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石墨烯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

氧化石墨烯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

超声分散的剥离程度相对较高,由于此过程氧 化石墨烯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制备的氧化石墨烯
万方数据
片与GO一样为绝缘体。而通过热解膨胀则会导致 氧化石墨烯片部分脱氧,从而具备了导电性能,可以 直接作为导电纳米填料而无需在材料成型后进行还 原处理,但由于CO,的释放将造成约30%的质量损 失。另外,前者的表面官能闭比后者丰富,可能更有 利于其与基体复合或自组装。
第23卷第3期 2008年9月
文章编号: 1007—8827(2008)03-0193-08
新型炭材料 NEW CARBON MATERIALS
V01.23 NO.3 Sep.2008
氧化石墨烯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
杨永岗1, 陈成猛1, 温月芳1, 杨全红2, 王茂章1
(1.中困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圉科学院炭材料蓖点实验窄,llJ两太原030001; 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填料。近=三年来,石墨烯从概念
上的二维材料变成现实材料,在化学和物理学界均引起轰动。通过述评氧化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改性
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认为通过机械剥离氧化石墨可规模化制备氧化石
墨烯,进一步将其化学改性并制备复合材料已取得较大进展,这一途径被认为足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战略起点。
图1石墨的表而氧化:13]
Fig 1
Surface
oxidation
of
13 graphitei
Hummers法是将石墨粉和无水硝酸钠
收稿日期:2008-03—17;修回日期:2008-08-28 作者简介:杨永岗(1967一),男,山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Tel/Fax:+86-35 1 404906,E—mail:yangyg@VIP.163.corn
从石墨制备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被 认为是大规模合成石墨烯的战略起点,GO可进一 步用机械方法,如热解膨胀或溶剂中超声分散,制备 稳定准二维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然后通过表面改性
增强其复合性能,并经还原反应形成石墨烯,从而实 现石墨烯在基体中的纳米级分散。本文旨在通过述 评GO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与聚合物复合及 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今后的研究热点及其应 用前景。
C,!oC)心7 3
值得关注的是,Schniepp等¨钊将GO热解离制 得单层功能化石墨烯片,并指出解离过程成功的标 志是:(i)对GO快速加热处理后达到500倍~1000 倍的体积膨胀,(ii)快速热处理后石墨的衍射峰全 部消失,(iii)由BET吸附法测得的表面积在 700m2/g~1 500m2/g范围内。McAllister等15j进一 步阐述了热剥离过程的机理,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 石墨烯发生剥离的临界温度为550 oC。他们还在溶 剂中对GO进行超声分散,AFM静态分析表明观察 到的片层80%都足单片。
超声分散的原理128j是超声波在GO悬浮液巾 疏密相问地辐射,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 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成的负压区形 成、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在这种被称之为 “空化”效应的过程中,气泡闭合可形成超过1000 个大气压的瞬间高压,连续不断产生的高压就象一 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GO,使氧化石墨烯片迅 速剥落。
氧基和羟基分解生成CO,和水蒸气,当气体生成速 率大于其释放速率时,产生的层间压力有可能超过 石墨烯片间的范德华力,从而使GO产生膨胀剥离。 在此过程中,GO的体积可膨胀数十到数百倍,这就 是T业规模化应用的膨胀石墨(EG),这种方法制成 的氧化石墨烯剥离并不完全(比表面积~100 m2/g, 远小于理论完全剥离的2600 m2/g),热处理可造成 氧化石墨烯片层折叠为蠕虫状,故又被称之为石墨 蠕虫。
Left等制备并研究了大量化学改性的GO衍生 物旧J,证实这种GO的官能团化可行。另外, Matsuo等¨5.3841|一直致力于研究GO插层衍生物的 制备,他们先后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烷基胺等 实现了对GO的插层。近几年,他们又用氯硅烷类, 乙氧基硅烷类等对GO进行甲硅烷基化处理”“,并 成功实现了丁基胺插层GO的甲硅烷基化,此外还 通过生色团的嫁接制成了荧光薄膜材料‘4州J.
万方数据
碳原子的亲核进攻,从而可解释GO上环氧基的化 学稳定性。
"C—NMR研究表明【22 3,GO由两种区域构成: 未被氧化的芳香区(sp2碳原子)和氧化对品格破坏 形成的脂肪六元环区(sp3碳原子),两者相对大小与 氧化程度有关。氧化的脂肪六元环上随机分布着 C—OH、环氧基和C—C共轭双键,分别对应于 uC.NMR潜图的60(×10曲),70(×10“)和130 (×10“)特征峰[2引,氧化石墨烯片以C—OH或 一coOH官能团终止,与红外光谱分析一致。 Mermoux等Ⅲ。曾建议石墨烯上的环氧结构为l,3 醚。而Left等心51则认为1,3醚形成机理较为复杂, 不可能在KMnO。/H2S04中实现,所以60(×10“) 庇属于1,2醚J同时,GO脱氧过程形成苯酚(或芳 香二醇),表明环氧基和C—oH官能团彼此距离很 近(见图2)。然而,由于制备方法、反应时间和操作
◆兰 过程不同,氧化对碳层破坏程度有很大差异,制备出
的GO化学组成和具体结构千差万别,所以其准确 结构的测定仍为难点。
丫1

