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玉米情况

国内外玉米情况

国外玉米情况这篇应该是国最全、最全面的一篇关于玉米的深度报告。

以供大家对于玉米的投资提供借鉴。

容比较长,大家有选择性地看,可以重点看第五、六、七、八和十,最重要的部分是八,可看八。

目录一、全球玉米情况: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产量国和消费国二、中国玉米的生产情况: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三、影响玉米的价格因素:供给、需求和库存;我国玉米还需要关注国家收储政策四、中国玉米的供需情况:供给增速持续地大于需求增速五、2014年中国夏季干旱,对玉米产量带来影响,保守估计今年产量和去年持平六、我国玉米的库存:库存高,库存/消费攀升到70%七、与国外玉米价格的相关性:这两年走势不相关,价格比美国玉米贵70%多八、玉米或成下一个目标价格直补的试点品种,对玉米价格构成潜在大的利空(1)棉花:临储改“直补”后,棉花价格已下跌24%(2)大豆:国产大豆供需平衡,临储取消后,价格跌幅较小(3)玉米:预计今年还难以取消临储,不过玉米价格总体偏空九、当前玉米的现货情况:偏弱,玉米价格下跌十、玉米未来关注两大因素:收储政策和今年产量从全球产量来看,2012年全球玉米总产量为336亿蒲式耳,其中美国、中国、巴西是最大的产量国,2012年产量分别占全球总玉米产量的32.1%、24.4%、8.3%。

从全球消费量来看,美国、中国、欧盟(27国)是最大的需求国,2012年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消费量的30.2%、24.1%和7.4%。

图1 美中巴是全球玉米三大产量国(数据来源:USDA,方正证券研究所)从全球进出口需求来看,2012年全球共出口玉米38.2亿蒲式耳(1蒲式耳=25.401公斤),约占总产量的10%,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2012年三国合计玉米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基本主导了全球的玉米出口。

从全球进口来看,日本、墨西哥、欧盟(27国)和国是玉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这四个地区的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41%。

美巴阿根廷主导全球玉米出口日墨欧是四大玉米进口地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2,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3,全球所有玉米进口量中七成来自美国。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超过85%的玉米是转基因玉米。

中国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都排第二的国家,进口和出口都较少,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在国际玉米贸易中没什么影响力。

二、中国玉米的生产情况:东北和华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的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第二号的玉米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生产。

我国玉米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占国的消费量一般低于5%,玉米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国和东南亚各国,玉米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阿根廷等。

我国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省的讷河,南到省,我国玉米种植区呈现带状分布,包括东北平原、黄土高原、湘鄂西部山地、盆地周围山区、云贵高原等地区。

全国玉米可分为6个种植区(下面数据是2012年的统计数据):1.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三省、和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2.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和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3.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和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4.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和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5.西北灌溉玉米区维吾尔自治区和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6.青藏高原玉米区省和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1%。

从具体省份来看,、、、、、和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七个省份,总共占我国播种面积的60%多;从单产来看,、和的单产较高。

所以综合来看,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次是、和为代表的黄淮海平原区。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及可以播种冬玉米,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还是春、夏玉米。

我们分别来看:春玉米主要分布在、、、、全部玉米种植区,、两省的北部、省大部和省的部分地区,西南诸省的高山地区,及西北地区。

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原因,积温不足,难以实行多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

相对于夏播区,大部分春播区玉米生长期更长,单产水平也更高。

夏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包括全省、全省、省的中南部、省中部、省南部、省北部、省北部,西南地区部分面积。

主要由于积温的差异,夏玉米的种植形式也不相同:在黄淮海地区的北界,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热量有余,而一年两熟平作热量条件又显不足。

因此,麦田套种玉米形式在以北及等地区比较常见。

由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即北方是我国玉米最大的产地,共占到全国产量的70%多,所以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

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

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

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种植制度方面,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

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的北部高寒地区。

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

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

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

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北部、北部和、、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

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方面,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

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

生产条件方面,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

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

我国玉米产销不平衡,虽然东北和华北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其中玉米增产主要依靠东北,但我国玉米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南方和沿海地区我国玉米产销不平衡,虽然东北和华北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其中玉米增产主要依靠东北,但我国玉米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南方和沿海地区。

三、影响玉米的价格因素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其中供给方面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首先我们来看供给方面:玉米产量可以表示为:玉米产量=单产*收割面积,收割面积又等于播种面积*(1-弃耕率)。

因此,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播种面积、弃耕率和单产。

由于技术进步,玉米单产具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走高的趋势,从1960年至2013年,大约每经过一年,玉米单产都可以提升大约1.75蒲式耳/英亩。

天气能够影响单产偏离趋势水平的幅度,玉米重要的授粉和生长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对当年单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6-7月的降水和7-8月的温度。

一般降水量较充沛,越有利于单产提高。

其次,我们来看需求方面:玉米需求主要包括三类:食品种子及工业需求(FSI,Food/Seed/Industrial)、饲料需求(Feed and Residual)和出口需求。

2012年,根据USDA 的估计,全球玉米需求中FSI、饲料和出口需求分别占36%、54%和10%;美国玉米需求中FSI、饲料和出口需求分别占54%、39%和7%。

从美国三大需求的历史走势看,饲料需求和出口需求基本保持平稳,只是在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玉米是美国饲料的主要原料,用作饲料的谷物中玉米约占90%,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的几十个州是美国饲料的主产区,同时这些地区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

美国玉米的FSI需求呈现持续高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乙醇和工业用玉米需求持续扩,2012年乙醇需求占玉米总需求的30.8%。

乙醇已经成为全球玉米重要的下游,2013年,全球40%的玉米产量被用于生产乙醇,45%被用来喂养牲畜,而只有15%用于食品和饮料制造。

中国玉米的需求主要是饲料、人食用和轻工业食品需求,对乙醇需求有政策限制,2002年中国政府也鼓励生产乙醇,随后谷物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人和汽车争夺玉米消费的怪相,由于我国人口庞大,吃饭问题事关重大,所以2006年中国政府下发通知,对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能力一事明确表态不予支持,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标着着中国对玉米的乙醇需求开始政策性限制。

因此,对中国玉米的饲料需求应该关注:存栏量、粮食比价。

存栏量的下滑意味着养殖业对饲料的总体需求下降,另外,玉米和小麦的粮食比价决定了养殖户对玉米和小麦的需求比例,小麦比价低,饲料需求讲从玉米转向小麦,从而降低玉米的需求。

玉米供给和需求匹配的结果,体现在最终的库存上,当供给持续地大于需求,则玉米的库存将不断攀升;供给持续地低于需求,则玉米的库存将不断下滑,因此,决定玉米价格波动的,还有库存,通常以库存/消费的形式来体现出库存的相对大小。

库销比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除了供需外,还有成本,主要是化肥成本,因为化肥占作物经营成本的一半左右。

除了供需、库存和成本外,我国玉米还需要关注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每年的国家收储政策,对于玉米的托底价格作用显著,这几年玉米的收储价格不断提升,使我国玉米的价格维持在历史高位,也是导致我国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玉米价格的主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