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学校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学校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篇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人运动的产物,也是当代发达国家劳权保障的重要劳动法律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劳权保障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认真研究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对于建构科学有效的劳权维护机制,推动公平、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内涵及作用

平等协商是指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商谈的行为。关于集体合同,我国劳动部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将其定义为: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第一,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工会维权的重要法律手段,是由市场经济特点和劳动关系状况所决定的。为规范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规则,国家必须通过立法来体现公平、公正,以维持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劳动关系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使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二,是实现劳动者的民主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劳权的实质是人权,尊重平等协商的权利,其实就是尊重人权。从微观上看,在一个企业中,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通过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权利的实现而得以体现的。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要求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价值观的基本体现,也是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内容

之一。平等协商作为劳动者实现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的重要法律途径,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不能把它仅仅视为劳动者实现眼前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

二、推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条件与原则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为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一是劳动关系主体逐渐明晰。集体协商是劳动权益的协商。协商的前提条件是劳资双方必须是两个利益相对独立、相互矛盾的利益群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双方的利益主体性更鲜明,这为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利益基础。二是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是以劳动条件为中心的交涉和契约。自1986 年我国劳动制度改革以来,劳动契约制逐渐发展,就业、工资、福利等劳动问题逐步纳入市场调节的轨道,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调处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形式和国际惯例。依法治

国方略的确定和实施,为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提供了重

要的法制条件。在理论上,党和政府对法制建设重要性认识逐步深化,为包括劳动法律在内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实践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极力推进法制建设,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如《职代会条例》、《工会法》、《公司法》、《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等。适应加入WTO 后新形势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有关劳动问题的国际性公约给予相当的重视,推动了国内的劳动法立法。目前,一些新的劳动法律、法规正在制定和酝酿当中,无疑对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为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创造了必要的民主条件。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

是一种民主制度。产权多元化成为产权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使利益关系多元化,进而导致企业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民主化。党内民主生活的加强,政府管理权的不断下放和弱化,社会公众和群

团组织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为经

济民主进而为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体独立的原则。即平等协商的双方必

须是各自身份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没有依附关系,

这是平等协商的先决条件。随着企业产权关系的变化,独立经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