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 第29卷第3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 ̄ity of Education M8r.2012 V01.29 No.3
中德掌前教育{};j度的差异分析
邵明雪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 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 本文在分析比较中德两国学前教育的机构设置、班级规模、课程内容、收费标准、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国 学前教育制度的差异及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德国;学前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C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2)03-0099-03 作者简介:邵明雪(1987一),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和德国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
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 比较中、德学前教育制度,对于我们了解中、德学前教
育制度的差异,借鉴德国先进的学前教育经验,促进我
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指导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德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一)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比较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由托儿所、幼儿园和学
前班组成。其中托儿所招收3岁前的儿童,贯彻以保 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幼儿园主要是对三周岁以上学
龄前幼儿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并为父母参
加工作提供方便;学前班是对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
5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
学前班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 则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样由托儿所、幼儿园和学
前班组成。其中托儿所是对双职工的子女实行保育的 学前教育机构,接受0—3岁儿童;德国的幼儿园分全
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并且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幼儿 园、学校附设幼儿园、特殊幼儿园以及林间“幼儿园”
等;在德国,学前班是帮助5岁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的 机构。 (二)学前教育班级规模的比较
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特别是幼儿人 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但其规模相对
于其它国家仍然很大。中国的幼儿园编班形式多是按 年龄划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每班幼儿
人数一般为:小班(三至四周岁)25人,中班(四至五
周岁)3O人,大班(五周岁至六或七周岁)35人。_1 J 德国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
点——混龄编班,每个班有16个左右幼儿,幼儿在类 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幼儿园通常由
0—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类似 于一个个班级),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比较 1996年6月1日,中国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幼
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 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过程。【1 J2001年7月2日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
蒙性的,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
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 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_2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没有全国统一
的改革方案或大纲,一般幼儿园都是通过适用于所有 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课程 被视为体验领域,包括游戏、生活教育、语言教育、动作
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
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 (四)学前教育收费标准的比较
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幼儿的年 龄来划分的,不同的年龄班收费标准不同,幼儿缺席时
的餐点费和保教费需退还家长。根据幼儿园的性质, 收费标准也略有不同:对公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基
本实行政府指导价,幼儿园收费应按规定办理《收费 许可证》,实行亮证收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费具体收
费标准,由各幼儿园按该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纳规定,并
收稿日期:2012—01—15
・99・
综合考虑教育成本、幼儿家长的实际承受能力、招生情
况、师幼比例、提供服务的类型、保育教育质量、所处位 置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按规定办法报该地区价格、教 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
在德国,上幼儿园是自愿的,不是义务教育。幼儿
园与学校不同,德国的学校都是公立的,不是收费的, 但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要根据家庭收入的多少来收
费。在各州的幼儿园法中,对家长交费的标准都有规 定,但并不统一。 (五)学前教育法制建设的比较 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标志着我国进人了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当前, 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正处在不断充实、完善的过
程之中。我国专门的幼教法律法规主要有:《幼儿园
管理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制度》、《幼儿园工作 规程》等。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及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也对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相应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比较零散,但毕竟成
为了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准绳,使幼儿园教 育、管理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在德国,学前教育在法律责任和组织上都属于儿
童和青少年福利事业,而不属于正式的教育系统。作 为社会福利事业,学前教育的立法权属于联邦政府,州
政府只有执行权。德国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儿童和青 少年福利法案》、《国家学前教育质量指导条例》、《托
幼机构拓展法案》、《幼儿园教育条例》以及《发展和提 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建议书》等都对学前教育的性质、
职责归属、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规定,因而从法律的角度 保障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中德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中德两国经过长期的学前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有着各自特色的学前教育
制度。从中、德两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不难看出,由于 两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在学前教
育上也略有差异,以下主要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 化传统和教育观念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
构、居民收入、消费者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是决定学前
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德国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欧盟,乃至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这种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德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提供了经济基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
相差几个经济发展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
・100. 致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尽管二者都将幼儿园看作 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把教育的重点放
在3岁至入学前的这个阶段,但是德国学前教育的发 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近年来, 虽然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加上受
“文革”时期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仍不及德国。 (二)政治因素
德国属于联邦制国家,由于德意志国家历史上长 期分裂,诸侯割据,由选侯国、邦国、骑士国家等大小数
百个国家经过战争与和平的手段最终完成的统一;所 以,今天的德意志联邦国家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历史风 格,各联邦州有很大的自主权。就教育制度而言,德国
教育体制全国统一,各阶段学校教学标准与教学计划
全国统一。但各联邦州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标准 与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自行发展。
在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其一,从主办部门 和政府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联邦的《青少年福利法》 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依据;对幼儿园的 监督工作由各州的青少年福利局负责。另一方面,法
律条文也赋予主办部门一定的自主性。其二,从家庭 和幼儿园的关系来看,两者的关系是通过合同来体现
的。家长有权利和义务通过参加家长会的方式,参与
幼儿园有关各项事宜的讨论。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受中央集权制的
影响,事无巨细均听命于教育部,因此,1981年的《幼 儿园教育大纲》统得过死,使各地不能根据自己的情 况进行调整。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地方的
自主权有所增加,因此,学前教育的管理局面也发生了
一些变化。如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体 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统一,对许多方面,教育部
没有做过死的规定,而是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灵
活性。 (三)文化传统
德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17 世纪,德国就非常重视对教育的发展,魏玛公国1619 年的法令要求开列6—12岁男女儿童的名单,以保证
适龄儿童入学。巴西多创办的“泛爱学校”也提出注 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中等极富新意的
办学设想。赫尔巴特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的理论使 德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崇尚自然,注重与儿童的经
验、兴趣相联系。福禄贝尔建立的以“恩物”和“作业”
为主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及一系列关于教育的基本原则
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另外,康德、第斯 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
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有着自己的道路。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人,
传统的封建教 育远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提出了教育
改革,主张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倡西学,设学校;与此同 时,也提出了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最有代表性
的是陈鹤琴,他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的课 程、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了“活教育” 理论等,这些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导了我国20世纪
20年代到40年代的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 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受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的影 响,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家提出了比较先进的教育思
想,但并未在实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及其世界 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不大。 (四)教育观念
德意志国家幼儿教育的特点是把教育责任归之于
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国 人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德国宪法明文
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 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另外,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 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 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因此,在德国学前
教育课程内容里面,更多地体现崇尚自然,尊重幼儿自 由发展的思想。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重视早
期教育,并兴起了“早期教育热”,幼儿教育经历了从 重视知识教育,到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直到人们认识到
不能以牺牲儿童的情感发展为代价而发展儿童的智 力,提出幼儿教育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但
是,由于我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 固,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在现实的幼儿教
育中,还把传授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家长 把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的多寡作为衡量幼儿园教 育好坏的重要标准,幼儿园把考察幼儿掌握知识的程 度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我国的学前教
育课程中重视对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
儿个性、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S].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S].2001. 责任编辑:胡栩鸿
Analysi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SHA0 Ming.xue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education.I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consolidat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achievement,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ligations and the national quality.Because of different 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each country has
formd its unique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compares China with Germany in pre-school institution,class size,curriculum content and fee standard.It also analyses the diference between their systems and the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Key words:China;Germany;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1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