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妈祖庙

妈祖庙

妈祖庙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

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的几个。

中文名妈祖庙、神女祠、娘娘宫外文名Mazu Tempel数量约5000座建筑风格中式归类信仰建筑信奉人数约2亿发源地莆田地区票价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类别旅游景点及宗教活动目录1 分布概况福建、莆田地区粤东地区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大陆地区世界各地2 湄洲地理概况妈祖简介历史沿革周围景观3 天后宫4 安平开台5 连江6 泉州7 厦门神霄宫8 天津简介修缮维护9 芷江10 澎湖11 泗阳12 锦州13 北海14 湛江15 深圳赤湾16 汕尾深汕区17 澳门18 新加坡分布概况编辑福建、莆田地区1、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的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区和山区: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长乐、平潭、福清、晋江、惠安、漳浦、东山、宁德、罗源、霞浦等沿海地区有五、六十座。

山区:仙游县10多座,永定县、上杭县、浦城县、安溪县、邵武等山区都有妈祖庙。

粤东地区粤东地区包括汕尾市、潮汕市都有妈祖庙,汕尾凤山妈祖石雕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台湾地区3、台湾地区共有妈祖庙500多座。

港澳地区4、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

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澳门(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妈澳”的译音。

大陆地区5、大陆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

江浙地区:30多座。

泗阳、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等地都有妈祖庙。

天津天妃宫(公元1226年创建,是全国三大妈祖庙之一)。

北京、湖南、贵州、辽宁等地都有妈祖庙。

世界各地6、世界各地:日本:神户、长崎及很多岛上都建有妈祖庙,有数十座,并成立了信仰组织“妈祖会”。

新加坡:天福宫。

马来西亚:有30多座,马六甲的青云亭创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最为著名。

朝鲜、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挪威、丹麦、法国巴黎、加拿大、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墨西哥、巴西、新西兰、非洲等地都有妈祖庙宇或祀奉场所。

湄洲编辑地理概况妈祖庙(2张)湄洲妈祖祖庙坐落在“妈祖信俗遗产地”莆田市湄洲岛。

湄洲岛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积14多平方公里。

这里四季如春,绿树成荫,天蓝水净,空气清新。

岛上景色秀丽,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黄金沙滩九头尾,有“天然盆景”之绝的日纹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鹅尾山,还有如诉如歌的千古绝唱湄屿潮音……1992年10月,湄洲岛被辟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湄洲岛还与妈祖的名字连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妈祖祖庙和祖庙的“妈祖祭典”分别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湄洲妈祖祖庙在世界妈祖文化现象当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建设年代最久远的妈祖庙。

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

这座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

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妈祖塑像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

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首个世界性妈祖社团组织的落址单位。

国家批准的首个世界性妈祖文化社团“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4年在湄洲岛妈祖祖庙成立。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妈祖信仰正式被界定为妈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祖庙的“妈祖祭祀”、山东的“孔子祭祀”和陕西的“黄帝祭祀”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祭典,祖庙“妈祖祭祀大典”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洲岛每年都要举办朝拜妈祖祭祀大典。

祭典场面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主祭人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或秘书长。

湄洲妈祖祖庙是祭祀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

建设规模最庞大的妈祖庙。

始建于987年的湄洲妈祖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已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特别是祖庙的南中轴线庙宇群,全长323米,宽99米,其中天后正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7米,可同时容纳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妈祖座像,陪侍的有妇幼保护女神陈靖姑和兴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兰陂的女杰钱四娘以及航海家郑和、收复台湾的施琅将军等八大神像。

殿前的天后广场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戏台,是祖庙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两旁的观礼台及回廊能容万名观众。

而高19米,宽33米,五开间的山门大牌坊则是我国少见的雄伟牌坊之一。

妈祖简介妈祖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莆田县人妈祖像。

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

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

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

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

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

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

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历史沿革湄洲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

经过千百年的妈祖庙活动剪影(一)(22张) 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

根据1987年台湾报刊统计的数字,台湾省的妈祖庙(宫)有800多座;香港、澳门地区有57座;国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

全世界妈祖信众约有2亿人,单台湾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妈祖。

[1] 湄洲岛妈祖庙建于宋初,开始仅“落落数椽”,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规模的。

其中郑和、施琅等历史名人就力主扩建过,形成建筑规模,日臻雄伟,最后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

后来庙宇几经损坏,日渐破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68年),妈祖庙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几乎“夷为平地”。

[1] 妈祖庙活动剪影(二)(13张)八十年代来,妈祖庙才陆陆续续开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来,台湾妈祖信徒到湄洲岛祖庙进香日渐增多,目睹妈祖庙的现状,海峡两岸妈祖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兴建。

如今,湄洲妈祖庙不但重显光彩,而且建筑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任何时候,更加富丽堂皇。

目前祖庙建筑群是以前殿为中轴线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气势不凡。

在祖庙山顶,还建有14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

伫立山顶,极目远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个庙群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1] 周围景观在妈祖庙附近,有“升天古迹”、“观澜”石、“妈祖镜”、“妈祖镜潮音洞”等景观,庙里还有重修碑记、御赐金玺、御赐匾额等文物。

“升天古迹”摩崖题刻在妈祖庙寝殿后的一块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

石壁上隐约可见千年前仅“落落数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

伫立此处,举头西望,对岸贤良港隐约可见。

相传,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1] 天后宫编辑平海天后宫平海天后宫(国家级文保)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庙。

[3-4] 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

“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经中国高级古建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宫内完整地保留着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材料。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

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

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

“澎湖之战”,妈祖显灵调遣“千里眼”、“顺风耳”两将军率天兵天将参战。

危难时,妈祖显灵,“涨水助战”化验为夷,旗开得胜,留下美丽动人的故事。

收复台湾前,施琅将军把平海天后宫妈祖神像恭请在旗舰上,庇佑护航。

登岛后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台南大天后宫,成为开台的首尊妈祖金身。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回朝奏请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金身,撰写传颂妈祖显灵赐水的《师泉井记》(石碑保存完好),并亲笔写下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保存完好),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安平开台编辑安平开台天后宫安平开台天后宫正门,位于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32号,专门供奉护佑郑成功的“护军妈祖”。

它创建于1668年,并于1962年重建。

1990年宫内曾发生大火,但三尊妈祖像却安然无恙,以后再次重建,于1994年完工。

安平“开台天后宫”现有的建筑主体具有现代建筑的架构,正殿装修华丽,雕梁画栋。

正中央供奉大妈、二妈及三妈三座软身雕像,每尊高约四尺,如同真人一般。

在宫外的墙上,用石材刻上了许多有关郑成功的故事。

安平开台天后宫,位于台南市安平港,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

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为迎取福建湄洲岛妈祖神像而建,建时称安平妈祖庙。

1683年妈祖被敕封为天后,安平妈祖庙遂被改为开台天后宫。

现台湾有许多妈祖庙内的妈祖神像均是从此庙中分灵出去的。

连江编辑妈祖庙,又称天妃庙、天后宫。

连江妈祖庙,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4年),旧址在县城龙津坊,康熙38年(1699年)移建崇云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募建于资寿铺之资寿院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