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ppt课件
遗传规律和人类遗传病ppt课件
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4)若实验3实中验的1子代自交,理论上,下实一验代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有__毛实__黄验__肉3__∶__有__毛_
_白__肉__∶__无__毛__黄__肉__∶__无__毛__白_肉__=__9_∶__3_∶__3_∶__1_。
典
型
例
题
1.(2016·全国甲,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 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 表示),且独
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
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四、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位于此区段上的基因 仅存在于Y染色体上
X的非同源区段
位于此区段上 的基因仅存在 于X染色体上
I
1
2
1
2
3
4
II 1
2 3 45
III
1
2
3
IV
1
2
3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
2
3
4
5
1 2 34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典
型
例
题
1.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
谱图如下(已知Ⅰ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请回答: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常__染__色__体_隐__性__遗__传__,乙病的遗传方 式是__伴__X_染__色__体_隐__性__遗__传___
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
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2)有毛白实肉验A1、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实肉验C2的基因型依次为_D__D_f_f实、__验d_d_3F_f_、_d_d_F_F_。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I
1
2
1
2
II 1
23
41
23
4
III 1 2
34
1
IV
1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34
1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5 2
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4、对于不能确定的类型,只能根据遗传特点从可能性大小 来判断:
(1)若某种遗传病世代连续,则很可能为显性遗传:
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一定 正常 。
典
型
例
题
1.(2015·全国Ⅰ,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伴Y染色体遗传
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来判断,如下图(红色表示患者)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3、在确定了显隐关系的基础上再来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口诀:
若患者数量在两性中无差别,则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若某种遗传病隔代遗传,则很可能为隐性遗传:
若患者数量在两性中无差别,则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练一练:下图中有关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分别是什么?(红色表示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1、首先确定是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
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
不是伴Y遗传。 2、再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无__毛__黄__肉__∶__无__毛__
_白__肉__=__3_∶__1。
典
型
例
题
1.(2016·全国甲,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
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 表示),且独
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d_d_F_F_、__d_d_F_f_。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 ①发病率女性 高于 男性;②世代连续 遗传; ③男性患病,则其母亲和女儿一定 患病 。
女性正常,则其父亲和儿子一定 正常 。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以红绿色盲为例) ①发病率男性高于 女性;②隔代交叉 遗传; ③女性患病,则其父亲和儿子一定 患病 。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 人类遗传病
本专题重点复习的知识点
一、一对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的判断 二、伴性遗传的特点(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三、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四、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五、核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
一、一对相对性状显隐关系的判断 (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表 现出来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另一个性状为 隐性 性状。 (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则子代出现 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 隐性 性状。 特别的: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 比为3的性状为 显性 性状。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回答下列实问验题1:
实验2
实验3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有__毛__,果肉黄色和白色
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黄__肉__。
典
型
例
题
1.(2016·全国甲,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 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 表示),且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