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料蔗主要推广高产高糖品种介绍
[日期:2006-06-20] 来源:农业厅糖料作物处 作者:农业厅糖料作物处 阅读:2302 次
(一)新台糖16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F171×74-575;
[特征特性] 中茎,偶有细茎出现,植株直立,节间圆筒形,蔗茎剥叶前呈黄绿色,露光后呈浅紫色,露光久后变淡绿色。蜡质带厚,无生长裂缝亦无木栓斑块。生长带略显凸起,根点3排~4排,不规则排列。芽卵形,有浅芽沟,芽基陷入叶痕,芽尖平生长带,芽翼窄,芽孔近芽顶,有2号、4号、10号、16号及26号毛群。叶片呈绿色,向上束生,叶顶部弯垂,内叶耳呈披针形,外叶耳为平过渡至三角形,有57号毛群。
该品种早熟,高糖,丰产。萌芽整齐,初期生长旺盛,中、后期生长亦粗壮,有效茎多且长,无蒲心,容易脱叶,不易倒伏;不易抽穗,成熟期与新台糖1号相同,成熟后期糖分不降低。宿根性与新台糖10号相似,抗黑穗病,但易发梢腐病,耐旱性差。
据广西甘蔗研究所1998~1999年13个点品比试验和示范结果:新台糖16号平均每公顷产蔗117.78吨,比对照品种桂糖11号(91.53吨)增产26.25吨,增幅28.68%,且12月上旬蔗糖含量平均为14.65%,比桂糖11号(13.34%)高1.34个百分点。
[栽培要点](1)根据该品种萌芽快,整齐,蔗苗粗壮,前、中期生长快等特点,要施足基肥,提早追肥。(2)对宿根蔗及时开垄松兜,早施肥,早培土管理。(3)适宜在水肥条件中等以上的土壤种植。
(二)新台糖22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新台糖5号×69-463;
[特征特性] 中大茎,植株直立。原料茎长,蔗茎剥叶前为浅黄绿色,剥叶初期呈紫红色,暴晒后为深紫红色,节间倒圆锥形。蜡粉带被较厚的蜡粉,节间蜡粉也较厚,分布均匀。无生长裂缝,亦无木栓斑块。芽沟甚为明显,自蔗芽顶端直达叶痕。生长带稍凸起,呈浅黄色,露光后呈暗紫红色。根带剥叶前为浅黄白色,露光后呈深紫红色。根点2排~3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一般呈卵圆形,剥叶前为浅黄色,脱叶后为棕黄色。叶片绿色,叶身狭窄,叶片弯垂成弓状,未展开叶的叶端(约占全叶长度的1/3)弯垂。易脱叶,叶鞘青紫色,老叶鞘呈暗紫色,57号毛群发达,褶皱带长方形、浅绿色。叶舌为水平新月形。内叶耳为长披针形,外叶耳为钝三角形。
新台糖22号中熟,高糖。萌芽率高,分蘖率中等,初期生产稍慢,中后期生长快,易脱叶,较抗倒伏,不易抽穗,但芽易萌动产生侧芽,易感梢腐病,不抗黑穗病。该品种丰产性好,新植产量高,一般单产可达5~7吨/亩,高产田块可达10吨/亩以上,是目前我区推广面积较大的一个优良品种。但宿根性较差,宿根产量一般。根据广西1999年~2001年的区试资料,21点次试验结果,新台糖22号,平均亩产蔗茎6165公斤,比对照桂糖11号减产0.9%;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五位,10月~1月平均蔗糖分高于对照,平均亩含糖量846.5公斤,比对照增产2.5%。
[栽培要点](1)该品种适宜肥力中等以上的各类土壤种植,植期可提早。(2)耐旱力强,旱坡地可以种植。(3)梢部较小,易脱叶,可作为机械收获的选用品种。
(三)新台糖25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79-6048×69-63;
[特征特性] 茎基部、茎径及梢部大小中等,节间圆筒形。蔗茎在叶鞘脱落后经阳光照射渐呈浅黄色,暴晒后呈浅紫色,茎表面被白色蜡粉。根带在未脱叶前呈淡黄色,脱叶后经暴晒变成黄色。根点4排~5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大小中等,叶鞘尚未脱落前幼芽为淡黄色卵圆形,老芽在叶鞘脱落后向外凸出呈深紫色,芽基紧接着叶痕,生长带位于芽的上端成水平线,从芽上端背面穿过,芽翼宽度中等,着生于芽的上半部,芽孔位于上半部,具有7号、8号、10号、16号等毛群。叶片深绿色,叶宽度中等,叶片斜举挺立,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尖端弯曲,不易脱叶。叶鞘青绿色,老叶鞘略带紫色,叶鞘被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褶皱带为平底边三角形、暗紫色。叶舌为新月形。内叶耳为批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具51号、51a号、71号等毛群。
