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用热重法研究多煤种配制型煤的热解特性

采用热重法研究多煤种配制型煤的热解特性

煤质技术

80 

《洁净煤技术》

2008年第

14卷第

2期采用热重法研究多煤种

配制型煤的热解特性

关多娇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

:采用

Pyris-1TGA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型煤及其组分煤种的热分解过程

,通过对比

型煤的热分解曲线和燃烧过程曲线

,探讨了热解过程对型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并在实验研究的

基础上提出了型煤挥发份释放特性指数。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型煤

;热解过程

中图分类号

:TE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

6772(

2008)

022

0080-04

收稿日期

:2007-12-05

作者简介

:关多娇(

1978-)

,女

,辽宁沈阳人

,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循环硫化床锅炉生物质燃烧问题

,烟尘污染治理技术等。 型煤是多种煤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受压形成的块

状燃料

,其热分解过程非常复杂

,会伴随许多物理化

学变化

,并不是各组分煤种的简单叠加。热分解过

程是型煤在燃烧、气化、液化、焦化转换过程中的初

级阶段

,对后续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

,加强型

煤热分解特性的研究对改善其燃烧特性

,优化燃烧

过程至关重要。

1 实验部分

11

1 试验仪器和试样制备

试验在美国珀金埃尔默(

Perkin2

Elmer)公司的

Pyris-1TGA热重分析仪上完成的。该仪器系统包

括重量传感器、镍

-铬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WD100

温度控制仪、联想计算机和装在一不锈钢容器内的

2个<

40mm×

500mm硅碳管加热元件。试验所用

试样的各组分煤种的煤质分析见表

1。11

2 试验条件

(

1)升温速率

:50℃

/min;

(

2)工作温度

:从室温到

950℃

;

(

3)工作气氛

:高纯氮(

991

9999%)

;流量是

20mL/min;

(

4)煤粉细度

:01

74~

01

37mm。

工作初期为氮气

,后期为氧气

,随着测试的进

,炉子的温度会逐渐上升

,试样的重量不断减少

,

即可得到热失重曲线

TG,并由

TGA整理出试样的

失重率(Δ

G/Δ

t)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微分热重曲

线)

DTG。

试验时

,先以

50℃

/min升温至

100℃

,在此温

度下恒温

3min(此时水分将会失去)

,

然后继续以

50℃

/min升温至

950℃

,恒温

7min,此时即得热解

特性曲线

,如图

1(

a~

h)所示。煤质技术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矿业类核心期刊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采用热重法研究多煤种配制型煤的热解特性81 图

