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级电视台经营创收

县级电视台经营创收

目前,县级电视台的经营创收,已成为制约其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三网融合”
时代的来临,其事业发展和经营创收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作为县级电视台的工作者,根据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在具体工作中的深刻体会,谈
一下县级电视媒体的节目包装与经营创收的关系。
立足当地实际,广辟专栏
众所周知,县级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农民群众,而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农业、
农村和农民自己的重大问题,即所谓“三农”问题。
目前,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生活水平、欣赏水平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
们既需要了解致富信息,又迫切需要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独辟蹊径,开辟新节目、包装新节目,多搭建适合农民群众口味的科技讲座、
信息交流、致富向导、百姓故事等服务平台。
即墨电视台2009年以来相继开辟了《民生播报》、《我是NO.1》、《老酒馆》、《我爱我家》、
《墨城消费》等专栏性节目,并不惜重金,聘请中央台、省台有关部门进行了媒体总包装和
节目包装。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典故、文化底蕴相融合,利用电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灵活生动的艺术表现特点,既浓缩历史、展示现实,又畅想未来,打出了“为您服务、在您
身边”的即墨电视台品牌标志。
用大众化的语言精办节目
基层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农民,而当今时代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但是相对
于城市居民来说,客观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在采编制作节目时,要充分考虑
到这一点,忌用生僻怪词和空洞的概念说教,要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活灵活现的语言制
作节目。
这就要求基层电视媒体的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多与农民沟通。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
民之所需,忧农民之所忧,乐农民之所乐,真正了解他们最想什么,最需要什么,真心实意、
脚踏实地地与他们打成一片,交真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办出适合农民群众口味的节目,
也才能保证县级电视媒体收视率的直线上升。
此外,还要立足基层,为群众服务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尤其关注观众普遍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我们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社会和经济秩序的交替,以及由此引
起的农村管理模式和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使农村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土地承包流
转、宅基地规划、土地集约化经营等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节目反映诸
如此类的问题,从深层次挖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给予正
确的引导,化解矛盾,无疑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精美的节目包装
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甚至转化为
矛盾关系。因此,要求我们媒体经营管理者,在进行每一个节目内容的宣传时,都要精心设
计出受众喜爱的表现形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农民观众也和其他观众一样,喜欢美的东西。我们制作的节目要
让观众喜欢看,那就必须在追求“美”上狠下工夫。
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个电视频道,成百上千的电视剧、电视专栏节目在争抢观众的“眼球”。
如果我们的电视节目不精耕细作,而是粗制滥造,肯定不会吸引观众。电视是视听媒体,不
但要求我们在视觉上把电视画面拍得精美,而且要求我们在色彩、角度、机位、构图、剪辑
上精益求精。
当然,仅有精美的画面还不够,还要在语言锤炼上狠下工夫。既不能脱离电视画面场景
泛泛而谈,也不能因循守旧走程式化的老路子。要做到尽量与观众缩小距离,用真挚、简练、
朴实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使语言和画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还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把特技、配乐、效果、字幕都运用好。只有将各种方法综合
运用好,受众才能在节目中欣赏到美的东西,才能喜欢节目,成为热心观众。收视率提高了,
经营创收增长了,才能有力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视线从城
市转移到乡村市场也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盈利的可能性。我们县级广播电视台应抓住这千载
难逢的发展机遇,寻找自身优势、根据本土特色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栏目、节目,这样才能
牢固树立在当地受众中的影响力,实现新闻宣传促进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取得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改革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