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
摘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凸显,在当前形
势下,研究民族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祖国统一是各族人
民的最高利益,民族问题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增强中华民
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精神,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
统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
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搞好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
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但随着西藏打砸抢事件、新疆7.5事件、昆明恐怖分子事件等关于民族问题
的事件发生,如何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作
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就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展开论述。
(一)民族平等
什么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目前是不完全的,那么民族平等是指什么呢?民
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不分大小,也不分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
一律平等的。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的民族人口多,有的民族人口少,有
的民族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有的相对欠发达。但是无论人口多少、民族大小、发
展先后,所有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应该是平等的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
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
般说来是不平等的。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
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
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
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
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人民要互相尊重、
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民族团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团结是相对的。为什么说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
中,民族团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交流还
是不充分的,民族隔阂、民族壁垒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要牢
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
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
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于不断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不
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
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
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
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
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
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三)民族互助
民族间的互助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之一。互助是民族关系
充满活力的表现,其特点是各民族之间互动关系的日益密切和相互依存。目前这
个阶段也是有限的,互助与竞争是共生共存的。每个社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一
个社会,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
目前,我国的互助关系已由原来的封闭型、单边型、道义型互助模式走向开放型、
多边型、效益型互助模式,这使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共同的市
场和经济上的互补使得各民族更为相依共存,各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不断培育
和增多,这一切为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利益条件下发展民族之间互助关系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给民族间
的互助关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民
族互助关系健康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民族互助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必须以
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和认识,正确处理矛盾,不断维护和发展新时期民族间
互助关系,实现祖国的统一。
(四)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无敌的卫国长城。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
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
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的英雄诗篇。是伟
大的民族精神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了全国人民抗
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
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和历
史赋予我们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贵
在实践,重在行动。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各行各业,化为
每个公民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巩固全党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铸造新时代的
民族之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
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新
的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这个阶段,差距还是存在的,
所以讲共同繁荣是初步的,我们各民族、我们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前天比,都有
了比较大的发展。及时在今天,还是存在差距的。
国家统一强盛、民族平等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有着悠
久文明和辉煌历史的中国一度沦为外国列强侵略、掠夺和瓜分的对象,中华民族
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和民族解放,开启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新时代。60多年过去了,一个自主统一、
稳步发展、日渐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历史雄辩地证明,优越的
社会主义制度、新型的民族平等团结关系,以及国家和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帮助,
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障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融入市场经济、促进地区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各
民族繁荣发展可以维护祖国的统一。
总之,我们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实现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让各民族
共同繁荣发展,才能维护好祖国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这次对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的的调查,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民族问题
对一个国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真诚的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居安
思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更多的关心我们的中华民族,不分彼此,团结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