1 热解特性曲线

2 分析与讨论

21

1 热分解特性分析

煤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在惰性气氛下

,

加热至高温

,受热而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反应。煤的热解曲线可判断煤中挥发分随温度升高

析出的情况

,图

1(

a~

h)给出了各种煤试样的

TG、

DTG热解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

,其热解过程

大致可分为

3个阶段

,以鸡西煤的热解过程为例说

:从

50℃到

200℃左右为第

1阶段

,此阶段内主要

是吸附气体的脱除和脱羧基反应阶段

,失重量大约

占总失重的

1%左右

;此后有一段水平线

,表明这一

温度区间几乎没有质量损失。水平线可以持续到大

250℃

;第

2阶段在

250℃至大约

800℃之间

,发

生强烈分解

,TG曲线陡然下降

,相应的

DTG曲线则

直线上升

,达到最大值后

,又直线下降

,出现峰值的

位置在

4911

5℃

,总失重约为

23%,此阶段主要是煤

的解聚和分解反应

,放出大量气体和焦油

,煤变成半

;进入热解的第

3阶段

,TG和

DTG曲线都呈缓慢下降趋势

,此时

,主要是半焦缩聚成焦碳

,析出以甲

烷和氢气为主的气体

,失重约为

31

5%。

1150℃以

后出现水平线

,表明失重已经结束

,TG和

DTG曲线

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这种变化。

煤的挥发分与热解最终失重的关系如图

2所

,由图中可知

,煤的挥发分与热解最终失重几乎成

对角线关系

,数值一一对应

,说明可以直接用煤的碳

化程度来预测热解的结果。煤的最终失重与煤的挥

发分有良好的相关性

,这反映了煤的碳化程度对热

解的影响。

2 最终失重与煤中挥发分含量的关系

另外

,从图

1的(

g)和(

h)中可看出

,

焦碳粉的煤质技术

82 

《洁净煤技术》

2008年第

14卷第

2期挥发分随温度升高而析出很缓慢

,无挥发分集中释

放区域

,挥发分是伴随整个升温过程而不断释放出

来的

,温度升至

950℃

,挥发分还未释放完毕

,说明

这种煤的着火和燃尽都比较困难。对于其它煤样

,

在热解的第

3阶段

,其

TG曲线在

950℃时仍有下降

趋势

,说明试验所用煤样的挥发分释放过程可以一

直持续到热解结束

,这对型煤着火和燃烧均有利。

为进一步了解型煤在热解和燃烧时挥发分的析

出情况

,笔者对比研究了型煤的热分解曲线和燃烧

曲线

,如图

3所示。

3 型煤的热分解和燃烧过程曲线

在反应的初始阶段

,热分解曲线与燃烧失重曲

线的初始时间和温度基本相同

,燃烧的型煤质量减

少速度稍快于热分解。这是由于燃烧实验中由于挥

发分的燃烧

,造成型煤周围气体温度升高

,通过环境

气体的热辐射

,使型煤表面温度升高速度大于热分

解。根据热分解和燃烧曲线容易看出

,挥发分析出

到燃烧结束时已基本完成

,并且在煤焦燃尽前挥发

分完全析出。热分解过程中挥发分完全析出时间大

于燃烧过程挥发分析出及燃烧结束时间

,是由于试

煤内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进行且挥发分析出

需要消耗能量

,型煤中心温度升至炉温需要的时间

较长。因此挥发分完全析出时间与挥发分燃烧结束

时间的差值取决于型煤的物理特性。不同的研究者

所使用的试样的性质不同

,所以对燃烧过程的结论

存在差异。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

:煤焦着火时挥发

分并未完全析出

,但煤焦燃烧开始后挥发分很快就析出完全。

21

2 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

从图

1中可以看出最明显的特征参数有

:挥发

分初析温度

T

s,挥发分最大释放速度峰值(

d

G/

)

max,对应于(

d

G/dτ

)

max的温度

T

max,燃料的原始

质量

G,燃料的剩余质量

G′。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

,

上述几个参数中前

3个参数均是影响挥发分析出的

主要特性参数

:显然

,(

d

G/dτ

)

max越大

,挥发分释放

得越强烈

;

T

s越小

,挥发分越易析出

,表明燃料的着

火性能越佳

;

T

max越低

,则表明挥发分释放高峰出现

得越早

,此时燃烧就容易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释

放峰越窄

,表明释放越快、越集中

,对着火越有利

;

反之

,则不利于着火。

对于单一煤种

,一般来说

,灰分含量相差不多

,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增加

,挥发分释放较早

,初析

温度

T

s低

,释放最大速率(

d

G/dτ

)

max较高

,其对应

的温度

T

max较低

,释放较为集中

,峰宽较窄。

组分煤种在型煤燃烧过程中基本保持各自的挥

发分析出特性。型煤的挥发分最大释放速率(

d

G/

)

max及其对应的温度

T

max,受多种组合煤各自的品

质及其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大

,随着较优煤的含量增

,(

d

G/dτ

)

max相应增大

,

T

max降低。

笔者综合以上参数对挥发分析出的影响

,提出

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

D,其值可定义为

:

D=

abs[(d

G/dτ

)

max/(

T

max×

T

s)

]

D值越大

,则煤样的挥发析出特性越好

,煤的着

火性能较佳

,着火温度较低

,热解反应越易进行。各

煤样的热解特性参数见表

2。由表

2可以看出

,在

4

种单煤中

,鸡西煤的挥发分析出特性最好

,团林子煤

次之

,焦碳粉最差。

3 结 论

(

1)热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热分解的速率与

型煤粒度、组分煤种性质(如挥发份的析出速度)及

含量等因素都有关系。

(

2)根据热分解和燃烧曲线容易看出

,

在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