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中国音乐学院考试(论文/作品)试卷 2011年秋季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电影音乐 成绩: 学号:20111008237 姓名:庄诗琪 系别:指挥 年级:一年级 授课教师:邢亚楠 课程编号:105001 论文/作品标题: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该往何处去 字数:

内容摘要/作品自述: 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繁荣期的中国电影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电影音乐的专业人才开始发挥着他们的力量,使得这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三大奖的设立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作品可不填):电影音乐 中国 发展方向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诚信承诺:本人所写论文/作品,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撰写/创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作品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作者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注:①表格内容除成绩和评语外,一律由学生输入打印后附于论文首页,如有未填写内容或论文未附此页, 教师不予判卷;在论文首页或结尾要有作者的亲笔签字; ②打印纸请使用标准70克白色A4纸,标题为三号、黑体;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③论文若采取手写,请使用中国音乐学院专业论文用纸(到教材科购买),否则不予判卷; ④教师评卷中要有批注,本页表格内要有评语,评语意见应尽可能详尽和准确。 教务处制表 目录 一、中国电影音乐发展 ............................. 1

二、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优劣势 ..................... 1 三、中国电影音乐的案例分析——以《功夫》为例 ..... 2 四、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 3 结语 ............................................. 5 1

一、中国电影音乐发展 如今,国外大片中各种大制作的电影原声不断冲击着国内的电影音乐。原本属于中国电影音乐展现的舞台越来越小,大大小小的电影都喜欢请欧美、日韩的电影音乐人来制作。舶来的大师的确是优秀的,但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是这些大师无法熟通的。所以我们只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带着更清醒的头脑把这些优势转化到电影音乐中,那么我们所展现的文化内涵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和珍贵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再者,即使是从国外传至中国的艺术形式,一旦在博大而广漠的中国生根,也势必与中国的民情民风水乳交融。所以,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就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关键词,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无疑是伴随着中国电影乃至整个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无论是歌词文字的表达、民歌戏曲的运用、民族乐器的融入或者是洋为中用,都是创作者想让电影音乐充满独特的魅力,想让中国的电影音乐多一些自己的标签。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性在不同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种类的影片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中国的电影音乐一定会在国际的舞台上开出自己的奇葩。

二、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优劣势 (一)优势 拥有广阔的音乐题材。 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我国各族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们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根据其常见的音乐表现方法和音调性格特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我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按材质和演奏方式一般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音色也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任何一种乐器都有两种音色:“主观音色”与“客观音色”。因此,同样的乐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每件民族乐器都有其特有的音乐色彩。 戏曲是指我国传统的戏剧,在我国各民族地区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演员在舞台上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装扮角色表 2

演故事,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声腔、韵白以及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等。 (二)劣势 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发展长期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电影的发展也是如此。而作为和电影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影音乐,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三、中国电影音乐的案例分析——以《功夫》为例 影片《功夫》继承了传统武侠片惩恶扶危、侠义救世的道义精神,同时融合了周星驰草根性的喜剧风格,成为武侠与喜剧、科幻相结合的新模范。影片讲述整日游手好闲、欺善怕恶的小混混星仔机缘巧合下成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这部电影不仅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武打画面,“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六指琴魔”、“太极功”、“狮吼功”、“蛤蟆功”、“如来神掌”等多种粤语武侠电影经典功夫被拿来为影片添彩,更是一场民族音乐的视听盛飨。“为了配合周星驰要找回的那种‘老电影’的感觉,以及向多部经典影片致敬的意味”,该片的音乐制作总监黄英华以民乐为中心,选用大量的经典民乐来配合武打场面。因此,民族音乐与武侠功夫的巧妙结合成为这部影片的一大亮彩,该片获得第 24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在这部影片中经典的武侠名称唤起观众对老电影的回忆,同时配以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中乐作品,带给大家无尽的回味。电影一开始使用了具有西洋爵士乐风格的《我不入地狱》,作为影片中代表邪恶势力——斧头帮的主题音乐,交响乐配以滑稽的“斧头舞”营造出一份黑色喜剧效果。当画面镜头拉伸到贫困区“猪笼城寨”时,音乐瞬间峰回路转使用了民族管弦乐作品《东海渔歌》。这首由马圣龙、顾冠仁创作于 1959 年,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创编的民乐作品,在弦乐平缓的伴奏下,南方曲笛吹奏出明亮悠扬的散板旋律,为影片成功描绘出城寨内劳动人民平静祥和的生活气息。紧随其后,琵琶奏出渐渐紧凑的曲调,配合镜头中逐个出现的三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为影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此处《东海渔歌》音乐的运用将城寨中的宁静生活与片头斧头帮的黑色氛围形成“突兀”的反差和对比。在随后影片发展中,一位乞丐向年幼的阿星兜售《如来神掌》秘籍之时,《东海渔歌》音乐再次响起。 3

