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__________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____。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__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__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_____与____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__________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6. __________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__________ 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 ,其三,_______________其四,_______________。 9.儒家发展了_____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_____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 仁 ”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__________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__________说以及“仁义礼智” 四德_____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__________为基本框架,以“ 君权神授 ”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 三纲 ”、“ 五常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 天人感应 ”的神学目的论,以及“ ”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 ②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③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④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2.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西南地区 ④沿海地区 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5.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②王充著《论衡》 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 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 ①造纸术 ②《甘石星经》 ③《氾胜之书》④《九章算术》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 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②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③玄学的兴起 ④儒学的繁荣 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③赋与五言古诗 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②浑天仪、地动仪 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范晔的《后汉书》②陈寿的《三国志》③班固的《汉书》④萧子显的《南齐书》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

2.“狭义文化”: 3.中国文化: 4.中国传统文化: 5.宗法制度: 6.分封制: 7. 宗庙祭祀制: 8.家国同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

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2.试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成型期的主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二 一、填空题 1.伦理道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深层规范。 2.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发展阶段。 3.《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________的宇宙论体系;“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的精神;________的信念;________的思维方式。 4.西周时期,周公对夏商及周初的原始伦理思想加以归纳整理,建立了一个以 以 为核心,以 孝悌恭敬________和________为道德规范的学说——“周礼” 5. 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 6.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因而它逐步兼容各家而最终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思想。 7.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________”、“ ________”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8.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9.荀子学说的核心是________,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 把握人性。 10.道家宣扬“________”的“________”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 )。 ①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 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③善恶报应的信念 ④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 2.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 )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 ①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②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3.孔子以后,孟子从主观能动的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了( )。 ①五伦说 ②性善论 ③修养论 ④义利合一说 4.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 )。 ①“礼”和“乐”②兼爱 ③法治 ④无为 5.董仲舒把人性分( )。 ①君子之性 ② “中民之性”③ “斗筲之性”④ “圣人之性” 6.程朱理学建立了以( )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①人道 ②“天理”③纲常 ④“心即理” 7.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包括( )。 ①公忠爱国 ②三从四德 ③三纲 ④仁爱孝悌 8.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 )。 ①父慈子孝 ②兄友弟恭 ③中和宽容 ④谦虚好礼 9.在中国伦理史上,形成了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其中( )最能体现道德的主体意识。 ①内省 ②自讼 ③养气 ④“慎独” 10.我国原始宗教有很多分野,总的来讲,主要有( )。 ①自然崇拜 ②动植物崇拜 ③图腾崇拜 ④圣贤崇拜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 2.简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公忠爱国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2题) 1.根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内容,联系社会及个人实际,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试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 、 、 等形成。 自 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 ”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 。 3. 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 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 ”、“ ”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 , ,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 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 《五经博士 》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 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 、 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 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 教育制度和 教育制度。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 ①礼 ②乐 ③画 ④射 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 )。 ①法家 ②名家 ③儒家 ④道家 3.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 )。 ①学而不厌 ②温故知新 ③诲人不倦 ④以身作则 4.《学记》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有( )。 ①预防性原则 ②及时施教原则 ③长善救失原则 ④有教无类 5.《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有( )。 ①讲解法 ②问答法 ③讨论法 ④练习法 6.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 )。 ①立志 ②居敬 ③存养 ④省察 7.朱子读书六法包括( )。 ①循序渐进 ②熟读精思 ③虚心涵泳 ④温故知新 8.( )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①孔子 ②周公 ③韩愈 ④董仲舒 9.孟子存养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深造自得 ②盈科而进 ③专心有恒 ④教亦多术 10.荀子积渐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 ) ①闻、见、知、行的教学审视过程 ②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③解蔽救偏,兼陈中恒 ④教亦多术 三、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2“六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