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
正方:中华文化落时已久,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反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排斥外来文化
第三步:学生辩论:(略)。
第四步:教师归纳总结: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让我们认识到,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对待我国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我所用。
(1)请学生代表说出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2)请你谈谈看到这些照片的感想,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愤怒或激动呢?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
第四步:总结过渡: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讨论,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命运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国家安危时,我们会同仇敌忾;国家昌盛时,我们会共贺同庆,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清明、端午节、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何意义?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思考。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引导。)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出现了民间艺人消失、民间艺术衰微的现象。这要求我们青少年要培养兴趣,以自己的能力让我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你我共织中国结—-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
情为祖国动—-爱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直面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更多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二、教学课题: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教材分析
第二课一共包括三个框题,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框题,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既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又是第三框题的准备。因此,本框题在第二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活动四:直面外来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我们身边的外来文化,感悟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生辩论,让学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第二步:学生辩论——
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的的引用相应的图片和课件,三番五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达到了和谐对话。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小组合作的提示,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真谛。
出示课题: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环节:分析资料,升华情感
活动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多媒体展示: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幅图片分析其中的寓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悟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材料,激发学生对无形遗产(戏曲、剪纸等)的兴趣,增强保护无形遗产的意识,落实保护无形遗产的行动。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组织学生分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
(1)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你有何看法?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苏人版思想品德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多媒体及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资料。
(2)收集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的相关图片资料。
(3)查阅书本P25两幅图片的背景资料。
(4)准备好“我看外来文化”辩论会的材料。
4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了辩论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短,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角色中去。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能力题的训练。
活动三:保护民族文化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
材料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活国大使馆
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的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愤怒,激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直接影响,这都是源自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图片。
第二步:出示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请你说一说,这三幅图片的含义。
(2)请说出福娃的五个小伙伴的名称,并说出他们各自代表的精神。(为第三课时《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做准备)
(3)每组选出代表说出对福娃祝福的一句话。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言:(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注意引导,并给予对准备充分的肯定。)
第四步:总结过渡:中国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福娃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和寻常百姓,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支撑下,勇敢地扞卫了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入第二个活动——情为祖国动。
教学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辩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互联网、多媒体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媒体,让我们看下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装图片。(意在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有男装一款,5个系列女装分别为“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在和粉红色系列。服装的设计上,尽显中国元素,让中国的独特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作为中华儿女,时刻要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联,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引入并出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