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国光荣革命
陈秋君201231142005 经济管理学院12级经济学类20班
前言: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是中外史学界中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就是说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到底英国光荣革命意义何在,使其称得上“光荣”二字呢?
关键词:英国光荣革命影响启发
一、光荣革命历程简介
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教徒担任公职的规矩,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
此后进而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国政府部门、教
(Declaration 会、大学担任重要职务。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信仰自由宣言”
of Indulgence 或Declaration of Liberty of Conscience),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徒以信仰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教坛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普遍反对。
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这一系列行径都引起了国内民众和贵族的强烈不满。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the Whigs)人与部分托利党(the Tories)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黜。
废黜詹姆士国王之后,7月由辉格党和托利党七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女婿、其女儿玛丽之丈夫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入主英国国王宝座。
1688年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德意志,后经威廉伉俪同意,詹姆斯二世流亡法国。
议会重掌大权,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威廉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
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二、光荣革命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一)政治方面
首先, “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 消灭了“专制王权”, 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1688 年的“光荣革命”就是以这种互相妥协的方式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专制君主的妥协就是接受了《权利法案》。
同时, 议会也向国王作出了让步, 允许国王的继续存在。
这样, 通过光荣革命英国彻底消灭了专制王权, 经久确立了议会主权。
这就在英国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政体模式。
它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由此, “通过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 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双方长久以来的矛盾与斗争”。
所以“光荣革命”成为英国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英国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次大的跨越。
从此,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再也不受专制王权的祸害。
(二)法治方面
“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 为英国现代国家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英国自古以来就有“王在法下”观念及议会限制和监督王权制度的传统。
国王接受了《权利法案》就等于国王承认是议会缔造了国王, 议会可以缔造国王, 也可以废除国王,议会成了国家的主权, 议会的权力终于确立了。
这样, 英国完成了从绝对王权向多元寡头政治体制的转化, 从此以后, 在英国“法治”就逐步取代了“人治”。
它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率先建立了现代化民主政治制度。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政治制度。
《权利法案》将立法权转移到议会下院, 议会之所以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立法大权, 其合法性在于它既不是来源于上帝, 也不是来源于王室的绝对权威, 而是通过民主代表原则来源于民。
“而国王只是象征性的代表着国家, 他已不能象以前一样统治国家, 随意地对自己的国民发号施令。
”
(三)宗教文化方面
“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宗教是英国社会的基础, 教会方式和体制有利于道德和纪律, 教会与国家是不可分离的。
而宗教信仰的统一也为英国和谐政局的形成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为了不让天主教势力卷土重来,议会于1701年制定《王位继承法》及以后一系列法令, 明确规定今后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
这样, 在这场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中, 新教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通过这次光荣革命, 在英国保证了天主教专制主义的失败和国教安立甘教的经久确立, 从而彻底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 使人的精神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四)世界方面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三、启发
“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对立的两方面在冲突后达到融合, 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英国人从革命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 学会了用冲突中的融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既表示无限制的斗争, 也表示无原则的调和, 它是斗争与协调的平衡, 是新与传统的平衡。
事实证明,这种冲突中融合的运动方式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此后, 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暴力革命, 改革和渐进成了英国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也成为英国的一大特色, 而这是光荣革命所开辟的。
这种在冲突中融合的和平变革模式使英国摆脱了内乱的困扰, 并一步步地迈向现代民主。
参考文献:
(一)《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许大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25卷第一期
(二)《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程汉大,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
(三)《光荣革命光荣与否》,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