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金融学_平台_菜单_模块_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模式_祝洪章

浅析金融学_平台_菜单_模块_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模式_祝洪章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93期2013年第11期

SerialNo.193No.11,2013

一、新形势对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的

新要求

中国十余年的大众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人才的大量同

质化培养。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同

质化问题包括: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粗放式、外延式培养特

点突出;针对市场需求、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

的差异性不明显,培养规格特色界定不明确;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

养重视不够等。

未来中国金融业面临重要改革与发展机遇:从我国金融

业自身发展来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不合理、城市金

融服务与农村金融服务结构不合理、投资金融与消费金融比

例不合理、服务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金融比例不合理等金

融业结构问题正在被努力化解;从中国金融业开放进程角度

来看,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与发展本土金融机构、利用国际金

融市场与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人民币定价市场化及国际化等

国内国际金融协调发展问题正在被积极推进。在这样的宏观

大背景下,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但长期保持高速增

长,而且对各类不同层次、种类的金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提

出更高要求。

二、金融学“平台+菜单+模块”的“三位一体”

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含义及关键点

“平台”,即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要求,设置

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通过两个平台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基础理论

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现代人工作、学习应具备的技能和手段,为终身学

习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大平台”之上,金融专业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在潜能识别、激发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分流的中间环节,通过

“增设三种菜单,细化模块课程”增强专业与需求的无缝对

接。“三种菜单”具体包括:战略型、学术型的本科生思维与科

研训练体系菜单;创新创业复合型的本科生项目引导实训体

系菜单;与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种菜单”具体包括:战略型、学术型的本科生思维与

科研训练体系菜单;创新创业复合型的本科生项目引导实训

体系菜单;与职业无缝对接的应用型本科生实验实践训练体

系菜单。三种菜单设置三套不同的核心课程群,三种菜单下

细分若干差别化课程体系模块。

多元评价———金融学修业年限为3—8年,这为金融学

专业教学改革突出特色和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发挥

空间。卓越的、创新的人才需要突破“流水线式”培养模式的

局限,需要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使用现代化培养方式、制定

多元化评价标准。摒弃对学生单一采取“期末成绩+毕业论

文”的评价方式,采用创业成绩、科研成绩、实验成绩、实习成

绩、发表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成绩及其他创新成果相结合的

多元化评价方式。

三、推进金融学“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

新模式的对策

(一)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设置,增加“核心课”、“菜单选

修课”设置,大幅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学分比重,并将

实践教学环节穿插进“学科与专业必修课”、“核心课”、“菜

收稿日期:2013-02-11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卓越金融人才为目标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实施”;

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黑龙江大学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的区域定位与对策研究”(JG2012010474)

作者简介:祝洪章(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金融系主任,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理论研究。浅析金融学“平台+菜单+模块”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模式

祝洪章

(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所谓金融学“平台+菜单+模块”的“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新模式,即设置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

育平台,结合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在潜能识别、激发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三种菜单,细化模块课程”增强专业与需

求的无缝对接。并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式。可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设

置;探索“潜能激发型”教学模式;实行教授导师-项目-任务制;组建学习小组,采取项目团队协作制;建设与改革实验

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和学生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改革激励机制;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具体

措施实践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位一体”;多元化评价;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13-02

213——单选修课”、“模块选修课”各个环节,规定各环节实践教学最

低学分。

(二)探索“潜能激发型”教学模式

中国近百年教学方法的改革,进程缓慢,突破不大的重

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吸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缺乏科

学理论的建树。金融学“三位一体”多元评价人才培养新模式

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建立金融专业学生潜能识别体

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潜能与个性。形成具有金融学专业特

色的“潜能激发”型教学模式。

(三)实行教授导师-项目-任务制

以“教研共振”为基本思路,通过“提高、交流、整合”的途

径,加强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规范课

程设置、编写新型教材、充实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方法、攻克

科研难题使教研不断相长。依托科研研究平台,建立本科生

科研引导导师和战略引导导师制度。导师将有科研和战略潜

质的本科生吸收入其研究团队,分解课题和任务,指导其完

成并进行评价。

(四)组建学习小组,采取项目团队协作制

遵循开放管理原则,对于学生跨专业选课、修读双学位、

辅修双专业等给与鼓励。尤其是选择项目引导实训菜单下模

块的同学,注意培养其作为金融专业在创业投融资方面的专

业特长和团队组织、协作能力的训练,以金融专业的视角参

与创新创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需要,组成规模较

小的一个学习小组,一般为5—10人。一方面,提倡学生们自

己进行学习讨论和对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

方面,也鼓励相关老师在学生提出参与要求后能够参加学生

们的讨论。

(五)建设与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跟导师做课题、参加创新

创业活动、参加竞赛、实验教学、实习实践、发表论文等方式

体现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学分占到毕业总学分的25%,

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和质量。加大建设实验室建设力度,

增加实验设备的软硬件投入,将金融专业实验室建成集实训

软件与实训课程、教学工具与研究资源、实验室管理与信息

共享、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金融实验

室,达到培养具备复合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所需条件、为教师在经济研究和金融模型优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模拟环

境和依托实验室软件、硬件及师生资源,联合企业开展金融

创新项目或检测企业金融产品等,从而促进学校从教学研到

产学研的成果转化的目的。在现有实习基地基础上,大幅增

加实习基地数量,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共建与合

作。同时,通过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所学专业与实习

基地的业务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过渡等方

式,最终实现“双师指导、双师授课、双向兼职、双料师资”的

教学与实践改革。

(六)改革教学考试方法和学生评价体系

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引下,建立社会-教师-学生综合平

衡的多元化主体,针对个性不同,培养侧重不同的同学采用

“差异化”评价标准。摒弃对学生单一采取“期末成绩+毕业

论文”的评价方式,采用创业成绩、科研成绩、实验成绩、实习

成绩、发表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成绩及其他创新成果相结合

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七)完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改革激励机制

尽最大可能及时解决教学团队的学习、教学工作、科研

及生活上的困难,对于他们的教学改革能动性给与充分信任

和鼓励,充分树立教师职业归属感和自信心。同时,严格执行

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教学质量一票否决

制”。在信任专业教师的能力和道德的基础上,激发其主动

性和能动性的基础上建立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奖惩与本科

学生培养效果直接挂钩的机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推

荐和教学评优时,对于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先推荐,如果

不承担足够的本科教学工作,或出现教风懈怠、有背师德的

表现,将不予推荐。这样做既有鼓励,又有约束,能者上,庸者

下,形成了重视本科教学的制度规范。

(八)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单机多媒体、网络多媒体、多

媒体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金融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

建设与完善,使学生在“面对面”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教学

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双强化。使学生最大限度享有现代教育

技术和传统教育经验的双重体验,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

效率。[责任编辑杜

娟]

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