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妆品工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膨胀。
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大
的需求之一,化妆品工业随即产生。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工业的产生、发展历程、国内现状和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化妆品市场现状品牌现状发展趋势前景
一、化妆品与化妆品工业
化妆品是一类由多种原料以一定的工艺方式配伍而成的(生产制造工艺)用于清洁、美化和保健人们的面容、肌肤及毛发的日常使用的(使用工艺、目的和对象)精细化学品。
其特点是精细化工产品;包括生产制造工艺和使用工艺。
化妆品工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劳动机会的行业。
二、中国化妆品发展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历史,化妆品的使用与其他古老文明一样, 源远流长。
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 即有“纣烧铅作粉”涂面美容(晋《博物志》),后唐《中华古今注》中也有“起自纣, 以红兰花汁凝成燕脂”等化妆品使用的记载,密陀僧、胡粉等化妆品是当时有名的品种,尤其是胡粉,为皇家后妃使用, 称为宫粉。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粉黛、胭脂、眉墨、兰膏等各类化妆品。
到了汉朝、三国时期,化妆品的使用就更广泛了。
唐朝以后,化妆品的花色品种日趋增多。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样的诗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见当时在宫中化妆品非常流行。
宋朝时期,我国化妆品工业已有所发展。
南宋的杭州,已成为生产化妆品的重要基地。
杭州生产的化妆用脂粉, 被称为“杭粉”, 久负盛名, 到明末清初时更远销日本。
杭粉以浙江渚暨、湖州所产滑石、广东所产铅华为原料, 配以珠兰、玫瑰、蔷薇等多种香料制成。
清道光九年(1830), 扬州的谢宏业创建谢馥春香号,生产香佩、香囊、香板、香味、薰香、棒香及宫粉、水粉、胭脂、桂花油、冰麝头油等品种。
进入20世纪后, 我国的化妆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905年, 香港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用机器生产化妆品的工厂——广生行, 开始生产双妹牌花露水、双妹牌雪花膏和双妹牌香粉。
至此,我国现代化妆品工业拉开序幕。
三、上海化妆品工业发展
1861年,上海老妙香室粉创立,后改为东凤日用化工厂。
1898年,冯福田在广东创立“广生行”,并于1903年在上海成立发行所,即上海家化前身。
双妹重视广告,聘用画家关蕙农绘制月份牌和美女护肤及香水丶化妆品广告,在当时的上海滩受到热捧。
1911年中国化学工业社在上海建立, 该社为上海牙膏厂的前身。
1913上海中华化妆品厂成立, 生产菊霜、发蜡等产品。
到了30~40年代, 又相继建立了上海明星花露水厂、上海家庭工业社等, 使上海的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941 周邦劲在上海创办了明星花露水厂。
后合并为上海家用化妆品厂。
1986 由荷兰和英国投资的上海利华有限公司成立。
1989 由荷兰和英国投资的上海旁氏有限公司成立。
1992 由日本投资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成立。
1995 由德国投资方投资建成上海汉高可蒙化妆品有限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化妆品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资企业的出现,使我国化妆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6年,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已达2702家,上海化妆品企业不胜例举,而后伴随着我国入WTO,上海的化妆品工业面临着强大的挑战,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化妆品工业迎来新发展。
四、国内市场现状
2009年至2010年一季度,在中国经济稳步回升的背景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消费继续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但增速连续放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的深化,一些新兴的消费市场及消费方式正在呈现重要地位并促进行业的升级。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竞争模式和渠道的产品则处于经营困境,化妆品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正促使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数据显示出,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的增幅均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行业市场基数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化妆品类的增幅开始放缓,出现了一个相对性的低谷,虽然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出现回暖向好的局面,但从2010年前2个月化妆品消费市场的走势看,行业要恢复到前期较高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整体而言,化妆品市场的增长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究其原因,由于化妆品属于日常快速消费品,其不仅具有一定刚性消费的特点,而且所占家庭消费比重有限,因此所受经济减速实质性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中国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多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出口外销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因此近年来出口形势的恶化,并不影响整个中国化妆品产业的总体趋势。
五、上海化妆品品牌现状
六、化妆品的发展方向
1、第一代化学化妆品——化学合成物
现代化学工业合成物、石油衍生物合成化妆品,彩妆、功效性化妆品盛行。
2、第二代自然化妆品——易氧化
天然油、动植物油取代矿物油(液态石蜡),“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中提取化妆品成分。
天然成分、营养成分、保湿成分。
3、第三代生化化妆品——生物技术
凝胶取代油及乳化剂
1)生物化学成分、小分子、凝胶的开发。
2)以肌肤肌体生理结构为标准。
3)生物技术及作用。
(皮脂膜的维持;DNA的修复;“黑色素”的整治;自由基的抑制)
4、第四代仿生化妆品——仿人体组织结构的成分的化妆品
七、化妆品的发展新趋势
面对宝洁鲸吞德国拜尔斯道夫、欧莱雅并购雅芳等等此起彼伏的收购传闻,行业内嘈杂的讯息和多元化的声音,比起往年则显得积极很多,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一一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全面复兴和革新繁荣时代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各方资金的投入加大竞争力,
2. 收购、独资、加强研发
3. 外资继续涌入,强占市场
4. 本土企业冲破重围
在本土品牌战线上,2010年有十大民族品牌可谓行业榜样的杰出代表,他们基本上完整勾勒出了2010年中国化妆品本土品牌的发展全貌,客观呈现出了行业竞争的现状和格局,可称之为一一“201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之十美现象”!
现象1:美即的跨越之美
现象2:珀莱雅的自信之美
现象3:丸美的蜕变之美
现象4:美津植秀的破茧之美
现象5:名门闺秀的蝶变之美
现象6:相宜本草的时尚之美
现象7:雅丽洁的各美其美
现象8:玛丽黛佳的灵动之美
现象9:贝丽丝的香幻之美
现象10:诗瑞的绽放之美
八、化妆品行业前景展望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膨胀。
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大的需求之一,所以化妆品工业的市场潜力极为巨大,化妆品行业的前景极其诱人,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化妆品行业就能开花,其发展速度比任何行业都要快。
化妆品行业其独特优势表现在:安置容量大,扩容潜力大;进入门槛低,增收幅度大;创业成本低,维持收入稳定;产业提升前景好,创新发展空间大。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化妆品行业仅是起步阶段,我国美容消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这其中必然蕴涵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国内化妆品企业已处于一个结构调整、功能转型的阶段了。
一些规模小、服务不规范、功能不齐全的化妆品公司将难以竞争生存,已逐步在退出市场。
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专业品牌、服务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大企业。
这一类型的企业以加盟连锁形式的迅猛发展,加上总部基地提供全方位的经营管理支持,以极高的成功率和速度扩张发展着。
而随着这一批大型企业的带动,未来的化妆品行业将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妆品学》顾利琴;北京商业出版社,2000
2、《功能性化妆品》吴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化妆品工艺学》章苏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化妆品化学》李明阳;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