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目录;1,乾隆帝2,乾隆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3,当时世界同时期的发展状况4,如何正对这种中西方的发展差距与文化异同提出改革措施。

在乾隆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其中很大成分在于雍正在为十四年的政策,为康乾盛世做了必要的衔接,尤其在经济和封建体质方面的贡献。

乾隆是一个十分崇拜康熙的皇帝,所以为人处事多效仿其爷爷,如康熙曾六次下江南,雍正也六次下江南。

康熙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其对数学、天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个有如此广泛兴趣的皇帝。

而雍正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才能和贡献更加突出,从国库的丰盈状况就可窥一斑,但此人在为人处世上面却很多疑,而且在性格过于刻板和绝情,做事多少也有些阴毒,单单从性格角度讲,是一个不能深交需处处提防的人,这也是后来民间对其恶评的原因之一。

乾隆在为人处世方面很成功的效仿了其爷爷,尤其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更是深得其爷爷的真传,懂得权横和收取人心,这也是康熙刻意栽培的结果。

可以说,乾隆也是千古一帝,其在文化、政治方面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其才华也与康熙相仿,在其统治时期人人安居乐业,深得百姓好评。

但是乾隆有些观念和做法却受到雍正的影响,雍正的刻板与保守,是大清对外的交流产生了严重的阻碍,而乾隆有过之,所以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在乾隆统治末期形成的。

而且很不幸,其爷爷常常以“好大喜功”来评价之前有过丰功伟绩的皇帝,乾隆在晚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但总的来说,乾隆的历史功绩是绝对得到肯定的,但晚年在国策的方针对嘉庆及其后皇帝的影响深远,造成大清在体制上的弊端,使大清走向没落。

在乾隆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其中很大成分在于雍正在为十四年的政策,为康乾盛世做了必要的衔接,尤其在经济和封建体质方面的贡献。

LZ说错了,在乾隆时期,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应该这样说。

清朝政府的建立是吃的大明衰败的底,如果要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的时代是宋朝(《元丰九域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

所以楼主写历史剧影评的时候应该多看点书,不要学别人误人子弟。

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

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

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

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

他主持修的《四库全书》修一点,烧一堆,的却是很英明。

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跨时代的巨大变化,在短短的15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被西方给赶超了。

而在明朝时期都是领先西方,这也说明清朝盛世是在退步。

乾隆时期的世界重大事件与主要人物时间与地点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1)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尔后,嘉庆十二年(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嘉庆十九年(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这就是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

(2)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举行三级会议,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同年,德国出现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而在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各省上报80岁以上参加会试者116人,实际参加会试并三场完竣者92人,俱加赏赐。

大清帝国尚陶醉于孙子打着灯笼,照着“百岁应试”的爷爷参加科举考试呢!乾隆借兴教尊老之名,行粉饰太平之实。

这一幕人间喜剧,掩饰了乾隆盛世下的悲哀!综合起来说,在乾隆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第三件是法国大革命。

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当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时,还傲慢地声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抚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等,说明乾隆皇帝根本看不到西方工业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之中。

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后,南方的白莲教,京师的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烧。

乾隆盛世下的危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

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儿孙们去承受和收拾了。

清乾隆年间中英两国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是为中英两国首次正式通使。

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开放海禁,同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对外通商口岸(一说四榷关是广州次固镇、泉州厦门港、松江和宁波)。

乾隆五十七年,英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由数百余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中国。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下令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此后,又陆续制订各种严格措施,管束稽查在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并规定外国商人只准通过行商进行贸易。

当时中国和欧美各国的贸易中英国占有最大的份额。

乾隆五十七年,英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由数百余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中国。

清廷锁国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下令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此后,又陆续制订各种严格措施,管束稽查在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并规定外国商人只准通过行商进行贸易。

当时中国和欧美各国的贸易中英国占有最大的份额。

乾隆五十七年,英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由数百余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中国。

使团要求向清政府提出了以下要求:(1)英国在北京开设使馆。

(2)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

(3)允许英商在北京设一货栈。

(4)请于舟山附近指定一个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商居住使用。

(5)请于广州附近,准许英产同获得上述同样权利。

(6)由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物请予免税或减税。

(7)请公开中国海关税则。

乾隆帝坚决地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的全部要求。

编辑本段访华经过印度出发公元1792年的9月26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船只正准备出发。

这是乔治三世国王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的船队。

为首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乔治·斯当东男爵,访华的成员共有八百多人。

他们将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因此,马戛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

抵达中国九个月后,英国使团船队终于在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四日到达中国,在澳门外万山群岛的珠克珠岛抛锚等候。

英国使团到达中国的消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百灵的信件传递给两广总督,他请两广总督转奏乾隆。

乾隆皇帝看了两广总督的奏折特别高兴,并批“即有旨”意思是对这个问题另外再发一道谕旨。

他任命长芦盐政徵瑞、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乾隆接见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欢迎旨意,英国使团船只便从澳门出发前往天津。

在天津他们再改乘坐内陆船到通州,最后到了北京。

在北京西北的圆明园休息了几天后,马戛尔尼带领随员92人直奔承德避暑山庄,因为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庆典将在那里举行。

从北京到避暑山庄,要经过万里长城。

巨大的工程,壮观的景色,使英国使团一行人惊心动魄。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793年9月8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和随员们到达热河。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乾隆,站在行宫御花园的高台上,观看使团整齐地列队进入避暑山庄。

清政府对英国使团的来访非常重视,皇帝早就命令军机处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

这个方案记录在清宫档案的《上谕档》册中礼仪之争正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朝见的礼仪问题,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照清朝的规定,外国使臣来华朝见中国的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

而马戛尔尼认为,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礼有损于大英帝国的尊严,他主张朝见时向皇帝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表现非常生气。

在《上谕档》中,有这样的记载:乾隆皇帝当时就说,他们这样妄自尊大,我很不愉快。

像这样无知的化外之人,也不值得优待。

英国使团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

马戛尔尼不得不收敛其“骄矜”的态度,清朝政府也做了一定的让步,双方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八月初六日万树园礼节性的欢迎宴会上,英国使节行英国式礼节,而到八月十三日,在澹泊敬诚殿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他们要行中国的三跪九叩礼。

乾隆皇帝得知双方达成了妥协,态度也有所缓和,他表示:这些人从海上远道而来,所以不熟悉天朝的法度,不得不稍加抑制,今天既然诚心效顺了,还是应该给予恩惠。

乾隆还命令军机大臣和珅等带领使臣一行参观游览,尽情观赏皇家园林的湖光山色。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三日,隆重的“万寿”庆典活动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举行。

澹泊敬诚殿张灯结彩,文武百官、国外使节纷纷行三跪九叩礼,恭祝皇帝万寿无疆。

欢迎英使英国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的精品,也是英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作。

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英国的礼品后来被分别陈列在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们欣赏。

庆典仪式后,英国使团一行在清音阁观看了戏剧。

第二天他们参观了在万树园举行的歌舞表演,晚上又观看了焰火晚会。

对于马戛尔尼一行在朝见乾隆皇帝时,是不是行了三跪九叩礼这个问题,在中外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清史稿·高宗纯皇帝本纪》记载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虽然不习惯叩头,但一到皇帝面前,还是跪下去了。

这样的资料还有不少。

温德是马戛尔尼的亲戚,又是使团的秘书,他在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当皇帝陛下经过时,有人通知我们走出帐篷,让我们在中国官员和鞑靼王公对面排好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