该品种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茎径中等,易封行,易控制杂草,宿根性强,特早熟。根据台湾糖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蔗糖含量在11月平均达14.40%,12月至翌年2月为15.13%~15.53%,但3月后逐渐下降。该品种强抗叶枯病,抵抗第一型黑穗病、黄锈病及叶梢病,易感染第三型黑穗病,对露菌病具有抵抗性但切株测定呈感染,对绵蚜虫发生时的虫落数较新台糖10号多。该品种作为特早熟品种,适合于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壤土、沙壤土、粘壤土、粘土等栽培。新台糖25号对肥水较为敏感。肥水充足时,易获得高产(7吨/亩左右),反之,不易获得高产。
[栽培要点](1)播种前要做好种苗消毒工作。(2)该品种耐旱性虽优于新台糖10号,但栽培期间仍需注意灌溉。(3)要注意高培土以防倒伏,并注意防止绵蚜虫为害。[Page]
(四)新台糖26号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71-296×ROC11;
[特征特性] 新台糖26号蔗茎粗、长,节间圆筒形,叶鞘脱落前蔗茎呈浅黄色,叶鞘脱落后蔗茎经阳光照射呈浅绿色,久经阳光暴晒后蔗茎呈紫色。茎表面覆盖白色蜡粉,蔗茎无生长裂缝。根带在未脱叶前呈淡黄色,脱叶后经阳光暴晒呈绿色。根源3列~4列,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圆形,在叶鞘尚未脱落前之幼芽向外突出,外缘为淡黄色,中部淡绿色,老芽在叶鞘脱落后亦向外凸出呈淡黄色,芽基紧接叶痕,芽沟不明显,生长带位于芽之上端成水平线,芽翼宽度中等,著生于芽之上半部,芽孔位于上半部,芽上端低于生长带,具有7、11、19毛群。叶片绿色,色泽较淡,叶片宽度中等,叶姿斜挺,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尖端弯垂。不易脱叶,叶鞘淡绿,老叶鞘黄绿色,叶鞘覆盖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褶皱带为高三角形上边下边皆成弧线。叶舌为带形。内叶耳为三角形,外叶耳为过渡形。具有51、51a、52、61、66毛群。
新台糖26号萌芽整齐,分蘖力旺盛,初期生长稍慢,中后期转速,全期生长势优,中大茎,原料茎长与ROC16相仿,茎粗且重,原料茎数中等。梢头部小,内容小孔,宿根性佳。对黑穗病之抗性中等至抵抗,抵抗黄、褐锈病,对叶枯病之抗性为中等。本品种早熟、高糖,糖分较新台糖9号、新台糖15号及新台糖16号为高。11月制糖率为13.49%,随后持续上升,至3月可达15.70%,适合开工初、中期采收。1月中旬以后偶有开花现象,但糖分此时已达高峰,因此,采收期不宜延后,一月底前采收完毕为宜。
[栽培要点] (1)本品种适合在高地下水位,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有灌溉排水之壤土、沙壤土或粘土栽培。(2) 本品种不宜晚植,最适七、八月间种植,因初期生长稍慢,培土不宜过早,以利分蘖。(3)本品种对肥水需求较高,耐旱性较弱,地力贫瘠及水力不足地区不宜种植。(4)本品种早熟、高糖可配合其他早熟种一起种植。(5)本品种一月中旬以后如有开花现象,表示糖分已达高峰,应优先采收,不宜延后。
(五) 新台糖27号
[品种来源]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组合]F176×CP58-48
[形态特征]植株直立,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节间圆筒形,叶鞘脱落前蔗茎成黄绿色,叶鞘脱落后蔗茎经阳光照射渐呈淡绿色,久经阳光曝晒后蔗茎则成青绿色,茎表面覆盖少量白色蜡粉,根点3—4排,呈不规则排列。芽体中等大,长卵圆形,剥叶前为淡黄色,曝光久后成绿色,老芽在叶鞘脱落后向外凸出。芽体基部紧接叶痕,芽翼较宽,芽顶端平生长带,芽孔位于上半部。叶片绿色,色泽较淡,叶片宽度中等以上,叶片直立,叶姿略散,老叶易黄,容易脱叶,老叶鞘为灰白色,叶鞘覆盖蜡粉不明显,57号毛群不发达,折皱带成三角形,叶舌为带形至新月形。