影片主人公阿星出场时,与兄弟胖仔一起来到猪笼城寨,冒充斧头帮进行挑衅勒索,伴随着“还踢球?”这一声落下,琵琶传统武曲《十面埋伏》响起,轮指连续弹奏出来的音乐片段顿时营造出危机四伏之感。 影片中渲染紧张气氛的配乐还有根据四川扬琴曲改编的《将军令》(现在也被称作《四川将军令》),当三位武林高手为了救城寨中受欺负的百姓与斧头帮展开恶战之时就选用了此曲。这首扬琴古曲原本描绘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庄重威严以及战斗的激烈场景,音乐配合着三位高手特效的功夫招式,将这场打斗场面渲染地恢宏壮大,极富民族特色。斧头帮损失惨重,于是请来琴魔对付三大高手,此时两位盲人弹奏乃是根据我国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快板部分而改编的新音乐片段《争锋》(又名“筝锋”),操琴之人以琴声作剑器,杀人于无形,每拨奏琴弦一次,画面都将飞出一件兵器,这一段武打场面的视听效果堪称经典。 当斧头帮请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出山,火云邪神演示“夹子弹”功力之时,高亢的唢呐声响起,影片选用了 1958 年大跃进时期创作的民乐合奏曲《闯将令》,此曲由胡登跳、于会泳作曲,主要描写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们永往无前,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乐曲以唢呐引领,与节奏鲜明的锣鼓一起制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功夫》的配乐中尽显了民族音乐的特色,以民族音乐元素为中心,使用大量经典民乐来配乐如《十面埋伏》、《闯将令》、《东海渔歌》等,同时也根据已有的民乐进行改编,如《筝锋》,《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等,此外,该片音乐还加入外国音乐元素如爵士乐、小提琴音乐等,在此不作赘述。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成功地将扎根于泥土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我国博大精深的功夫武学融合在一起,赋予了我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四、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繁荣期的中国电影音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电影音乐的专业人才开始发挥着他们的力量,使得这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三大奖的设立也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渐渐感受到电影音乐的存在以及重要性。电影音乐美学功能在繁荣时期的大背景下,更好地突出了其情感功能,淡化了教化功能。这一时期的电影与音乐声画配合不仅是电影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剪辑编 4

排手法体现出影片和音乐都不能言说的“画外含意”,这一手法大大丰富了电影作品本身的情感内涵。 5 结语

电影艺术是一门拥有丰富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电影音乐也同样拥有着多种表现手段,民间音乐、古典音乐、通俗音乐、电子音乐、人声音乐、效果音乐都可以在电影中使用,视电影主题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除了具备一般音乐的抒情性、、听觉性、时间流动性以外,在表现方式上还有一些突出特点,第一,电影音乐需要融合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人物等整体艺术构思,从电影表达的需要出发;与电影画面相结合,在美学原则上体现综合性。第二,有声源音乐要做到真实可信,无声源音乐要发挥音乐特殊功能。通过不同种类的音乐贯串情节、暗示剧情、激发矛盾、完整结构、揭示情感、表现人物、引发联想、突出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