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融资渠道狭窄的制约,导致发展和经济行为扩张的外源融资渠道严重受阻,造成运营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解决融资难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机构;信用担保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1,内源融资。

企业依靠其自身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并将它用于投资领域。

共有3种形式:资本金、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

内源融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及广大中小企业存在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与融资成本。

还可以增强剩余控制权。

因此,内源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内源融资能力及增长。

受企业盈利、净资产规模和未来预期收益等各个方面的制约。

自筹资金是一种重要的内源融资方式。

它包括的范围很多,主要有合伙人、股东的自有资金;借用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一些社会性基金与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机构的贷款等。

2,外源融资。

企业采取一定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用于投资领域。

一般来说,它分为直接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形式,而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

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

美国企业的这一比重最高,平均在60%以上;而欧洲国家,如意法等国这一比重在50%左右。

其次是直接或间接融资。

美英等国直接融资的比重要高于间接融资,而意法等国则相反。

政府的扶持资金比重最小,一般仅占企业总资产的5%-10%。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1.内源融资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

这一融资方式具有自主程度高、成本与风险低的特点。

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渠道。

在创立之初,因为市场需求空间小,生产规模有限。

难以负担高额成本,为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这一方式来积累初始资本。

2.直接融资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今后进行融资的重要趋势。

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方式。

前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了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过分依赖。

增强了广大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弹性,成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

3.间接融资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包括抵押贷款、担保和信用贷款等方式。

以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中介进行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

其中。

抵押和担保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两种主要方式。

4.非正式融资活动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常见的有民间集资、借贷、私募等。

这一金融活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特点,在部分地区,非正式融资已经开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一)内部因素1.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一般都偏小,许多都存在管理制度、财务方面的不健全。

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信用水平。

严重削弱了自身的融资能力。

此外,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着使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和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的激励因素。

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缺少可担保抵押财产,寻求担保难,融资成本高。

银行更偏重让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一般不愿对其引入流动资产作为抵押方面的条件。

此外,当中小企业寻求担保机构帮助时。

这些机构基本上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只对流动资金贷款而不面向中小企业更为需要的长期性贷款担保方面,无形中加大了融资难题。

同时,中小企业还面对着很高的条件与高昂的担保费用,这些都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影响了效率。

3.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理念。

经营管理风险很高。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都很短,普遍规模很小,自有资本也少。

同时,这些中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实力并不能满足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要求。

故而在面临市场出现变化和宏观经济发生震荡的条件下。

不能抵御住这些风险。

此外。

中小企业经营目标不确定,使得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不敢向其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

(二)外部因素1.直接融资受限,渠道不畅通。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完善,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同时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条件要求很严,目前只有部分经营与信誉状况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才能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融资。

而在股票市场上,尽管我国已经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两大市场,但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准入门槛依然非常高。

2.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活动面对强大壁垒。

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处于统治地位。

这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资源。

限制了这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特性、交易成本过高、规模不经济和激励不足等原因,造成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

3.我国实体经济部门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第一。

横向结构失衡。

由于国家整体的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战略的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那些高新技术产业将继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第二,纵向结构失衡。

国内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

第三,资本市场缺乏层次。

资本市场缺乏多种交易工具,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4.我国目前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情况不一,申请贷款额度小,向其提供贷款会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和成本,从银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

如今,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5.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

我国未出台一部完整且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在寻求法律保护和维护自身权利上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

放眼世界。

很多发达国家都为中小企业建立了专属的融资支持机制。

譬如,日本为中小企业建立起特殊融资库。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一)加强中小企业制度建设与信用建设。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第一,应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

走专业化协作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积极完善会计制度。

如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得中小企业赢得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任(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1.分级发展资本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两个“过度”。

一是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二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因而在中国发展分级资本市场,增加股权融资渠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本市场建设问题。

2.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只有引入真正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经营的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

同时在金融业中逐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尤其是改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形,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才能得到较好解决。

(三)健全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许多发达国家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不同的担保体系。

一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建立专属的信用担保基金。

对于那些符合条件但缺少担保资产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弥补这些企业的信用不足,同时还可以为银行分担很大的业务风险。

二是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助和民营性担保基金。

三是融资模式植入保险机制。

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具有信用增级的功能,可以增强企业获利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四)利用私募股权融资渠道对不能及时取得银行贷款和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相比。

股权中小企业融资不需要抵押担保,中小企业融资金也不需要偿还和支付高额利息费用,而且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并提供资产重组、企业改制和走向资本市场的技术支持。

帮助企业做大。

私募股权投资者以新股东和合作伙伴的身份介入公司,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且财务风险小。

此外,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不像股票市场那样要求公开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募集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五)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政府应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以资金上的支持。

其中。

税收优惠上可以通过降低或减免中小企业税收、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优惠条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科学技术水平进步、鼓励出口等方面给予其帮助。

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建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融资渠道。

最后。

还可以允许和鼓励那些公司制的中小企业选择进行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1][2][5]扬宜,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19;19;127-128.[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10-11.[4]谢小梅,中小企业融资的38种方式与实操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