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国酿酒行业运行报告

2016年中国酿酒行业运行报告

2016年中国酿酒行业运行报告2016年是《中国酿酒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民经济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最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是酿酒行业通过深度调整,由平稳发展逐步走向复苏的一年,全酿酒行业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向好局面。

一、行业概况2016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226.3万千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8%。

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780.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2%。

2742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亏损企业为324家,亏损面为11.8%,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7.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

图1 2016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图2 2016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图3 2016年酿酒行业销售收入分布情况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图4 2016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一)主要经济指标1. 主营业务收入2016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780.6亿元,同比增长6.23%。

其中,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125.7亿元,同比增长10.1%;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32.7亿元,同比下降1.3%;葡萄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84.5亿元,同比增长4.0%;黄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8.2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他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28.7亿元,同比增长9.0%;发酵酒精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81.5亿元,同比下降2.5%。

2. 利润2016年,酿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94.5亿元,同比上升7.2%。

分行业看,白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97.2亿元,同比上升9.2%;啤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0.8亿元,同比增长5.7%;葡萄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8.7亿元,同比下降6.6%;黄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下降1.5%;其他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下降8.2%;发酵酒精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8.0亿元,同比增长17.1%。

由以上2016年酿酒行业经济效益数据(表1)并结合产量(表2)情况看出,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向好。

表1 2016年我国酿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发酵酒精制造业781.5 -2.3 38.0 17.7白酒制造业6125.7 10.2 797.2 9.6啤酒制造业1832.7 -3.4 150.8 4.8黄酒制造业198.2 9.0 18.6 -1.5葡萄酒制造业484.5 4.7 48.7 -5.1其他酒制造业357.9 8.9 41.3 -7.6合计9780.6 6.0 1094.5 7.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2 2016年我国酿酒企业分酒种产品产量情况发酵酒精(折96度)952.1 0.4饮料酒6274.2 0.8其中:白酒(折65度)1358.4 3.2啤酒4506.44 -0.1葡萄酒113.7 -2.0说明:饮料酒包括13种,麦芽酿造的啤酒、葡萄汽酒、鲜葡萄酿造的酒、味美思酒、黄酒、蒸馏葡萄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白酒。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行业发展分析经历了两三年市场需求深度调整的“阵痛期”,2016年,我国酿酒产业在深度调整中稳步发展,酿酒总产量出现增长,经济效益整体趋好,产品、渠道、商业模式等创新步伐加快,市场进一步稳定。

2016年,酿酒产业继续保持新常态,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调整,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酒产品价格带调整适应市场和经济大环境,流通体系变革持续发酵,多元化消费潮流不断升级。

表3 2016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变化情况单位:%产品产量0.6 -2.1 -0.3 0.8产品销售收入 2.4 5.5 6.5 6.3利润总额7.4 5.3 7.1 7.2税金总额- - - -企业亏损面19.5 12.8 11.8 11.8亏损额7.7 0.4 -4.0 -6.2资产负债率- - - -进出口总额52.6 36.5 20.3 13.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 研判价格指数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酒类市场在现代零售渠道总体表现稳定。

2016年,只有白酒、葡萄酒销售收入和利润呈现双增长,啤酒、黄酒和酒精则表现的升降不一(表4)。

酿酒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酒类产品价格仍体现酒类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整状态。

以经济指标占比最大的白酒为例看价格走势。

中国酒业在深度调整中走过了四年,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不适应到积极应对,由措不得力到思变创新,中国白酒复苏迹象显现。

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名酒需求增长,结构调整助力骨干企业效益提升,服务升级助力品牌企业赢取市场,多元营销扩大产品覆盖,争取更多消费者喜欢,技术创新提升品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担当塑造产业形象。

2016可以说中国白酒产业亮点纷呈,2017是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第五年,也可谓转折年,应该说有更多精彩充满想象。

据全国白酒价格调查资料显示,12月份全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定基指数为91.7,下跌8.3%。

其中,名酒价格指数为87.0,下跌13.1%;地方酒价格指数为96.3,下跌3.7%;基酒价格指数为101.3,上涨1.3%。

(见表4)从月环比指数看(见表5),全国白酒月环比价格指数100.1,上涨0.1%。

其中名酒环比价格指数100.1,上涨0.1%;地方八九环比价格指数100.1,上涨0.1%;基酒环比价格指数100.1,保持稳定。

12月份,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环比指数为100.1,上涨0.1%,其中上旬99.96、中旬100.13、下旬99.96,整体呈现微涨态势。

今年3月到12月,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已经连涨十个月,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从2月份的89.89逐月上涨到了12月份的91.71,累计上涨了0.8%。

