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播控技术

电视播控技术

1、电视节目制播系统的功能分为:①信号源,②通信,③工作流程,④控制和监视2、演播室应用的传输结构和传输协议:①支持流的传输结构,②支持文件传送的网络结构3、抽样频率的选取原则:①满足奈奎斯特准则:fs≥2fm,②抽样点位置分布应成正交结构,便于信号处理。

4、分量信号的抽样比例①4:2:2抽样:亮度信号Y的抽样频率为4×3.375=13.5MHz,Cr 和Cb信号的抽样频率为2×3.375=6.75 MHz。

② 4:4:4抽样:亮度信号Y的抽样频率为4×3.375=13.5MHz,Cr 和Cb信号的抽样频率为4×3.375=13.5 MHz。

③4:2:0抽样5、100%彩条中亮度信号之模拟电平与量化电平之间的关系6、625/50标准的复用数据的字数分布7、串行传输信号的通道编码的目的:使串行数字信号形状得到优化,从而使信号频谱的能量分布相对集中,降低直流分量,有利于时钟恢复等。

8、4:2:2串行数字分量信号的输入接口电路9、一行SDTI信号的格式10、音频抽样频率的确定32kHz(专业传输标准)—FM立体声广播要求,最高音频信号频率采用15kHz。

44.1kHz(消费级标准)—48kHz(广播级音频标准)—11、量化就是把各个时刻的采样值用二进制数(比特)来表示。

量化所用的比特的数量即量化精度。

量化过程是一个用离散值对连续值近似处理的过程,所以数字量化过程存在量化误差,量化误相当于最低一个比特位的一半所代表的信号幅度。

12、数字音频系统的动态范围可由下式求出:D=(n-0.5)×6.02(dB)13、AES/EBU接口标准:AES和EBU一起开发的数字音频传输接口标准:AES/EBU标准,即AES3-1992,ANSI S4.40-1992,或IEC-958标准。

它是传输和接收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设备接口协议。

规定音频数据必须以2的补码进行编码。

传输介质是电缆,允许高带宽容量和并行数据字节的串行传输,串行传输16到20bit的字节时先传输最低有效位。

串行后的数据流经格式化器加入字节时钟标志以表明每个样值的开始,格式化后的串行数据流经双向标志码编码器编码后输出,最后传输的数据流为双相标志码码流。

14、AES/EBU接口数据结构:一个音频帧包括两个32比特的子帧(子帧1和子帧2),一个子帧只包括一个音频声道的一个样值数据:20比特、同步数据(子帧的首标):4个比特、附加数据:4个比特、有效比特(V):1比特、用户比特(U):1比特、声道状态比特(C):1比特,奇偶校验比特(P):1比特。

(1个子帧=1个抽样)。

每192个音频帧构成一个块。

在数据流中用标志符Z标识每个块的开始。

在一个48kHz抽样的系统中每个音频帧的时间是20.83us。

一个AES/EBU 块的时间为20.83us×192=4000us。

15、当前常用的压缩格式为MPEG压缩,较流行的几种格式有:MPEG-1:提供帧内压缩,压缩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类似于JPEG和H.261图像中使用DCT的压缩标准。

MPEG-2:除了帧内压缩外,还采用帧间压缩,即I、B、P帧的压缩形式,I帧即帧内压缩。

P帧采用预测编码,预测当前帧与前面最近的I帧或P帧。

B帧为双向帧间编码,基于当前帧与前一帧和后一帧图像之间的差别进行压缩,该方式以图像线(GOP)为单位,一个GOP由1-15帧组成。

MPEG-4:更多定义的是一种格式,一种架构,而不是具体的算法,它可以充分使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包括压缩本身的一些工具算法,也包括图像合成、语言合成等技术。

16、MPEG-4与MPEG-1、MPEG-2的不同之处在于:MPEG-1和MPEG-2是基于帧的规范,而MPEG-4是基于媒体对象的描述、表达、组织等问题,它将多媒体对象标准化,对自然及人造内容的表达均可动用自如。

17、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数据压缩格式基本上都是采用MPEG-2和MPEG-4,两者因基压缩率高,所占的存储空间小,有利用节目资料的存储,可大大降低数据传输所用的网络带宽及其它资源在存储领域,MPEG-2已成为DVD采用的数据压缩标准,而DVD光盘是目前电视台可行的媒体资产离线存储载体的一种。

18、数据存储技术及其应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视音频资料有巨大的数据量,一般根据数据的应用情况,采取分级存储管理,将存储数据分三个层次: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通过在存储存放在高速磁盘阵列,响应时间最快;不常用的数据通过近线存储存放在自动化磁带库或光盘库中,需要时调入磁盘陈列;很少使用的数据通过离线存储,采取人工管理方法,需要时由人工装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中,转换成近线存储。

19、传统的存储方式采用直接连接存储,即在服务器内安装若干硬盘或通过SCSI接口将一台服务器与本地存储子系统直接连接。

系统对存储数据在读写都是通过服务器进行,服务器的I/O接口将限制系统带宽的瓶颈。

当与存储系统相联的服务器一旦出故障,存储器的数据将无法读出,系统管理复杂,不便扩展,安全性难以保障。

20、针对传统存储方式的不足,基于网络相信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较流行的网络存储方案为SAN(存储区域网路Storage Area Network)与NAS(网络连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两种方案。