I:--OH
V_l
图2 GO的结构模利1 25]
Fig.New structural model of graphite oxide:”
过去几年,已对GO静态结构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但对层间水分子的存在状态和运动形式研究较 少,而这点对了解碳层结构以及插入反应过程来说 意义重大。Buchsteiner等126 o使用飞行时间光谱 NEAT,通过准中子散射研究了GO的水合作用和 与湿度、温度相关的动力学行为。
Brodie法¨副首先用发炯HNO、处理天然微粉石 墨,石墨被氧化时,硝酸离子侵人石墨片层f'开J,然后 再投入KCIO。进一步氧化,随后将反应物投人大量 水中,进行过滤,水洗至滤液接近中性后,干燥,得到 GO。Staudemaier法¨6‘用浓硫酸和发烟硝酸混合酸 对石墨粉进行处理,同样也是以KCIO。为氧化剂。 这类方法得到的GO碳层破坏严重,其端面估计也 引入大量的羧基等含氧官能团。
Ramesh等旧1对质量分数0.05%的GO胶状悬 浮液在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成的胶体在数周内仍 保持稳定,不发生沉淀。Smnkovich等"叫对 1 mg/mL的GO在水巾的悬浮液进行适半的超声处 理后,通过AFM观测,发现这磐悬浮单片均为约 1 nm厚的片层,且无比1 nm大或小的片层出现。由 于石墨烯厚度约0.34 nm,氧化石墨烯片层两面冈 带有共价氧原子和sp3杂化碳原子而增厚。据XRD 分析十燥GO样品层间距为0.61 nm~0.63 nm,水 合GO为1.2am,冈此氧化石墨烯单片厚度应近似 为1 nm,表明其已实现完全剥离。
万方数据
·194·
新型炭材料
第23卷
(NaNO,)加人到置于冰浴内的浓硫酸中,强力搅拌 下加入KMnO。,并川体积分数3%H:O:还原剩余的 高锰酸钾和MnO:,使其变为无色可溶的MnSO。。 在双氧水的处理下,悬浮液变成亮黄色。过滤、洗涤 3次,然后真空脱水得到GO。所得到的GO片层具 有褶铍型结构,且含氧量较大,官能团较为丰富,在 纯水巾可良好分散。傅玲等¨4 o将Hummers法制备 GO分为低温,中温,高温反应三个阶段,并指出石 墨、高锰酸钾用量,浓硫酸体积、低温反应时问、高温 反应中的加水方式足影响最终产物结构和性能的主 要工艺因素,硝酸钠的用量对产物氧化程度影响较 小。与其他方法相比,此法较安全。
电化学法¨5。将石墨在强酸中(过氯酸、硫酸或 硝酸),以Hg/Hg:SO。为电极电解氧化后投入水中, 干燥后便得到GO。
3 G0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提出了GO结构的 三大基本模型,Ruess模型、Hofmann模型和Scholz— Boehm模型【l 7|。一般认为,GO为准二维层状结 构,层问含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酸性活性基团¨8|。 其离子交换容量大(比黏土类矿物大得多),长链脂 肪烃、过渡金属离子、亲水性分子和聚合物等易于通 过层间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等作用插入层间,形成 层间化合物。干燥GO样f口I的层间距约0.59am~ 0.67am之间,相对湿度45%、75%和100%下达到 平衡的GO层间距分别为0.8 rim、0.9 nm和 1.15am【19 J,比公认的原始石墨层问距0.34 rim大, 显然有利于插层反应的进行。通过元素分析发现, GO化学式为C802一。(OH)2,(0<x<2)【加1,C:o:H 比在6:2.33:1.2和6:3.7:2.83之间,这与制备过程 中的氧化条件有关。XRD,FT.IR等研究证实,GO 为准二维平面片层结构,仅与—oH基团连接的碳 原子有些扭曲形成四面体结构,从而导致片层的褶 皱拉“。在栅格上下连接的官能团形成不同氧原子 含量的片层,这种负价氧原子层的分布可以防止对
4氧化石墨烯片的形成
如果说石墨是由石墨烯片层在空间堆叠而成, GO则是由被氧化的石墨烯堆垛而成。若要将这些 氧化石墨烯从GO范德华力束缚中解离出朱,必须 对其施加一定的外力,常用方法有热解膨胀和超声
第3期
杨永岗等:氧化石墨烯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
·195·
分散。 热解膨胀是对GO进行热处理时,片层表面环
关键词:石墨烯;氧化石墨;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Q 127.1+1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石墨烯(Graphene)是单原子厚度的碳原子层, 近年才被发现的二维碳原子晶体。它被认为是富勒 烯、碳纳米管(CNT)、石墨的基本结构单元…,因其 力学、量子和电学性质特殊,颇受物理和材料学界重 视。自由态的二维晶体结构一直被认为热力学不稳 定,不能在普通环境巾独立存在。2004年,曼彻斯 特大学Geim等o 2-4]才从石墨上剥下少量石墨烯单 片并对其电学性质研究,发现其具有特殊的电子特 性,在开发新型电子组件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2007年,甚至实现了将单个的片状石墨烯在空气中 或真空中悬挂于微型支架上旧J,从而打破了传统理 论和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除了电学性能优异外,石 墨烯的拉伸模量(1.0l TPa)和极限强度(116 GPa) 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相当”引,其质量轻,导 热性好(~3000 W/(m·K))且比表面积大 (2600 m2/g)。与昂贵的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相比,氧 化石墨烯价格低廉,原料易得,有望成为聚合物纳米 复合材料的优质填料。近年来,Ruoff等用化学方 法相继研制出石墨烯/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材料… 和无支撑的氧化石墨烯纸旧J,掀起了氧化石墨烯应 用研究的热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