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 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 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 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 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 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 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 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 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 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 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 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 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 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 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④ 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 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 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I 级(特别重大)、 II 级 (重大)、 III 级(较大)、 IV 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 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共同负责。
⑤ 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 “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 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
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2. 如何划分公共危机决策的目标,哪些目标最需要有限考虑? P58 关于公共危机决策的阶段划分,罗伯特•希斯直接把危机管理划分为事前决策和事中决策' ⑴关于事前决策,具体有8个步骤:①确认决策面临的问题;②确认决策标准和事实;③ 决策评估标准的权重和含义;④发展备选方案;⑤分析备选方案;⑥选择一个备选方案; ⑦执行备选方案;⑧评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
⑵关于事中决策,在正式的决策环境中,理性非常有限,纷繁复杂的方案、层出不穷的问 题,会出现盲点,现实中,决策者更倾向于构建简单模式而不是复杂模式,很多情况下, 决策者会制订“满意的” 或是“次优”的决策。
公共危机决策的目标主要有直接目标、阶段与过程目标、最终目标等。公共危机决策的直 接目标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公共危机,最终目标是预防公共危机的发生。 其中,直接目标是最需要有限(优先)考虑的。因为在正式的决策环境中,决策者会制订 “满意的” 或是“次优”的决策。
3.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 P70-73 在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① 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② 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③ 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④ 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⑤ 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针对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与困境,改进的措施主要如下: 一是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事前决策观念;②效率至上观念;③沟通交流观念;④技术创新观念。 二是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 建设公共危机决策制订、协调的核心机制; ② 强化公共危机决策智囊机构; ③ 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 三是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提高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知识基础设施的应用;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③创新决策新方法。 四是优化决策环境;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法制环境的构建;②社会参与机构的完善。 4. 试述风险评估的任务和流程。 P88 任务:( 1)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 ( 2)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3)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 ( 4)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流程:( 1)制订总的风险评估计划; (2)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 (3) 损失概率分析; (4) 损失程度评价; (5) 绘制风险坐标图; (6) 风险发展趋势评估。 5. 试述我国应急预案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P95/98 我国应急预案的体系:(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 案。 基本内容:(1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①领导机构和职责;②办事机构和职责;③工作 机构和职责;④地方机构和职责;⑤专家组和职责 (2) 预防与预警的机制:①预防工作主要通过对公共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来 实现;②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 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内容
(3) 处置程序:①信息报告;②先期处置;③扩大响应;④应急结束 ( 4)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 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 正常运转、科技支持等方面。
(5)恢复与重建措施:①善后处置;②调查与评估;③恢复重建;④信息发布。 6. 试述监测与预警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P122/127 一般来说,公共危机预警的功能主要有: ①监测功能;②警报功能;③评判功能;④免疫功能 监测预警的工作流程: (1) 日常工作基本流程:①对监测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②对社会系统进行评估,排查 隐患;③对监测系统进行维护;④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完善。
(2) 事发工作流程:①在事发前,通过各方面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发现危机征兆后,加 大信息的采集力度,进行重点分析,并做出初步研判定级,形成警情报告, 上报监测预警领导小组;
② 在事发中,保持与应急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对公共危机发 展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并不断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上报;
③ 在事发后,对监测预警工作进行总结,将信息数据归入知识库, 作为未来监测预警工作的参考依据。
7. 试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 (1) 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一个完善的危机处理 系统,首先要有预警机制和危机识别体系,及时收集、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及时察 觉潜伏的危机,敏锐洞察危机中隐藏的机遇,为危机处理赢得主动权。预防危机是危机管 理的重点,预防与控制是管理中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 针对和平稳定期人们缺乏危机意识的现状,可 以通过宣传和模拟演练增强公众的危机意 识。?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反应 越迅速,就越会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通过快速反应,进行危机评估,及时分析原因, 果断采取措施,制定应变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资源保障措施,尽可能把危机控制在最小 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战胜危机。 ?
(3) 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危机管理是各 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 系之中和日常工作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考虑到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统一的领导、 统一的指挥, 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常态的管理战略, 政策和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
(4) 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政府要努力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全 民动员,集体参与,共渡难关的局面。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 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与危机伴生的流言和恐慌,起到稳定社会, 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信息通道不再堵塞,政府决策的可信度 和可行度得到提高,从而大大降低政府防治危机的成本。 ?
5)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信息越公开社会的自主能力和承受能力越高,社 会越稳定。在危机管理中政府要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实事求是,防止流言的传播,造成 更大的社会不稳定。 ?
(6)加强饭法治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化。制定危机状态管理法,就危机状态的确 认和宣布,危机状态下的政府,各组织及公众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应对各种 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配套法规。
8. 试述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作用及构成。 P252-25 (1)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是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共危机的预防与应对中所 需要的各种资源及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 包括人力、 财力、物资、技术、 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
(2) 作用:有效应对危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 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构成:1.应急人力保障:应急人力资源系统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①应急管理人员; ②专业应急队伍;③应急专家队伍;④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⑤解放军和 武装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