21、SAN是一种起源于中央存储模型的网络体系结构,SAN主要工作于FC(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的连接中,当前国内城市电视台的非线性编辑制播网均为“基于FC的SAN和快速以太网双网结构的非线性编辑制播网”。

22、SAN的体系结构分为以下四层:存储系统,硬件连接件,管理软件,文件系统。

23、SAN以数据存储为中心(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直接连接,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内。

24、与传统技术相比,SAN技术最大区别是将存储设备以传统的以太网中隔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储区域网络。

SAN结构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陈列,服务器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磁盘陈列将数据集中存放,可以独立地增加存储容量,方便集中管理与备份。

25、SAN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完全采用光纤连接,是面向大规模数据传输的数据存储技术,与传统存储方式相比不存在服务器I/O的瓶颈,极大提高访问速度。

25、NAS模式是以网络为中心(区别于SAN以数据存储为中心)。

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来接入专用的带有操作系统的网络存储设备,而不是另外再部署光纤交换机网络来连接传统的存储设备,可以说它是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专用于数据存储的服务器设备。

26、NAS作用类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不同于传统的通用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原有的不适用于数传输的大多数计算功能,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用于存储服务,降低了存储设备的成本。

NAS 的操作系统设计为专用文件I/O操作和文件服务活动,其性能优于通用操作系统,专门优化了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多线程、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内核特别适用于处理来自网络的I/O请求,提高了响应速度,这种方法有两大优势:一、即使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不再工作,仍然可以由NAS服务器读出数据;二、简单服务器由于操作系统功能较简单,系统崩溃的可能性较小。

27、SAN与NAS技术各有优缺点: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娄发展以及千兆以太网的普及,两者之间的性能差异将起来越不明显。

SAN与NAS 的结合应用将是网络存储的未来趋势,采用SAN或SAN结合NAS存储模式将是非线性编辑网较为理想的存储模式。

28、在线存储和存储介质在线即联机状态,是指存储设备永久性地固定连接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但不能取出用于交换。

在线存储介质一般是硬盘阵列,具有读写速度快、效率高、技术成熟的优点,任何时刻都可以快速地存取数据,缺点是体积大,大量使用成本较高,并且扩展不便,不能够更换盘片,一旦存储设备安装完毕,在线存储的容量也就固定了。

在线存储一般用于存储热门的、访问频繁、容量较小的数据,比如用于检索浏览的低码率视音频数据,一般存放在在线系统,有利于方便快速地查询浏览。

29、近线存储和存储介质近线介于在线与离线之间,一般采用自动化的磁带库或光盘库,结合相应的存储管理软件,构成近线存储系统。

采用的典型存储介质是数据流磁带或光盘:数据流磁带库技术成熟、容量大、成本低、维护升级便利,数据保存时间可达30~50年,安全可靠,读写速度中等,但检索速度慢;光盘读取速度较快、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但写入速度慢,目前光学存储的最先进技术———蓝光碟(BlueRayDisc),不同于以往的DVD采用红色激光的激光头技术,而是使用蓝色激光头技术,最大容量可以达到27 GB(单层)或54 GB(双层),记录速度更达到36 MBps,可以轻松地将高质量的影音文件记录其中。

30、离线存储和存储介质离线即脱机状态,是指存储介质平时没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在存取数字时需要将介质临时性地装载或连接到计算机系统,当数据访问完成时再脱开连接,断开连接后可以更换介质,如磁带、软磁盘或光盘等。

离线方式通常在访问速度上要低一些,但因其可以随时更换存储介质,所以在存储容量上没有限制。

最典型的存储介质是磁带,价格较低,适于海量存储。

离线设备具有存储容量无限制的特点,但因为要手工查找和装载介质,其响应速度较慢,一般用于存储不常用的数据和备份重要的、安全性级别高的数据。

31、在现今的数字电视演播室中,设备之间基本上采用信号流连接方式,如SDI、STDI、模拟YUV、VBS等信号流。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播出系统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还有基于MPEG-2传输流等的信号连接方式。

32、基于信号流连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传送时可以同时播放和处理。

以流方式传送的数字信号,元数据被放在场消隐期间传送,在信号切换时元数据会丢失。

33、在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制播环境,一是需要以数据文件进行存储、迁移和交换,并使用丰富的元数据,元数据要和视/音频数据捆在一起传送和存储;二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音频处理设备越来越多,以文件传输视/音频及元数据是这些设备之间最有效的数据传输方法;三是文件传输方式允许所有相关数据被打包后一起传送,非常灵活;四是基于文件传输允许大量使用IT设备,文件可以在不同速率的广域网和局域网中交流,文件的调用速度可以适应不同的通道带宽;五是文件交换不会引起图像质量的下降。

34、MXF为“素材交换格式”,主要用于设备间的文件交换并支持简单的编辑功能;35、GXF为“通用交换格式”,主要用于存储文档的交换;36、AAF 为“先进制作格式”,支持复杂、灵活的编辑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