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论文写作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专业设置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已满足不了目前新形式的需求。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落后的导师考核模式、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降低等多方面的因素,对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极其不利。
高校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全面分析目前研究生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改进对策;科研创新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sYuzhongning(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hua university,chengdu)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our countr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scale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professional set up also in unceasing increase, the current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has 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forms. The tradition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backward teacher assessment mode,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all factors, which are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staff of university graduate offic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management,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make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status quo;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0前言目前,研究生入学资格主要通过两种渠道选拔:一是从在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推荐,二是通过全国的入学考试。
经过多年的读书学习,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较扎实专业基础知识。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研究生期间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锻炼,专业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在新的形势下,对研究生的培养除了授业、解惑外,传道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独立人格的人,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
所谓研究生教育是指一种专业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研究生教育也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划分得更细,培养的是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造能力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涉及的专业面更为广泛,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往往更为明显,所以一般又要求研究生具备较宽广的知识储备,以保证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不同国家的学制中,研究生教育都处于整个体系的最顶端,是高等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主要是通过研究生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2.1研究生教育体制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病突显出来:(1)缺乏办学自主权。
一是招生计划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矛盾突出,国家至今仍然实行计划指令性招生,这种传统计划管理方式不利于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容易造成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大起大落现象。
同时在人才选拔方式上也有欠缺。
我国研究生考试实行“一卷定终生”,专业课成绩再好,公共课差一分也不行。
这种现行的选拔方式对学生创造力以及科学愿望的了解显然有所欠缺,忽视入学选拔与考生此前学习情况的联系,忽视对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招生方式存在缺陷。
(2)法制法规不健全。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政府、培养单位和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相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研究生教育,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最重要的就是研究生教育的评估监督机制缺乏法律保障。
2.2研究生教育结构有所失衡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而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则未能做出相关调整。
在考核与要求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结果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都产生了脱节,在原培养目标下选拔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因而,我们首先要认清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尤其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一方面要认清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明白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所以应该在教育的学术性目的和职业性目的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3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亟待提高高等教育师资总量不足,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师生比达19:1,如果按14:1的标准测算,专业教师缺口达到22万人。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更加明显。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原有的师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不足日益突出。
“2003年全国高校博士生导师已达24024人,但平均每个导师所带博士生数量已从2000年的3人增长到2003年的5人,而且2/3的博士生导师既带博士生又带硕士生”。
【1】造成有的导师带的研究生(硕士生和在职人员)过多。
这么多的研究生,一个导师显然是辅导不过来的。
许多研究生反映,由于导师所带学生数量太多,根本就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在毕业时都不认识导师,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称,他的导师指导他的论文只花了15分钟。
另外,有的导师项目很多,在外面的名望很好,这也是导致学生集中报考一个导师情况出现的原因。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时也不能仅仅归罪于导师,而是由于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是上来了,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科研环境、培养资金等并没有同步甚至超前增长,若是不对研究生导师所带学生数量进行限制,那么师资问题接着就突显出来了,这样就势必会造成部分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生培养状况分析如下表3.1所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带卜2个研究生的比例要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而导师带5个以上研究生的比例则是经济发达地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生规模要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生规模。
表3.1目前导师带研究生的数量除此之外,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理想中所带研究生数为2-3个人,如下图3.1所示。
图3.1导师理想中所带研究生数量而在上课形式中,在教师问卷中显示,“以讲课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26.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40.3%;“以讨论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48.8%,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27.3%;“以专题为主”的形式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占有25.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占32.5%。
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上课主要是以讨论为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上课则以讲课为主。
而导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千差万别,导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问题,给出了三种评价的标准,它们分别是:“看他们看书的数量”、“看他们论文的数量”和“看他们干活多少”。
经济发达地区的导师选择这三种标准的百分比分别是:36.5%、50.2%和13,3%;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导师选择这三种标准的百分比分别为:32.5%、45。
5%和22.1%。
虽然,两个地区的导师所依据的主要标准都是“看他们论文的数量”,但是这个数量在总体中的比重却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4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方式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果缺乏创新点。
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和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刨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
我觉得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应该注意一下几个要点:(1)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2】,指导研究生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
研究生在完成文献查阅工作后,导师应就课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与研究生讨论。
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体现在是否有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科学思想是否与现有的知识相矛盾,是否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现实性则是指是否有现实可行的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和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