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杜雨璇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 30062
【摘要】从古至今,县域始终是我国政治经济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因此,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寻求适当的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不但是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而且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妥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围绕双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双城市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对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主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067(2013)22—163.O1
双城市物产资源丰富,经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总量快速
上升,201 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3.4亿元…。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县
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8.5%,年均增长25.4%。占黑龙江省工业增加值比
重由2006年的15.3%提高到26.6%,超过黑龙江省平均水平l2.3个百分
点。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域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发
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双城市县域经济
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日益明显。因此,因地制宜加快县域经济转型,
是双城市经济持久发展的最好选择。
一、双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水平评价
2012年,双城市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率先以年均13.5%的增长
率连续两年摘取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增长最陕的县市的桂冠,
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是上一个五年计划末期的2.5倍,人均GDP超过
2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6.4%。随着双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规
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第二产业产值比上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增长10.2%,
连续两年超过第一产业,比重达到30.6:33.8:35.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主导力量之一 。通过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双城市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粮
食生产百强县前十名,进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连续四年被
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和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
近年来双城市县域经济的经济总量相对于其他发达市县,经济总量
小,发展比较缓慢,总体经济实力弱,并且双城市县域经济无论是从人
均财政收入、人均GDP来看,均与全国、先进省市或本省城区存在较大
差距,但其整体发展水平是上升的。
县域经济,是指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至于其
发展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自身构成比例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想符合。
2012年,双城市9镇,15乡中,多数乡镇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超过
40%,而且在其第一产业中,仍然主要是农业,林牧渔业发展相对不足。
与一些沿海发达的县域相比,双城市县域经济的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还
不足50% 。
二、双城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打造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辟建园区,为强势产业形成提供载体。引进名企,为强势产业发展
注人活力;建设基地,为龙头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壮大民营,为强势产
业发展拓展空间;优化环境,为强势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运用银行等有
效金融手段对县(市)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本地中小企业发展提
供必要保障。
(二)增加投入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投资,吸纳投资可以完善县域金融功能。县域
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双城市县域金融的发
展处于萌芽时期,因此县域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协调,通过政策手
段使投资能够向双城聚集。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加大各个商业银行
对双城县域经济信贷的支持。二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三
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双城市农业强县的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经济的发
展。就双城市县域农业而言,可做到以下几点:
要学习借鉴科学技术,用现代高科学先进技术将传统农业技术转型,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继续大力度的发展本地区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核 心企业,把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扶持当地小微企业积极向成型优势行
业靠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要积极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围
绕优势产品集中区建设大豆、牲畜等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挖掘农产
品深加工带来的巨大增值效益;要推进农业的正规化、集约化、密集化、
产业化发展,发展水果、蔬菜等种植大户和农牧养殖户,农副产品要进
一步深加工,逐步有规划的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并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展
特色经济,可以选择第一、二、三产业,选择市场配置型或者资源配置
型。目前双城市县域的地域现状是资源物产丰富,例如,粮食资源十分
丰富,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
加工业。在其他方面,应根据双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经济。要同
绕省内农产品加工基地、汽车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
(五)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
双城市城乡一体化正处于萌芽时期,要加快打造形成幸福乡镇群,
积极推进小城市、特色经济小城镇、中心关节城市建设,从而能够解决
农民的户口、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使得农民增收,加快人口多渠道、解决产权矛盾,
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以及多层次流动和集中,充分实现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
(六)推进县域经济外向化发展
双城市县域之间地域条件差异很大,导致双城市产业基础和经济发
展条件极度不平衡,为此,双城市在县域间经济联合上,必须分析准确
自有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和比较优势,确认自身客观条件,按照双城所
具备的产业和环境条件,发展特色联动经济,努力引导投资,联合其他
县域共同发展。同事还可以,加速生产要素在县域经济内聚集,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然而县域经济外向化发展还要注重以
下几点,首先,是要加强与成功发达县域合作、进行产业接洽,共同协
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争取得到一加一大于二。其次,把
招商引资,金融行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向外发展的重要联络方式,不断
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如组织招商活动,兼顾各类专场投洽会。扩大招
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再次,要根据双城市自身地域特色,
努力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双城特色的独有产业和名牌产品,力求发
挥品牌效应。最后,要增强开放意识,不能闭关锁国,应坚持实施开放
性战略。政府应鼓励并利用双城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加强黑龙江省内与
其他县域的合作,试图向国内其他省市联动开发开放。以双城镇作为试
点,以长春、吉林为主要依托,大力发展联动效应,加快跨省贸易、互
市贸易和转口贸易,通过双城县域经济外向化发展,以此带动黑龙江省
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武.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O11(6).
【2】葛立群.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
经济,2010,(01).
[3]刘国斌,汤日鹏.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东北亚
论坛,2010,(10).
2013・22 中国电子商务.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