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
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46年,英国首
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
想。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
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
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
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
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
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
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
欧共体成立以后到1991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
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
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
国的第二次扩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
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
1991年12月,欧共体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三国获得了
10年入围候补资格。
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
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
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欧盟成立后,其又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扩大。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奥地利、
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5个。1997年7月16日,欧
盟委员会又提出首批东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
捷克和斯洛文尼亚。1998年,欧盟与以上6个国家开始入盟谈判。1999年1月1日,欧洲
统一货币——欧元启动,这再次表明欧盟扩大的趋势势不可挡。 第五次扩大:由于1999
年科索沃危机,欧盟为了欧洲地区的稳定,决定采取措施提快东扩的速度。2002年10月9
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正式公布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
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4年,
欧盟完成了它的第五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5个。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
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这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
平方公里的“大欧洲”。
2010年11月3日随着欧盟最后一个成员、捷克总统克劳斯不情愿的签署《里斯本条约》,
欧盟一体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为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欧盟
各国通过积极重组与整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挑战、争取国际事务主导权的迫切愿望。
纵观欧盟发展的历史,经济和政治两大因素始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冷战
时期,欧洲处在两极体制之下,是东西方争夺的中心。地缘学上的东欧和西欧有着明显的冷
战色彩。欧共体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启其进程的。从煤钢联营开始,欧盟以区域性为基点,
不断深化自身的聚合力,联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成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欧盟在世界力
量的角逐中逐渐从配角转为主角。从地缘外交层面,通过考察一体化在上述两个方向上的发
展,能清楚地认识区域性和全球性之间的关系。
欧盟区域性的发展,最初的理想是冲破冷战时期两极体制的束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从世界主导力量沦落成松散的地区性力量。西欧国家自然不会甘心于此。因此,西欧一
体化的目标,除了规避战争之外,就是要打破束缚,达到和美、苏并肩齐立。正是这个理想,
激励着西欧各国不断跨越区域联合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从煤钢联营到共同农业政策,
到统一大市场,再到单一货币,到司法、内政和外交、防务领域的合作,一直到《罗马宣言》
所宣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欧盟的区域联合不断深化。与此相适应,一体化的外
延也逐步扩大,表现在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和欧盟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欧盟扩大的实质,就
是不断充实自身的市场空间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区域性和全球性在这里得到和谐的整合。欧
盟东扩,不仅彻底弥合冷战以来东西欧之间的裂痕,而且将大大改善其国际地位。东扩是文
明的渗透,是欲通过地缘的扩大克服俄罗斯(残留)的势力和影响,谁占领了东南欧这一亚
欧板块的腹地,谁就能取得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20年前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既为欧盟扩张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欧
盟共同市场和统一货币的形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治条件;而近年来西方金融危机及其导致
的全球经济衰退,则促使欧盟成员国“抱团抗灾”,加快了政治合作与政治机制整合的步伐。
如果说10年前欧元的正式流通和欧元区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更高层
次,那么《里斯本条约》的正式施行将预示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尽管欧盟目前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获得了新的目标、新的框架、新的动力,但是《里斯
本条约》的成功实施并非易事。欧盟各大国之间、新成员与老成员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在
经济、社会、文化的利益诉求上各不相同,因而在政治权利再分配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形
式的博弈,甚至产生比较激烈的争吵和对抗。
当前,欧盟的领导层与欧洲广大民众之间所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前者考虑的多是
如何提高欧盟的工作效率、提高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后者则更多地担忧目前经济衰退
造成的失业、贫困等现实困难。倘若欧洲经济继续深陷衰退的泥淖,或虽有回升但复苏乏力,
欧洲民众就会对《里斯本条约》失去兴趣,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车轮就很难快速运转,达到理
想的目标。
此外,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
西、南非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上保持持续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显
著提高,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机制的重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取得愈来愈多的主
导地位;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却相对下降,在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上只
能跟着美国跑,当美国的“小伙伴”;在对俄关系和欧洲安全问题上,也难以抛开美国而特
立独行。在这种大环境下,欧盟要想通过政治一体化增强国际影响力,仍面临著艰巨的困难
和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