已上数据说明中国白酒企业经历了四年的行业深度调整期后,在2016年出现回暖迹象。

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商务消费的兴起,高端白酒购买力的逐步增强,白酒市场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表4 2016年12月全国白酒价格月、旬价定基指数表表5 2016年12月全国白酒价格月、旬价环比指数表2. 深度开发市场经过市场深度调整,多数酒类企业已经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改革的新常态,非理性消费和市场超高速增长已经不可持续,目前的行业调整正是缓解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契机。

消费升级推动,名酒需求渐旺,名酒价格回升,酒类价格带趋稳;产业调整筑底,低质产品、落后产能淘汰,品质提升,品牌集中,产能压力缓解,产业结构重组;震荡后的产业新格局形成。

葡萄酒、啤酒、保健酒等产品营销创新,市场消费多元竞争加剧。

互联网营销,体验营销、酒类流通创新、酒类流通体系变革还在聚集。

产业发展、标准监管等政策调整,都在期待市场新秩序的建立,酒类产业新的常态悄然发生了变化。

中国酒类产业每经历一次调整,都将促使产业思变,转型,创新,开创出产业新格局。

上世纪八十年代产业调整,带来了中国白酒名优产品品质提升,营销创新,消费升级,家庭消费进入饭店消费,产业繁荣。

2003年产业进入低谷,全国产量不足四百万千升,深度调整之后,量价一路飙升超过一千万千升和五千亿产值。

与此同时,在此次深度调整过程中也不乏产业亮点。

“白牛二”开创了中国低端白酒新传奇,毛铺酒开创了中国白酒健康新起点。

此次产业深度调整后,中国白酒产业会发生什么变化,触底则稳健,深思而聪慧,千虑得良策;行实则效高。

匠心文化必将深入产业根基;共享理念,开启高速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产业变革,产业新格局正在孕育之中。

3. 开创国际蓝海2016年在谈到白酒产业转变时协会曾提到:白酒产业发展应以扩大内需向开拓国际市场转变,随着中国智造影响世界,随着一路一带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华酒文化。

目前白酒的年出口量不到2万千升,占我们总产量1300多万千升的0.12%,年出口额不到5亿美元,占当年白酒工业销售收入的0.5%。

中国是世界酒生产大国、酒消费大国、酒文化大国。

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年平均产量占世界蒸馏酒总产量的30%左右,消费量约占世界蒸馏酒总销量的28.5%。

以全球视野横向比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的却是欧洲烈性酒,英国威士忌在国际酒类贸易中占有率最高,达到30.3%;法国白兰地位列第二,占有率约在11.5%-13.0%之间;瑞典伏特加排名第三,约为4.0%,而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占有率只有0.8%。

洋酒到中国很快随着酒吧,夜场洋酒文化被洋为中用,创造了洋酒的中国饮法,甚至在一些地区进入了中国酒的主渠道餐饮。

中国白酒随着中国人的脚步遍及全球,中国白酒的身影也遍及全球,但在洋人世界消费白酒的仍然是中国人。

我们的白酒没有实现中为洋用。

中国白酒的餐酒搭配,分享快乐,传达情感,场景、仪式等厚重的文化体系不够凝练,没有准备好如何给洋人讲中国白酒的故事。

WTO谈判由于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中国白酒与洋酒属性有别,也就是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之分,洋酒到中国由特殊食品变成了普通食品,一路绿灯。

中国酒到洋人世界由普通食品变成了特殊食品,管卡重重。

所以在国际酒类贸易谈判上不对等,也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政策掣肘。

同时中国白酒在标准体系建设,安全与品质表达上如何与洋酒契合也迫在眉睫。

王延才理事长近期写了一篇文章《树立全球意识,团结各方力量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文中强调:坚守中国白酒风格特点是我们立于世界酒业之本,产品风格方面的任何效仿没有出路,丢失自我即丢失核心竞争力。

中国白酒应该处理好引导与迎合的关系,注重引导,适度迎合。

白酒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即应以主流社会认知为目标,而不应限于一种文化和社会层次的范围之内。

让国际社会熟悉中国,了解中国白酒,接受白酒文化,是我们走向国际的重要支撑。

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白酒的整体“出海”。

去年领袖峰会袁仁国董事长提出:中国白酒要与世界酒企开启文化、战略、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实施竞合战略,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提升营销效率,促进世界酒类营销格局的演变。

刘淼董事长在去年白酒领袖峰会上建议组建中国酒业协会国际化联盟,倡议名酒企业一起深化国际酒类市场政策、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借助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华人和国际机构,大力发展海外经销商并共享渠道,不断扩大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和美誉度;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培养熟悉国际化品牌塑造和运作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提供智力支持;合力开展对国外消费文化、消费包装和消费习惯的深入研究,打造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名优白酒,共同推动中国白酒与世界“碰杯”。

相关主题