动集成合作伙伴的全球资源,跻身世界汽车市场的“竞技场”。

1、公司通过各种渠道,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通过与国内主流主机厂的共同研究课题,了解主机厂的未来需求,借助主机厂对材料供应商的控制及影响力,加速公司的新材料应用及研发。

通过参与国际主机厂的全球业务争取,用延锋原创技术与竞争对手较量,将原创技术形成从研发到项目应用的转化。

通过对德、日、美同行的开发和制造能力环节考察交流,了解延锋在国际上内饰设计和制造技术所处的地位。

细化对标工作到注塑节拍的分解、设计验证的条目、竞争对手产品重量与结构分析等。

全方位探寻提高技术的机会,为提高公司可持续的竞争力而制定有依据的战略举措。

通过在伟世通内技术交流与考察,了解不同地域的前期研发课题,在技术平台中充分获取各地域的经验和教训,为加快自身前期技术研发提供丰富的信息参考和试制资源。

2、提供完善的开发体系无论是前期研究项目的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概念开发过程(CDP),还是项目研发中的YFVDS 流程,都为公司技术开发提供了完整的体系。

为确保已定点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公司建立了定期工程审核等制度。

核心工程队伍的定期技术评审,为技术方案的计划、论证、验证及实施过程提供了技术可靠性的有力保障。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前期研究项目,通过对内饰领域世界前沿技术的跟踪,建立公司原创技术和持续创新技术的革新,使公司技术能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并争取赶超国际同行。

这些前期研究项目的开展,通过技术路径图的定期审核来管理和跟踪。

从2011 年起,公司学习伟世通创新研究项目流程,运用更规范的、适合前期研究项目的关控评审,来确立项目、评估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从研究到项目运用都有一系列规范而充分的技术论证。

三、全面的绩效监控是公司迈向卓越的明镜为配合公司战略的实施,2007 年公司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并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经营审核机制。

目前该工具已经发展成为公司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测量、分析、改进不可或缺的战略管理工具。

通过运用该工具,提供给管理者广泛、丰富的管理及决策信息,帮助公司各级管理层及时发现经营中的短板,不断改进,挑战自我。

公司通过系统地策划来收集数据、设立目标、分析及评价。

1、建立机制,确保数据收集为确保平衡计分卡系统的有效运用,公司明确了业务质量系统部作为该系统的总体策划和数据收集部门,全面负责从指标体系的策划,到各指标统计口径的统一,以及后续数据收集审核的整个过程。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公司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定义、注明公式,收集案例,编制教材,落实责任部门。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对各项指标实行了上报部门和审核部门分立的制度,即由各子公司的部门上报原始数据,系统自动计算生成各结果指标,由总部对应的职能部门对不同指标进行审核批准,确保公司内数据的统一性,也帮助各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各子公司对应条线的运行情况。

2、充分应用对比数据和信息,有效设立绩效目标每年年底,公司启动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调整和目标确定工作。

在目标确定时,综合考虑下一年度公司战略目标、各子公司去年同期和历史数据比较、行业标杆水平、可获得的竞争对手数据后进行确定。

3、绩效的分析、评价公司通过定期经营审核的方式,实施对下属公司的绩效监控和分析。

公司高层(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相关部门(业务质量系统部、财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子公司情况不同进行月度和季度的现场经营审核。

该经营审核中,由各子公司对平衡计分卡中的各项指标的目标达成情况、全年预测情况进行汇报分析。

除了关注未达成目标的指标的分析和整改外,还特别关注全年滚动预测情况,对于全年预测可能不达标的指标,共同探讨预防和弥补的措施,必要时由总部协调资源,协助各子公司达成目标。

在经营审核会上,除了借助平衡计分卡对各子公司的经营运作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审,及时发现管理上的短板外,还根据各公司的历史情况和未来规划,设立了专项汇报专题,聚焦这些“短板”的改进,并对此进行持续深入的分析和跟踪,必要时由总部职能部门在整个公司内协调资源,帮助各子公司开展改进工作。

除了经营审核会外,公司还通过执委会、经营委员会、各条线专题审核例会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分条线地分析和评价公司各项绩效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持续改进。

四、先进的管理系统是公司迈向卓越的保障1、不断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早在1996年,公司就意识到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采用国际化的管理体系标准来规范公司的管理。

因此,从1997年至2001年,我们先后按照国际质量(ISO9000、QS9000、VDA6.1、ISO/TS16949)、环境(ISO14001)和职业健康与安全(OHSAS18001)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公司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提高了质量水平,节约了资源耗用,减少了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002年也被上海市政府授予质量金奖。

2003年,公司管理层又意识到由于三大体系的侧重点不同,难以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片面强调三大体系难免造成企业对某些职能的忽视,如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难以保证公司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急需建立一套综合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覆盖质量、安全、环境、财务内控等多方面的要求,全方位地提高经营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