[农艺性状]萌芽快,分蘖中等,前、中期生长快,生长势优,宿根性好,抗病性强,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中早熟、高糖、高产。11月蔗糖分为13.42%,2月蔗糖分为15.53%,均高于对照种新台糖1号和新台糖10号。该品种适合种植于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砂壤土、壤土、粘土、粘壤土。该品种因节间极长,萌芽数相对较少,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该品种于2004年5月22~2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有关专家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确认为是新台糖27号。
(六)台优
[品种来源] 台湾糖业研究所;
[亲本] 不详;
[特征特性] 中大茎,植株高大,节稍大,有细腰感觉,节间圆筒形;蔗茎剥叶前浅黄色,曝光后呈淡紫色,久曝晒后变成浅黄绿色,蜡粉带蜡粉厚,形成环状,节间蜡粉中等。茎成熟后蜡粉变黑易脱落,茎就会变黄色,无生长裂缝,具有明显浅芽沟;生长带突起,根带不平衡,根点4~5列或3~4列,不规则;芽为卵圆形,芽基接近叶痕,顶端平生长带,芽翼中等;着生芽的上部,芽翼两侧突起成角状,有10号、7号、8号、16号毛群;叶片青绿色,叶姿叶片下部挺立,叶上端2/5之处稍弯,心叶直立;幼嫩叶鞘边稍带淡紫色,老叶鞘绿色,上披薄层白蜡粉,肥厚带为窄舌形状,幼嫩时呈淡紫色,老叶变紫褐色;叶鞘背有发达的57号毛群,内叶耳短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或三角形,叶舌为新月形,有51、51a毛群,53号毛群较多,54号毛群特发达,形成茸状。
该品种早熟、中大茎、高糖,糖分达16.0%以上,不抽穗开花,茎实心,比重大(1.13g/cm2),亩产达7.0吨~11.0吨,抗倒伏、抗病虫、宿根好,易剥叶,不易开花;萌芽率、分蘖率中等,综合性能好,是目前适合我区栽培的一个优良品种。
[栽培要点](1)萌芽率中等,因此,分蘖率一般,亩下种量要8000芽。(2)宿根性能好,萌芽率高,易留2年宿根。(3)适应肥土、粘土及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种植,最高公顷产量可达150吨。[Page]
(七) 桂糖21号(桂糖94-119)
[亲本组合]赣蔗76-65×崖城71-374
[品种来源]广西甘蔗研究所育成
[形态特征]植株直立,紧凑,中至中大茎。蔗茎均匀,节间圆筒形。曝光前蔗茎浅黄色,曝光之后呈深紫色。茎表面有白色腊粉,无生长裂缝,无芽沟。根源3-4列,排列不规则。芽圆型凸出,芽体中等。老芽呈淡黄色,芽基稍离叶痕,芽的上端未达生长带,芽翼小着生于芽的上半部。叶片青绿色,宽度中等。叶片厚硬短,新叶片企直,老叶片伸展角度较大。较易脱叶。叶鞘浅紫色,覆盖白色腊粉;无57号毛群,内叶耳为长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肥厚带为长方形。
[农艺性状]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耐旱。萌芽率高,达64.9%,出苗整齐,幼苗粗壮,分蘖力中等,分蘖率67.2%。甘蔗前期生长快,全期生长势优良。中大茎,有效茎多。中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耐旱性优于新台糖16号,耐寒性优于新台糖22号。不孕穗开花。广西区试两年新植两年宿根平均亩产6518公斤,比对照桂糖11号增产7.3%,亩含糖925公斤,比对照增10.4%。生产试验最高亩产达8174公斤,平均7330公斤,比桂糖11号增产22.29%,比新台糖16号增产22.84%。亩含糖1110公斤,比桂糖11号增30.67%,比新台糖16号增长21.56%。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4公斤,比桂糖11号增产14.77%,比新台糖16号增产14.97%,平均亩含糖1034公斤,比桂11号增17.9%,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