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桥解剖

脑桥解剖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及表现: ①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 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 经脊束核损伤:
同侧相应支配区的痛、温觉障碍
②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丘脑上 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损伤:
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束 包括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脊髓
小脑后束起自脊髓后角背核,纤维经小脑下 脚入旧小脑,脊髓小脑前束起自脊髓中间内 侧核,纤维绕小脑上脚入旧小脑。
侧偏斜
六 展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
展神经核
展神经 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
经海绵窦、眶上裂
外直肌 损伤后出现内斜视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七 面神经facial nerve
躯体运动纤维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 (小脑中脚下缘)
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孤束核
内耳门 经面神经管
前庭神经核 延髓脑桥沟外侧 蜗神经核
内耳门
前 庭 蜗 神 经
蜗神经
内耳门
前庭神经
螺旋器 球囊斑 椭圆囊斑 壶腹嵴
蜗神经功能:传导听觉,损害时出现听力障 碍和耳鸣
前庭神经功能:反射性调节机体平衡,调节 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反应,损害时出现眩晕、 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
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 顶盖脊髓束 中央被盖束 红核脊髓束
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③在锥体交叉处约75~90%的纤维 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 支配四肢肌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 支配躯干肌
2.皮质核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 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 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 外肌、咀嚼肌、额肌、 咽喉肌、颈肌、躯干肌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 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 肌
3.上、下运动神经元
①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
Raymond-Cestan syndrome
脑桥背外侧部损害,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 经核、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小 脑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
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表现: 1、同侧展神经麻痹 2、面神经核性麻痹 3、眼球震颤、向病灶侧注视不能 4、同侧偏身共济失调 5、对侧痛温觉障碍 6、触觉、位置觉级振动觉减退
外侧丘系 上橄榄核 展神经 顶盖脊髓束
脑桥核
小脑中脚
小脑小脚 内侧纵束
脑横桥纤维经
三叉神经脊 束和脊束核 被盖中央束
网状结构
内侧丘系和 斜方体 椎体束
躯体运动核
名称 展神经核
位置
脑桥中下部, 面神经丘的深 面
功能 外直肌
躯体感觉核
名称
位置
功能
三 三叉神经中 叉 脑核
中脑
头面部深感觉
神 三叉神经脑 脑桥网状结构背外
第3级神经元
叶后部
损伤及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②后角损伤: 同侧支配区下1~2节的节段性 痛温觉障碍
③白质前连合损伤: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④脊髓外侧索损伤: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 段)的痛温觉障碍
⑤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 外桥
腹面观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小脑中脚 位听神经 面神经
展神经
脑桥解剖
基底部
延髓脑桥沟
背面观
内侧隆起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前庭区 外侧隐窝
髓纹
脑桥解剖
小脑上脚
篮斑 界沟
面神经丘 正中沟
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
脑桥横截面(面丘水平)
前庭神经上核 前庭神经外侧核
前庭神经内侧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面神经核
2、对侧中枢性偏瘫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Foville syndrome
病变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 枢、内侧纵束、锥体束
表现: 1、病灶侧展神经麻痹
2、病灶侧周围性面瘫
3、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4、对侧中枢性偏瘫
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
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 (小脑上动脉综合征)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第3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损伤及其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 细触觉障碍。 ②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 细触觉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经 桥核

感 觉 核
三叉神经脊 束核
居于主核下方,向 下止第二颈髓后角 的胶质状
头面部浅感觉
前庭神经核 位于前庭区的深方 平衡觉
蜗神经核
菱形窝外侧角,小 脑下脚附近
听觉
内脏运动核
名称
位置
支配
三叉神经运动核
位于脑桥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的内侧
咀嚼肌
面神经核
脑桥中下部之被盖 内,居外展神经核 表情肌 的前外侧
顶盖脊髓束
上丘向脊髓投射纤维,绕中脑水管周围灰 质,在上丘下部平面,中脑水管腹侧的中线 上左右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越边后至对 侧下行,称顶盖脊髓束,至颈髓节段中间带 和前角的内侧部。
红核脊髓束
红核发出的纤维在被盖腹侧的中线上交叉又 称被盖腹侧交叉―→红核脊髓束―→经中间 神经元或直接止于―→前角运动细胞,控制 屈肌兴奋。
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
又称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 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 表现:1、四肢瘫
2、发音不能 3、偶可有水平眼运动障碍 4、神智清醒,垂直眼球运动和眨眼正 常。
无病理反射等; 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下瘫:即同侧全部面肌
瘫痪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同侧)。
4. 锥体系损伤及表现: ①脊髓前角、前根及脊神经损伤:
同侧节段性软瘫
②脊髓外侧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③延髓锥体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硬瘫
④锥体、脑桥基底部、大脑脚、 内囊后肢损伤:
对侧上、下肢硬瘫
⑤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硬瘫
躯体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痛、温觉) (深感觉)
三叉神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运动根
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三叉神经

神 经
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眼神经 分布于眼裂以上皮肤、眶内结构及鼻 粘膜和鼻背等处 经眶上裂入颅
上颌神经 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皮肤及其 深部结构 经圆孔入颅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区域 之一
脑桥主要接受头面部感觉、听觉和前庭觉的 传入,支配口、面部和眼外肌的运动。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yndrome
病变在脑桥腹外侧核,损伤展神经、面神经、 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表现:1、同侧展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
舌前2/3味觉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
舌神经 鼓索 泪腺 岩浅大神经
面肌
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
茎乳孔
面神经核 上泌延核 孤束核
面神经 Facial n.
内耳门 膝神经节
翼腭N节
泪腺
脑桥延髓沟 (中)
茎乳孔
下颌下N节
舌前2/3 味觉
舌下腺
下颌下腺
(二)损伤 1. 面神经管内损伤 (1)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平坦。 (2)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 漏出。
⑥内囊损伤: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
⑦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头面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三叉神经
粘膜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触觉)、三叉神 经脊束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上泌延核 泪腺核
面神经核下端附近 网状结构
泪腺舌下 腺下颌下 腺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脑桥中下部,居三叉神经脊束核与绳状体之间。 管理味觉和大部分胸腹腔脏器的感觉。
脑神经
五 三叉神经 trieminal nerve
(一)起止走行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躯体感觉纤维 (触觉)
(3) 角膜反射消失。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唾液分泌障碍。 (6)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2. 面神经管外损伤
只有上述(1)、(2)、(3) 项症状。
椭圆囊、球囊、壶腹嵴 (蜗)螺旋器(毛细胞)
八 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节(内耳道底) 前庭神经 蜗神经节(蜗轴) 蜗神经
脊髓丘脑束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皮肤 脊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角固有核 (Ⅰ、Ⅳ、Ⅴ层)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上升1~2节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白质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前束(触觉) 经脊髓外侧索、延髓、脑桥、中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