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2012-11-22 10:10:22加强职工
文化建设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维护职工权益、实现体面劳动、促进
职工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区已建基层工会2966家,职工
队伍35万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工队伍状况和利益诉求
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一线产业工人越来越成为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主力军。一方面,一线职工特别是新生代
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能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对
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要求更为强烈,对精神文化需求更为迫切。所
以大力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近年来区
总工会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区总工会高
度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凝聚职工,
职工文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职工文化阵地不断拓展,
职工文艺人才和文化团队不断涌现,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
平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企业凝聚力和
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概括的讲,就是抓好:一个组织建设、两支
队伍、三大阵地、四项活动。“一个组织建设”就是指工会文化建设
的组织领导;“两支队伍”是指职工业余演出队和工会文化人才队伍
建设;“三大阵地”是指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职工学
校;“四项活动”是指深入开展“百千百”职工文化进企业活动,创
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创建活动和丰富多彩的
职工文化活动。 (一)注重职工思想引导。2008年以来,在职
工中先后组织“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大讨论、 电影、送文艺。
从2010年开始又逐步推进“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每年举行俱乐部
文艺展演。同时积极指导企业做好职工文艺人才的发掘、培养等工作。
目前全区有各类职工业余文体兴趣小组1000多个、企业文艺团队80
个,16家企业达到“企业文化俱乐部”等级标准。创作了一批反映
时代形势并为广大职工所喜爱的节目,积极开展送演出下基层、进企
业活动,受到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2008年来,区、街道两级职工
艺术团共送戏下基层280场,观众10余万人。2012年我会评为浙江
省送文化下基层先进单位。 (五)搭建职工活动平台。以每年“五
一”为契机,精心组织具有示范性的大型职工文体活动,如“创造伟
大劳动光荣”企业之歌演唱会、“企业文化俱乐部”文艺汇演、五一
红歌会,职工第九套广播操比赛等。自2009年起,每年开展“百千
百”送文化活动,深入一线为广大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送演出、送书
籍、送电影,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免费送电影80场次,
累计观众18万人;赠送书籍3.5万册,受惠职工10余万人。先后举
办、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钓鱼比赛、职工歌手大奖赛、广场舞
比赛等文体赛事和“鹊桥之约”职工交友联谊会。群众性文化活动的
蓬勃开展,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了
工会凝聚力和感召力。 (六)提升职工综合素养。积极推进学习
型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学习型企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引导企业
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建立推动和促进学习培训
的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取
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有130家企业参与了创建,命名表彰了
30家区级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和10家市级达标单位和4家市级示范
单位。为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转型升
级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我会被评为宁波市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
贡献奖。区职工学校多年来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
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和文化素养。几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全年职工教育培训达6000人次,培训人次在全
市同类职工学校中居于前列。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在2010年评为目前
宁波市唯一一家全国职工教育优秀示范点。 二、当前我区职工文
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下,我区职工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
设文化强区要求和职工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党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对职工文
化建设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在工作规划、经费安排、人员配备等方
面,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支持。我区又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
各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主对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重视程度
高低不一,职工文化建设氛围不浓。一些企业主只关注经济效益,缺
乏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意识,忽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对
职工文化投入不足,职工文体生活经费没有保障,职工教育经费没有
安排,人文关怀缺失导致职工对企业归属感不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
力减弱,甚至引发劳动关系矛盾和职工群体性事件。 (二)政策
保障尚不完善。与红红火火的农村文化、社区文化相比,职工文化建
设还处于边缘化、备受冷落的地位,保障、鼓励、扶持职工文化发展
的政策措施很不完善,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投入和其他支持力度明显不
足,对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指导、督促、服务力度不够,尚未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方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
作格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职工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对散布
在量大面广企业中的一线职工无相应的健全的文化服务措施,大量农
民工仍游离于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外。 (三)职工文化阵
地建设投入不足。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比较重视职工文化
建设,图书室、健身设施、培训教室等活动场所比较齐全,文化设施
比较完善。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经费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现有
的文化设施陈旧、面积狭小、疏于管理,有的甚至作为摆设,没有正
常开放运转。规模以下企业的职工文化大多得依赖社会公益活动和公
共文化市场来支撑,不少企业受场地条件限制,只能借用或租用外面
的场地来开展活动。区工人文化宫在自负盈亏重压下,设施设备陈旧,
效益低下,宣传、教育、辅导、文艺等公共服务功能受到削弱和影响。
特别是农民工集聚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职工文化阵地严重缺
乏,几千甚至几万职工只能宿舍车间“两点一线”,由于精神文化生
活贫乏,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四)职工文化活动项目覆盖面
参与面不够。职工群众参与不普遍。许多文化活动仅仅满足城区群众,
但农民工集中的大部分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开发区、城郊社区
(村)等区域,却鲜有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休闲活动,职工业余生活
单调。有些文化部门、群团组织、基层单位不善于运用新手段、新方
法来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活动载体比较单一陈旧,局限于传统的唱唱
跳跳,对职工吸引力下降,更谈不上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许多地
方“为文化而文化”,只在年节期间象征性的开展一些活动,活动内
容和形式雷同的多,职工参与率低,效果不佳,不能真正满足职工群
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不少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由于劳动强度
较大,没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除电视、网络外的文化生活,
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五)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思想的任务更为紧迫。当下我们正处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攻坚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民生领
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少,许多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叠加。
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职工思想的影响日益
加深。职工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特别是“80后”、“90后”
青年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