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底板探秘 乒乓球底板采用的木层结构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独木结构(一层木),传统的日本式方板多是由一层较厚的桧木制成;质量好的桧(柏)木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加工处理,必须选择木材纹理笔直,且排列密而均匀,如果真是一块完整木板制作的底板,细数上面的年轮线,至少有一百多条,这就说需要选用好几百年树龄的木材才行,而这样的木材是十分稀有的,因此许多"独板"是由两块以上的桧木按照年轮线方向平行拼接的。这样的拼接方法一般不会影响底板的击球性能,如果拼接工艺高超,接缝也不会被轻易发现,不会影响底板的整体美观。桧木底板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加工工艺也不简单,同样需要经过脱脂、加压等多种工序。由于能做乒乓球板的桧木在世界上只有日本、台湾和加拿大少数几个国家出产,为了开发新的独木板,中国知名的底板制造企业《银河》、《世奥得》等品牌开始用非洲的阿尤斯木试制独木底板;另一类木制底板都是由多个木层的"合板"制成的,其中五层或七层木结构的底板居多。有经验的人喜欢通过敲击底板发出的声音来区别底板的硬度与弹性,有人还会用手指卡着底板拍面的两侧,随即用拍柄轻轻敲击自己的头部听其发出共振的声音来鉴别、挑选底板的性能。这一切让外行人看了感到很神秘,其实内中的道理并不难懂。有一次,我们球拍厂的新工人在切割底板时搞错了方向,做出了几个"横纹"的底板,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三层纵向和两层横向木纤维的底板,变成了三层横向和两层纵向的相反排列,可是敲击这几个木纤维不同的底板却发出更加清脆的声音,其音调比正常底板提高了许多,究其原因其实不难解释,就好像琴弦一样,当手指压在同样粗细的琴弦上,缩短了琴弦振动的部分,琴弦就可以发出更高的音调来。木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底板木层中横向排列的木纤维比纵向木纤维短,短纤维受到敲击后振动频率会比较高,如果横向排列的"短纤维"在底板中占的比例大,敲击发出的音调自然会较高。与此相反一层独木结构的日式底板虽然很厚,但是因为它的木纤维是100%纵向排列的"长纤维",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自然较低。当然决定底板敲击音调的另一个因素是木质的硬度,硬质木纤维就如金属制造的琴弦一样与丝弦相比可以发出更高的敲击声调。其实"声调"高低只是从振动频率的角度反映了底板的性能,高声调的底板反弹比较快,低声调的底板控球比较好,尾音比较长的底板"底劲"比较足。许多品牌的底板为了市场销售方便,在底板上都标有"速度、控制"等指数,但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是:没有击球人的不同发力作用在底板上的前提下,底板哪来的"速度、控制"?有人说底板的性能是底板"能量系统"特点的反映,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其实要从本质上来表述底板的性能应该是两个"效率"的对立统一,即:击球作用力透过底板作用于来球--将力量转化为"球速"(乒乓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度)的效率;来球撞击力作用于底板--产生反弹力(反作用力)转化为"球速"的效率,也就是弹力与反弹力所表现出的两个"球速效率"的对立统一。"弹力"指的是底板击球撞击时产生的"形变--储能"充分,并通过迅速的"形变恢复--释放能量"将能量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底劲"充足,击球"弧线长"指的就是底板的这种"弹力"大;"反弹力"指的是来球撞击底板时,由于底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使来球的冲击力透过海绵胶皮迅速变成"反弹力"--借助球体与海绵胶皮的变形恢复产生的能量,将这种能量迅速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反应"灵敏,击球"脱板速度快"指的就是底板的"反弹力"好;击球感觉就是这两个"球速效率"在击球瞬间相互作用的反映。"底劲"充沛,"反应"灵敏的底板当然是击球效率高的好底板,高效率的底板能使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反映出高度"节省化"的特点,可以轻松驾驭击球过程--或慢、或快得心应手。(一)"外重内轻"的底板击球力量大球拍板面形状的不同与球拍的击球重心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击球重心"是指:球拍的重量与板面形状形成的击球重力集中点。良好的击球重心一般都保持在球拍中部靠前的位置上,有测量表明:60年代优秀运动员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多在底板全长的41--45%之间。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不足底板全长的41%时,运动员将这样的球拍握在手里就会有"外重内轻"的感觉,这是因为其击球重心更靠近球拍的前部的缘故。用这样的球拍挥拍击球可以延长以肩、肘或腕关节为重心的转动半径,以同等角速度运动,可以导致拍端的打击力量增加。当然击球重心过于靠前的球拍也会有"头沉",起动迟钝的弱点。世乒赛男子单打迄今唯一的三连贯得主,也是全国锦标赛迄今唯一的男子单打三连贯得主庄则栋,曾经以首创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名扬天下。他的正、反手"弹击式"近台快攻技术独步乒坛,他比喻掌握击球用力技巧的不同层次时曾说:刚学会使用大臂用力击球者是"小学水平",再学会了运用前臂发力击球者是"中学水平"、练到会运用手腕发力击球者达到了"大学水平"、掌握了手指发力击球技巧这才是"尖端水平"。以手腕关节做"支点"击球用力的"弹击式"进攻可以说是进攻动作中幅度最小的动作了,小幅度动作在乒乓球进攻对抗中容易获得节奏速度的优势,但是打击力量则略嫌不够。从手腕关节的"支点"到球拍前端的距离--杠杆原理的"阻力臂"越长,具有挥拍击球力量越大的特点。庄则栋近台两面进攻时动作虽小,但是击球力量却不小。据测量:他使用的底板重量平衡点位置在底板全长的41.7%处,这种"外重内轻"的球拍自然可以对增加他独具特色的快速"弹击式"进攻威力给与足够的补充。