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以大地作为热源,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土壤中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采用闭式环路,将大地作为蓄能体,具有环保和节能的双重效益。国际上将地下蓄能技术和高效热泵同时引入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50项新技术之中。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制冷学会(IIR)、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等国际著名组织及所从事热泵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目前和将来土壤耦合热泵是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之一,是国际空调和制冷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也是浅层地能利用的重要形式。1998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的技术奖也授予了土壤耦合热泵系统。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点: 1.土壤温度全年波动较小且数值相对稳定,热泵机组的季节性能系数具有恒温热源热泵的特性, 这种温度特性使土壤耦合热泵系统比传统的空调运行效率要高40%~60%,节能效果明显; 2.土壤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冬、夏季从土壤中取出(或放入)的能量可以分别在夏、冬季得到自然补偿; 3.当室外气温处于极端状态时,用户对能源的需求量一般也处于高峰期,由于土壤温度相对地面空气温度的延迟和衰减效应,因此,和空气源热泵相比,它可以提供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从而在耗电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提高夏季的供冷量和冬季的供热量; 4.地下埋管换热器无需除霜,没有结霜和融霜的能耗损失,节省了空气源热泵结霜、融霜所消耗的3%~30%的能耗; 5.地下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吸热与放热,减少了空调系统对地面空气的热、噪声污染。同时,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对减少了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与电供暖相比,相对减少了7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 6.运行费用低。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系统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维护费用。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缺点: 1. 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供热性能受土壤性质影响较大,长期连续运行时,热泵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受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2. 土壤的热传导率小而使埋管换热器的持续吸热率仅为20~40W/M,一般吸热率为25 W/M左右。因此,当换热量较大时,埋管换热器的占地面积较大; 3. 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土壤的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较大。传递相同的热量所需传热管管长在潮湿土壤中为干燥土壤中的1/3,在胶状土中仅为它的1/10; 4. 初投资较高。仅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投资约占系统投资的20%~30%左右。 土壤热物性
土壤的热物性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热物性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和研究过程诸多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他直接和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埋地换热器的面积和运行参数有关,是计算有关地表层中的能量平衡、土壤中的蓄能量和温度分布特征等所必需的基本参数。 据有关研究表明,干燥土壤的地源热泵的性能系数要比潮湿土壤的性能系数低35%,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将迅速下降。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上,土壤源热泵的性能系数提高的趋势减缓。土壤含水量从50%增加到100%,土壤源热泵的性能系数仅增加1.5%左右。 土壤属多孔介质,描述其热物性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 1.土壤的密度ρ(kg/m3)――密度分为干密度和湿密度; 2.含水率ω(%)――土壤中水的含量百分数; 3.饱和度Sr――土壤中水的饱和程度,背水充满空隙的土被称为饱和土; 4.比热容cp――土壤的比热容主要和土壤的水分含量和土壤的矿物组成有关系。土壤水分越大,则比热容也越大,温度变化越缓慢;反之,土壤水分越小,则比热容也越小,温度变化就越快。砂性土壤的比热容比粘性土壤小,因此,砂性土壤的温升较快,粘性土壤温升较慢。 5.热导率λ[W/(m℃)]――土壤的热导率是土壤最为重要的热物性参数之一。热导率和土壤的密度、含水率、孔隙度和饱和度有关。对土壤热导率起决定作用的是土壤的密度和含水率。 几种典型土壤和岩石的热物性系数表:
