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第32卷
饲料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及预防
郭海霞 任慧玲 (辽宁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 辽宁铁岭112001)
中图分类号:¥816_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1)10 0078—02
由于霉菌及其毒素的多样性和相乘性,造成了生产
中防控上的困难,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
危害目前仍是种鸡生产的一大威胁。本文就霉菌及其霉
菌毒素的产生、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以综述。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 种鸡生产的一大威胁。生产中霉菌毒素中毒经常伴随其
它疾病或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危害鸡群健康却容易被
忽视。控制饲料发霉,防止霉菌毒素中毒是保证种鸡群 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1霉菌及霉菌毒素的产生
霉菌存在于大多数的饲料中,谷物是饲料中真菌污
染的主要来源。霉菌通过种子或孢子的形式进行繁衍。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田间霉菌和仓贮性霉菌两
种。田问霉菌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 菌属),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仓贮性霉菌主要
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
产生的霉菌,以畸霉菌属为主。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 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
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中国目前最受 关注的霉菌毒素有6种,即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
酮(ZEA)、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T一2毒素 及赭曲霉毒素(OA)。其中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
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 价料将会大大增加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
2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多数霉菌毒素能导致种鸡氧化应激、免疫抑制,最
终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下降。不同的动物对各种霉菌毒 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证实对种鸡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
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其症状见表1。
表1影响种鸡健康的霉菌毒素
2.1 黄曲霉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霉菌
78 中的曲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主要的黄曲霉毒素
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I. ̄I]G2。黄曲霉毒素B1是最常 见和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 试验表明【2】,相对于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组,饲料中黄
曲霉毒素达到10mg/kg,肉种鸡种蛋受精率下降了
6%(P<0.05),孵化率由82.8%降至35-3%,严重降低了肉 种鸡繁殖性能。 黄曲霉毒素可造成种鸡免疫抑制,免疫调节能力下
降,免疫接种效果降低。据报道,饲料中每增加lOOp,g&g 黄曲霉毒素都可导致种鸡传染性法氏囊和新城疫抗体滴 度明显下降,见表2。可见,随着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水平 的升高,种鸡的免疫机能下降,免疫接种效果差。
表2不同水平黄曲霉毒素对种鸡传染 去氏囊和新城疫抗体滴度的影响
注:swamy and Devegowda.1998,同行肩标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 rP<O.05)。 同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种鸡由于胆酸盐产量下 降,造成脂肪和类胡萝卜素吸收减少,最终导致必需脂
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出现缺乏症,导致营养代
谢受阻障碍。典型的症状是俗称的“白肌症”,即皮肤和蛋 黄色素沉着较少。 2.2赭曲霉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赭曲霉毒素(OTA)是一
种肾毒素,能显著抑制种鸡的采食、生长和羽毛生长, 导致产蛋量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赭曲霉毒素同样会引 起种鸡免疫抑制,严重危害种鸡健康。毒性是黄曲霉毒
素的三倍。诸多霉菌毒素,OTA对种鸡增重的影响是最
严重的。同时降低种鸡产蛋率,使蛋壳质量变差,蛋壳 出现血蛋的比率增加,降低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孵出
的肉鸡的生产性能低于平均水平。 2.3 T-2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T一2毒素引起的口腔溃疡及