(二)"内重外轻"的底板击球灵活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超过底板全长的45%时,球拍握在手里会使人感到"内重外轻",其击球重心靠近球拍的中部,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近。用这样的球拍击球挥拍起动迅速,手腕转动灵活,控制球准确,但是击球重心过于靠近球拍的上部,这种"头轻"的球拍也会出现击球威力不足的弱点。前世界冠军李富荣是中国60年代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的佼佼者,尤其他的大范围正手进攻步法移动的能力和连珠炮般的快速正手攻球在世界乒坛上曾被比做"轰炸机",加上人也长的英俊,在第28届世乒赛上,他被热情的南斯拉夫观众捧为"褐色轰炸机"、"美男子"。他将自己底板的板面宽度修窄到147mm,使底板的重心平衡点保持底板全长的45.65%位置上。用这样"内重外轻"的球拍发动快攻,保证了他在连续快速击球过程中手腕转动调节的灵活性,一旦被他抢先上手也难怪会产生"密集轰炸"的效应。(三)长拍面底板宜于远台抽杀有这样一个现象令人深思,中国的圆形直拍自五十年代末登上世界乒坛榜首以来,它在近台和台面上击球灵活快速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世界上学用圆形直拍的外国运动员并不多见,甚至连周边地区朝鲜、韩国的直板运动员仍然不肯放弃他们的日式方形球拍。这种现象与其说这是因为"习惯",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选择主要击球技术的"传统特点"上有明显不同。韩国选手的中远台大力抽杀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一次我们的教练向他们的教练安宰亨请教远台大力击球如何训练的诀窍,那位韩国人半开玩笑地说:"用你们的球拍就是发不出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日本式的方形底板,拍面窄长,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大约在底板全长35-38%的位置上,其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部,底板击球部位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就是:阻力臂长,加速度大,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使用日式方形球拍离台做大幅度动作的抽杀自然比圆形球拍的击球力量要大。(四)圆板面底板宜于台上快短打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一些日本运动员向中国人学习如何能打好台内球和快速推挡球时,他们却感到使用圆形直拍学习、掌握这些技术要比使用日式方形球拍容易得多。因为圆形直拍的击球重心比方形球拍靠近球拍的握拍用力部位,"阻力臂较短"有利于挥拍击球的及时起动和对球拍触球部位、用力方向的准确把握,容易灵活地对击球过程中击、擦比例做准确的调节和对球拍击球的角度做稳定的控制。而日式方形球拍由于"阻力臂较长",在做上述精细控制时比圆形球拍更容易产生"误差"--所谓"失之毫厘,逆之千里"。2000年10月1日起乒乓球进入了大球时代。在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的21届世界杯比赛中,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选手马林获得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马林有备而来一举夺标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刚刚在结束了的奥运会上还打小球的金泽珠、王励勤却在云集的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这里面也有其必然的原因。金泽洙使用日本式的方拍一向以大力抽杀著称,王励勤在国手中也是动作幅度较大,攻击力最强的选手,可以说由于球大造成击球速度的下降,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大球飞进速度下降,挥拍击球间隙较打小球时更加充裕。因此适度增大击球的动作幅度,选择"内轻外重"的球拍,增大击球挥拍加速度,可以提高攻击力量,但是在21届世界杯决赛中马林以3:0轻易击败金泽珠(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有心人可以看得出:在决赛中金泽珠接马林的台内短发球大失水准,根本不象一个进入了决赛水平的选手。这种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式方拍的弱点--由于击球重心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准确控制拍形、精确调节用力的难度远比使用中国式的圆形球拍要大,更何况金泽洙等人还没来得及针对大球进行细致的训练,突然遭遇"大球"决赛,其"弱点"自然是暴露无遗。(五)底板拍面的变化趋势日式方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35毫米,其总长度在260毫米左右;现行的中国式圆形直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低于150毫米,其总长度一般在240毫米左右。在日本式方形直板与中国式的圆形直板之外,还有一种方圆形的球拍,日文为"角丸型",这种球拍的外形长度虽然类似日本式方形直拍,但是其拍面宽度多在140毫米以上,这也许是日本人想汲取圆形球拍长处的一种设计吧。在传统的近台快攻时代,为了击球灵活圆形直拍的板面都设计得较小,(现在市场上粘好海绵胶皮的成品拍大多数还是这种拍形)。由于弧圈球的发展,近年来乒乓球的打法愈加凶狠,因此直拍的击球重心有向远变化的趋势。过去我国生产的横板的拍面大于直板,如今直板的拍面明显加大、加长,特别是用于打弧圈球的球拍,为了提高中台进攻的威力,其拍面形状都比传统近台快攻的球拍要长一些(多数专业级的底板都是这样的板型),但是由于直板背面进攻的兴起,背面增加的海绵胶无疑加大了球拍的重量,因此直拍底板的重量必须相应减轻,这样一来其重量平衡点后移到底板全长50%左右的位置上。这样的底板适合新型的双面粘合两片海绵胶的直拍横打技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只在单面粘合一片海绵胶的方法,会使人感觉击球重心过于靠内侧,从而影响击球发力。还有一种发展了攻击力的圆形直板,这种拍面与传统的拍面形状略有不同,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