岩土层 类型 热物性 热导率 ks /[W/(m K)] 热扩散率 a /×106(m2/s) 密度ρ (kg/m3)
土壤 致密粘土(含水量15%) 1.4~1.9 0.49~0.71 1925
致密粘土(含水量5%) 1.0~1.4 0.54~0.71 1925
轻质粘土(含水量15%) 0.7~1.0 0.54~0.64 1285
轻质粘土(含水量5%) 0.5~0.9 0.65 1285
致密砂土(含水量15%) 2.8~3.8 0.97~1.27 1925
致密砂土(含水量5%) 2.1~2.3 1.10~1.62 1925
轻质砂土(含水量15%) 1.0~2.1 0.54~1.08 1285
轻质砂土(含水量5%) 0.9~1.9 0.64~1.39 1285
岩石 花岗岩 2.3~3.7 0.97~1.51 2650
石灰石 2.4~3.8 0.97~1.51 2400~2800
砂岩 2.1~3.5 0.75~1.27 2570~2730
湿页岩 1.4~2.4 0.75~0.97 --
干页岩 1.0~2.1 0.64~0.86 --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源热泵的地埋管类型: 土壤源热泵按地下埋管形式不同可分为水平埋管形式、垂直埋管形式两种类型: (1)水平埋管形式:在建筑周围采用水平方式埋设地埋管换热器,这种方式普遍使用于采暖。水平埋管系统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形式,可采用U形、蛇形、单槽单管、单槽多管等形式。水平埋管适用于制冷/采暖量较少,而建筑周围又有较大富裕空地的场合。 (2)垂直埋管热泵系统有浅埋和深埋两种。在垂直埋管系统中,管道深入地下,土壤热特性不会受地表温度影响,因此能确保冬季散热与夏季得热间土壤的热平衡。平衡的方法可以采用集热器,在夏季集中热量并送入地下加热土壤,或使热泵反转在夏季为土壤加热,以备冬季之用。垂直埋管系统具有单位土地面积换热量大 垂直埋管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较水平系统有许多优点: ☆ 占地面积小; ☆ 土壤的温度和热特性变化小; ☆ 需要的管材少; ☆ 泵耗能低; ☆ 能效比高;
地埋管的材质: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热导率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目前,被应用于土壤源热泵地埋管的管材主要有聚乙稀(PE80或PE100)管和聚丁烯(PB)管,且管材和管件应为相同材料。聚氯乙稀(PVC)管由于热膨胀和土壤移位压力的能力较弱,不宜在地埋管换热器中采用。一般情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一经埋入土壤中,就无法维护,因此在工程选材上,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的产品。管材的公称压力应符合1.0Mpa以上的国标规定。
聚乙烯(PE)管外径公称壁厚(mm)
公称外径 dn 平均外径 公称壁厚/材料等级 最小 最大 公 称 压 力 1.0MPa 1.25MPa 1.6MPa 20 20.0 20.3 —— —— —— 25 25.0 25.3 —— 2.3+0.5/PE80 —— 32 32.0 32.3 —— 3.0+0.5/PE80 3.0+0.5/PE100 40 40.0 40.4 —— 3.7+0.6/PE80 3.7+0.6/PE100 50 50.0 50.5 —— 4.6+07/PE80 4.6+07/PE100 63 63.0 63.6 4.7+08/PE80 2.3+0.5/PE100 2.3+0.5/PE100 75 75.0 75.7 4.5+0.7/PE100 5.6+0.9/PE100 6.8+1.1/PE100 90 90.0 90.9 5.4+0.9/PE100 6.7+1.1/PE100 8.2+1.3/PE100 110 110.0 111.0 6.6+1.1/PE100 8.1+1.3/PE100 10.0+15/PE100 125 125.0 126.2 7.4+1.2/PE100 9.2+1.4/PE100 11.4+1.8/PE100 140 140.0 141.3 8.3+1.3/PE100 10.3+1.6/PE100 12.7+2.0/PE100 160 160.0 161.5 9.5+1.5/PE100 11.8+1.8/PE100 14.6+2.2/PE100 180 180.0 180.7 10.7+1.7/PE100 13.3+2.0/PE100 16.4+3.2/PE100 200 200.0 201.8 11.9+1.8/PE100 14.7+2.3/PE100 18.2+3.6/PE100 225 225.0 227.1 13.4+2.1/PE100 16.6+3.3/PE100 20.5+4.0/PE100 250 250.0 252.3 14.8+2.3/PE100 18.4+3.6/PE100 22.7+4.5/PE100 280 280.0 282.6 16.6+3.3/PE100 20.6+4.1/PE100 25.4+5.0/PE100 315 315.0 317.9 18.7+0.5/PE100 23.2+4.6/PE100 28.6+5.7/PE100 355 355.0 358.2 21.1+4.2/PE100 26.1+5.2/PE100 32.2+6.4/PE100 400 400.0 403.6 23.7+4.7/PE100 29.4+5.8/PE100 36.3+7.2/PE100
地埋管换热器的连接: 为可靠起见,所有地下埋管的连接接头都必须采用热熔或者电熔的连接方法,而不得使用机械连接方法。热熔连接接头的连接强度比管道自身的强度都要大些。接头或连接件都是同种塑料材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