生产性能下降是危害种鸡养殖的主要问题。试验表明【 1,
饲料中T一2毒素达到0.5mg/kg,蛋种鸡产蛋率显著下降(由
96.29%降至93.81%),体重负增长(减重20g);达到lmg/kg 时,蛋重也明显降低(减重1.1g)。可见,随着饲料中T一
2毒 2011年第lO期(总第177 文献综述
素的水平上升,蛋种鸡生产性能显著降低。T一2毒素中毒
引起的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减少和法氏囊退 化。T 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感染会引起种鸡最严重
的免疫抑制。 2.4其它霉菌毒素 其它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毒素, 高剂量会导致种鸡繁殖障碍,雏鸡发育异常;烟曲酶毒
素中毒会出现瘫痪、腿和脖子伸直、走路摇晃和喘气、
器官增生的症状。 3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 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危害的关键是做好饲料的防霉
和脱毒两个环节。 3.1 减少霉菌的污染 温度、水分、相对湿度等是霉菌
生长的几个关键环境因素。防霉主要控制霉菌的生长繁
殖条件。 (1)减少饲料储运过程中的污染饲料储运过程 中减少谷物核受损、昆虫滋生;保证饲料仓储运输设备
干净卫生,减少饲料在储运过程中被污染;加强原料验 收,防止霉变原料入厂,更不可将霉变饲料掺人未变质 的饲料中,人为增加污染源;饲料生产线上有些部位容
易长期残留饲料,因局部水分增高而发生霉变,要定期
清理,防止污染。多数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O℃,繁
殖产毒的适宜温度为25—30 ̄C,因此控制储存温度可防止
多数霉菌的生长繁殖;但部分霉菌低温下也可生长, 5~44℃均可能有霉菌繁殖,这时应尽量降低环境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霉菌生长受到抑制。 (2)控
制饲料水分。霉菌对原料水分的要求差异较大,当饲料 含水量>15%时可致霉菌大量生长繁殖,饲料及原料的安 全含水量为:谷实类14%;粉状饲料≤13%;全价颗粒料 ≤12.5%。饲料达到安全贮存标准方可进仓,饲料下面要
有垫底,上方及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对贮存期 较长的饲料要定期进行水份监测,必要时进行翻仓、通
风、晾晒、烘烤及其它措施将含水率控制在安全贮藏的
要求之内。 (3)缺氧防霉。当饲料周围氧气不足时可以
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在多雨季节,用塑料袋密封贮存 饲料,抑制霉菌繁殖。 3.2使用有效的防霉剂 防霉剂可通过破坏霉菌的细胞
壁或细胞内酶,抑制霉菌繁殖生长和产毒,因而可延长 饲料的保存期。常用的防霉剂有以下几种。(1)丙酸钙
防霉。每100kg饲料中 ̄1]50g丙酸钙,搅拌均匀,贮存于
塑料袋中,有效期100d以上。 (2)克霉净防霉。在每吨 饲料中加入0.5kg克霉净,60d不会霉变,不会结块。
(3)富马酸二甲酯防霉。在饲料中添50no.2%就有明显效
果。防霉剂只能在一定期限内抑制霉菌的生长速度,如 果饲料本身含水率高,贮存条件不良将大大缩短防霉剂 的有效作用时间,因而在添加防霉剂后,仍应做好预防 饲料霉变的基础工作。 3.3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 (1)无机吸附剂。无机霉菌
毒素吸附剂是通过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和性质与霉菌毒素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降低动物肠道和机体对各种霉菌毒
素的吸收。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 (HSCAS)、沸石、膨润土、粘土和活性炭。其各自特性如
下。活性炭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与其来源、物理性质
如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关。对营养物质也有一定的吸附
作用。沸石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沸石的四面体表面及层 间都具有永久负电荷,能产生较大的静电引力,有巨大
的吸附能力。水合硅铝酸钙钠盐对黄曲霉毒素具有很高 的特异性,能与黄曲霉毒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粘土类
吸附剂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一2毒素和赭曲霉毒 素无效。(2)复合吸附剂。复合吸附剂由酵母细胞壁
(beta一葡聚糖、甘露低聚糖)、活酵母、硅铝酸盐、VA、
VE、VC、有机铬、酵母硒以及抗氧化剂等组成。其作用
主要有以下三点:①通过氧化应激机理,提高肝脏解毒
功能。霉菌毒素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器官损伤, 同时消耗内源性抗氧化剂(VE、GPX、SOD、CAT),引
起动物氧化应激。复合吸附剂可减轻霉菌毒素引起的氧 化应激。②免疫调节功能。霉菌毒素造成机体的免疫抑
制,复合吸附剂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③选择性吸附
霉菌毒素。可选择性吸附霉菌毒素,防止营养物质的损 失。霉菌毒素对种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危害严重,生产
中必须重视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问题,加强防霉和去毒
措施,保证种鸡的健康生产。
参考文献 [1】蔡惠芬.饲料霉变及防霉剂[J1.山地农业生态学报,1998,l7(3):
177—181. 【2]韩艳云.饲料的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去毒[JJ_湖北畜牧兽医,1999(5)
47.48. [3]杨丽梅,申光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J].饲料工业,
2004(1):lO-12. (收稿日期:2011_07—1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