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判定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怎样判定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怎样判定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概念
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
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即一
方承担违约责任,需双方有合同存在为前提条件。
侵权行为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
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构成要件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有违约行为;
2、无免责事由。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行为的违法性;
2、损害事实的存在。
3、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二者比较
(1)归责原则的区别。根据我国侵权法理论实践,对侵权责任采取
了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即采取了多种归责原则,根
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归责原则。而在违约责任的认定,根据我国
现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通说是认为采用严格责任,即只要行为
人有违约行为,且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举证责任不同。依一般举证法则,侵权行为的被害人应证明行
为人的过失,即侵权责任一般由被害人承担举证责任。这一举证责任
关系甚为重大。被害人往往因不能举证而无法获得赔偿。但在违约行
为中,债权人无须证明债务人之故意过失,而只须证明债权的存在及
损害便足够。债权人证明此两点请求赔偿时,债务人除根本否认未履
行而证明其已履行外,应证明不可归责于自己之事由,方得免责。
(3)责任构成要件不同。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赔偿责任
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
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承担违约责任。
(4)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法定的免责条件仅限于不可抗
力,但当事人可事先预定免责条款和不可抗力的具体范围。在侵权责
任中,当事人虽然难以事先约定免责条款和不可抗力的具体范围,但
法定的免责条件不限于不可抗力,还包括意外事件、第三人的行为、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5)责任形式不同。违约责任包括了赔偿、违约金、定金、实际履
行等责任形式,损害赔偿也可以由当事人事先约定。而侵权责任的主
要形式是损害赔偿,此种赔偿不得由当事人事先约定。
(6)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主要是财产损失的
赔偿,不包括对精神伤害的赔偿,赔偿原则为:①完全赔偿原则;②
合理预见原则;③减轻损失原则。而对于侵权责任来说,损害赔偿不
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而且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所以其赔偿范围
更广。
(7)对第三人的责任不同。在违约责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
合同债务不能履行,债务人首先应对债权人负责,然后再向第三人追
偿,即承担债的相对责任。而在侵权责任中,贯彻了自己对自己行为
负责的原则,行为人仅对因自己的过错致他人损害的后果负责,即承
担债的绝对责任。
(8)管辖法院的不同。在违约责任的纠纷中,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
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而在侵权责任的纠纷中,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
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
生地。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首先责任人和权利人之间存在合同
关系,是在合同履行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侵害了对方人身权
或财产权。如果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则发生侵权责任而不发
生违约责任,不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其次,在存有合同关
系情况下,当事人一方违约、侵害了对方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被侵
害的权益须有其他法律法规予以调整和规范,若无其他法律法规予以
调整和规范,则仅发生违约责任而不发生侵权责任,不存在违约责任
和侵权责任竞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引起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受到
侵害的违约行为,若同时也符合侵权行为特征,权利人既可依据合同
及《合同法》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也可以依据合同和其他法
律法规而直接追究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责任。这种存在权利人有两种可
供选择的情况,在学理上称为权利的竞合。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
合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权利出现竞合的情况下,法律规定一般只允许权
利人选择一种请求权来实施权利救济。而且这一选择权仅属权利人所
有,被告或人民法院均无选择权。
相关法条:第一百二十二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
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
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规定既是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出现竞合的情况下,权利人实
施权利救济时行使请求权选择的法律依据。
法条解释: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民法界议论的热点课题,如何解决责
任竞合,多数意见是允许受害人单一选择请求权的主张,认为受害人
要么请求侵害人承担违约的民事责任,要么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二
者只能择一,不得行使两个请求权。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说债务人的违法行为,既符合违约要
件,又符合侵权要件,导致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一并产生,又违约责
任引发债权人索赔的请求权,侵权责任也引发债权人索赔的请求权,
两个请求权有重迭之处,形成请求权的竟合。如果允许债权人不受限
制地行使两个请求权,就会导致债务人因请求权的重迭而承担双重民
事责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条的规定,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受损害人可以选择
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请求对方承担。

我国法律对责任竞合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
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
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
从立法上明示了我国承认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并赋予当事人
选择诉讼的权利。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法通则规定的两种责任形式,它们的竞合
体现着当事人对竞合的责任要作出选择。然而,因这两种责任在构成
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诉讼时效、责任形式以及对第三人的责
任、诉讼管辖等诸方面均不相同,因此责任的选择异常重要。责任的
选择不同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严重影响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不
法行为人的制裁,关系到设置责任竞合制度目的能否实现的大问题。
受害方当事人究竟怎样正确选择呢?笔者认为,在责任选择上,应坚
持三个原则:
一,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选择的原则。我国合同法没有明文限制当
事人的选择权,说明法律允许受害人能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
对其更有利而对加害人不利的方式提起诉讼和请求。当然,允许受害
人选择请求权,并非法律完全放任当事人任意选择,对于法律规范或
合法的约定业已明确限定成立责任竞合的违约行为,则限制当事人选
择。如因不法行为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失,当事人虽有合同
关系,仍应按侵权责任而不能选择按合同责任处理。
二、选择权的相对性原则。当事人选择有利于己的方式提起诉讼,
并不是指受害人对于一种违约行为,在责任竞合时,一律只能选择一
种请求权作为诉由而提起诉讼。诚然各国法律均排斥了“请求权竞合
说”关于受害人可以实现二次请求权的主张,认为受害人只能实现一
项请求权,加害人不能负双重民事责任。但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仅
限某一违约行为致某一个权利损害的情形,是相对于某一个权利损害
而言,而非指违约行为造成多个权利损害情况下,当事人也只能选择
一个请求而提起诉讼。例如某一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当事人物质损害
和精神损害,其中对于物质损害,当事人适用违约责任更有利的,而
当事人只能选择一项请求权提起诉讼的话,那么当事人一旦选择违约
责任,其精神损害就得不到赔偿,这就达不到保护受害人、制裁违法
的目的,显然违背了允许责任竞合和选择请求权制度设立的宗旨。
三、选择权司法确认一次的原则。受害人基于双重违法行为而产生
的两个请求权,在其中任何一个请求权未能实现时(其原因可能是已
过诉讼时效或败诉等),多数人认为当事人仍可基于另一请求权提起
诉讼。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这种观点有诸多不妥:1、造成同一案件
重复审理,人为地扩大了诉讼成本,损害了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2、
法院就查清的事实先后作出不同的评断,不仅失去了法律严肃性,损
害了法院的声誉,也易产生案件重复处理不合法之嫌,并易使对方当
事人产生司法不公的心理;3、不利于增强起诉方的诉讼责任心,因
该种观点实质上给了当事人两次诉请机会,使当事人产生诉讼成败无
所谓思想,极易助长当事人诉讼责任心不强而胡乱选择,这无益于当
事人恰当地认真选择请求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从某种意义上,
还说明该种观点极易使法律规定责任竞合制度实际上落空。基于此,
笔者建议,从法律上肯定当事人选择权确认一次制度,不管当事人对
某一被侵害的权利所实施的任何一种请求权满意与否,另一个请求权
归于消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