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015修编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努力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减缓重污染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廊坊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廊坊市行政区域内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沙尘暴天气应对工作不适用本预案。 (四)预案体系 《廊坊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是市政府专项应急预案。 各县(市、区)政府和廊坊开发区管委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市直各相关部门专项实施方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操作方案共同构成廊坊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并与《廊坊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衔接,以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 (五)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出发点和首要任务,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上,采取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减缓空气重污染程度。 2、统一领导,部门联动。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协同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科学预警,提前响应。提升预测能力,提高预报准确度,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响应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 4、信息公开,全民参与。公布空气质量状况、预警信息、应急措施等,积极宣传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引导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积极参与应对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廊坊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简称指挥部),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检查评估等工作。总指挥由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指挥部成员。 (二)指挥部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副主任分别由市政府应急办主任、市环保局主管局长兼任。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监测预报组、监督检查组和应急专家组。 1、监测预报组:由市气象局、环保局共同组成。 2、监督检查组:由市政府督查办、市政府应急办,环保局、公安局、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组成。 3、应急专家组: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大气污染防控、环境监测、气象预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组织机构及职责见附件1。 三、预警 (一)监测与会商 1、监测。市气象局与环保局分别负责气象状况观测和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处理、现状评价以及趋势预测等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为会商、预报、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下,监测预报组跟踪气象条件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合历史数据,对未来趋势做出科学预判,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为应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会商。市气象局预测未来1至3日可能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及时向市环保局通报并发起会商。当会商认为达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时,监测预报组制作《廊坊市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报告》,立即上报指挥部。日常期间每周至少会商一次,采暖期间每日会商。重污染天气期间每日至少会商2次,应急专家组参与会商。未发布预警信息,重污染天气已经出现时,实时会商。 3、预报。监测预报组根据气象条件变化趋势,结合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及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情况,对未来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报。 (二)预警分级 根据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指数(以下简称AQI)的发展趋势和严重性,将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蓝色预警:对连续2日200<AQI≤300,或1日300<AQI<500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黄色预警:对连续3日及以上200<AQI<500且未达到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或连续2日300<AQI<500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橙色预警:对连续3日及以上300<AQI<500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红色预警:对1日及以上AQI达到500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三)预警条件 蓝色预警:将出现或出现200<AQI≤300且连续2日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重污染天气,或300<AQI<500且1日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重污染天气。 黄色预警:将出现或出现200<AQI<500且连续3日及以上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未达到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的重污染天气,或300<AQI<500且连续2日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重污染天气。 橙色预警:将出现或出现300<AQI<500且连续3日及以上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重污染天气。 红色预警:将出现或出现AQI达到500且1日及以上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重污染天气。 (四)预警发布与程序 1、发布时间。 (1)预警信息提前1至2日发布。 (2)若提前1日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判断满足预警条件,立即按照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 (3)若未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出现重污染天气时,通过实时会商,判断满足预警条件,紧急发布预警信息。 2、发布程序与方式。当需要发布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廊坊市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报告》,上报指挥部完成签发工作流程,市政府应急办在2小时内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红色、橙色预警由总指挥签发,黄色、蓝色预警由副总指挥签发。 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预警信息包括:未来1-3天城市气象条件变化趋势、不利气象条件情况、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段、主要污染物指标、预警等级、响应级别。因沙尘暴、燃放烟花爆竹等导致的重污染天气应予以说明。 当接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区域或全省预警时,若我市污染程度超过预警等级时,按照我市实际情况4小时之内启动市级预警;若我市污染程度未达到预警等级时,按照接到的预警等级4小时之内启动市级预警。当接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提示性或建议性的预警信息通知时,立即组织研判会商,依据会商意见按规定预警程序执行。 针对企业和公众的预警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据专项实施方案发布。 3、预警级别调整。预警信息发布后,由于气象条件变化,监测预报组会商认为达到其他级别的预警条件,预警需要升级或降级的(不含降级为蓝色预警),按照预警发布程序调整预警级别。当AQI在不同预警级别条件内频繁波动时,可按高级别预警执行。 (五)预警解除 会商时,监测预报组根据气象条件、AQI滚动监测预报信息,结合专家意见分析评估重污染天气的现状、潜势,当不满足已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时,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廊坊市重污染天气预警(解除)信息报告》,于2小时内完成签发工作流程,市政府应急办在2小时内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我市发布的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以及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区域或全省预警按照发布程序解除。蓝色预警自动解除。 四、应急响应 当发布预警信息时,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相关企事业接到预警通知后,根据各自职责,按照专项实施方案和操作方案采取应急措施。预警解除信息发布后,应急响应终止。 (一)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IV级应急响应、III级应急响应、II级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应。 (二)应急响应启动 当发布蓝色预警信息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当发布黄色预警信息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当发布橙色预警信息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布红色预警信息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当紧急发布黄色或橙色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可根据专家组会商意见,要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响应措施,以达到应急调控目标。 (三)应急响应措施 相应级别的应急措施,包括健康防护提示措施、建议性减排措施和强制性减排措施(Ⅳ级应急响应不包括)。 因沙尘暴、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重污染天气不执行强制性减排措施。 1、IV级应急响应措施 (1)健康防护提示措施 提示儿童、老年人和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减少作业时间,加强防护。 (2)建议性减排措施 ①提醒公众乘坐公共或低碳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 ②机动车驻车时应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减少机动车昼间加油; ③增加各类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 ④增加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⑤排污单位控制污染工序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⑥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石油化工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根据大气污染情况适当调整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3)其他措施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III级应急响应措施 (1)健康防护提示措施 提示儿童、老年人和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内,确需外出做好防护措施;建议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减少户外活动;建议各医疗机构做好易发、多发疾病的诊疗工作。 (2)建议性减排措施 ①建议公众乘坐公共或低碳交通工具出行,尽量不要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