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导言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
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
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和影响。 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
一。
一、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
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
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这显然与美国
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
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
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
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
美两国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和平与稳定。 目前
中美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权问题: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
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这也需要以
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立场已的考虑,在很多方面
需要中国的合作,有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得中国得支持。
(2)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
因,内引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
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
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第二,面对全球浪潮,美国
“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
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质,
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
支不断膨胀。
(3)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牵一发动全身,是我们最
重要的外交事务,也是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
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手段促使台湾一边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速崛起赢得宝贵时间。当我国综合国力
和美国旗鼓相当的时候,再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手段促使台湾统一。”事实证明
这是一个我们目前势力和敌人还有相当差距的情况下的一种理智和明智的战略。
这样既能保持台湾不得分裂出去,又能实现国家的快速崛起,同时为以后统一台
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话。目前我
们大概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如果我们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们的综合国力
将达到美国的70%到80%:2030年将赶上美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在2020年之
前,我们没有势力考虑武力解决台湾,也不会打破台湾现状。 稳定同美国关系,
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
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
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
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
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
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
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
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
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
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

二、结论。
总之,中美双边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是必然的,争端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
鉴于双方的现实状况和国际的大背景,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冲突。当
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美国自认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国的前提下。当然也是出于
这样一种认知:中国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第一原则,其次才是发展
对外势力意图民族崛起。事实上中国也就是在这个层次没发展着,这也就成了现
在中美关系合理的一个状况原因。所以说,中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总趋势是
充满希望的

参考文献:.
韩玉贵,《冷战后的中美关系》,2007.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